澜沧江第一隧道溶洞处理方案探讨

2017-04-11 03:21李家赟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7年1期
关键词:泵送溶洞围岩

李家赟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辽阳111000)

澜沧江第一隧道溶洞处理方案探讨

李家赟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辽阳111000)

隧道施工中溶洞处理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差别,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案和工艺。通过对澜沧江第一隧道的溶洞处理方案的介绍,探讨隧道溶洞施工的一般性原则和岩溶地段的施工技术。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掌子面

0 前言

岩溶作为一种不良地质,在石灰岩地区普遍存在。在我国的西南山区,施工中遇到岩溶问题是常有的事。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时,应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及现场实际,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溶洞大小,有无水,是否在发育中,有无充填物)、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长)等,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处理。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澜沧江第一隧道位于杂多县至昂寨乡多那村西,为单洞双向行驶隧道,隧道起讫桩号为K128+450~K130+530,长2080 m,最大埋深383 m,进口设计高程4012.25 m,出口设计高程4027.85 m,设计纵坡1.5%~2.0%;洞门型式进口和出口均为端墙式洞门。

1.2 技术标准

隧道按二级公路双向行驶2车道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有2项。

(1)设计速度。隧道部分采用了60 km/h,路基横断面宽采用10 m。

(2)隧道建筑限界。①主洞、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布设方式为单洞2车道。②主洞建筑限界,1+0.5+3.5×2+0.5+1=10 m;③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1+0.5+3.5×2+3.5+1=13 m。④限界高度5 m。

1.3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1)隧道围岩体主要为强-中风化灰岩组成,隧址区未发现全新世深大断裂构造,区域稳定性较好,适宜隧道修建。

(2)该隧道围岩主要由强风化~中风化灰岩组成,围岩级别一般,拱部支护不当或不及时易产生坍塌,设计时应注意洞顶和侧壁的支撑和防护措施。

(3)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 g,隧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离标准》的规定,隧道属重点设防类,故抗震设计应按Ⅷ度设防。

(4)隧址区主要基岩为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属弱~强透水层,围岩中有滴漏水现象,雨季可能出现股状或线状出水,隧道设计时应重视防排水措施。

(5)隧道洞口边坡、仰坡岩土体的稳定性差,施工先修明洞再进暗洞,反压填土,洞口边坡、仰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固防护措施。应尽量避免破坏洞口段的原始地形,边坡开挖坡率∶残坡积物1∶1.25,强风化灰岩为1∶1,并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修筑明洞。

(6)隧道地处寒温带高海拔高原山地,隧道进出口段冬季积雪、结冰将非常普遍,隧道排水或洞门设计应充分考虑。隧址区最大冻土深度按2.5~2.89 m考虑。

(7)据水质分结果,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均无腐蚀性。

2 溶洞概述

2013年5月8日,澜沧江第一隧道出口在K129+646掌子面开挖时,在拱顶偏左遇到一大型溶洞,溶洞纵向长度42 m,横向宽度38 m,高度15 m溶洞虽然较大,但对隧道影响范围较小,只有溶洞的右侧一小部分侵入隧道。溶洞走向与隧道轴线接近平行,溶洞与隧道有影响的段落为K129+638~K129+656段。溶洞由于多年滴水形成的,洞内多为堆积物,悬挂钟乳石,在溶洞左前方最低处有一积水坑,水深9.5 m,溶洞内积水都汇集于此,水坑距离隧道边线约12 m,在已完成开挖支护K129+646~K129+656段10 m的段落拱顶岩石覆盖层厚度为0.5~6 m。

3 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中出现溶洞段埋深约220 m,围岩主要为中、强风化灰岩,青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呈碎块状,岩质较坚硬,锤击声脆。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呈块状镶嵌结构,较破碎但较完整。围岩稳定性一般,拱部无支护时可能产生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中风化灰岩属弱透水层,开挖时围岩有滴水现象,雨季会出现线状出水。岩溶发育,存在岩溶裂隙水。

3.1 溶洞段衬砌临时支护、加固方案

(1)由于掌子面围岩不稳定,属于土夹石组成,首先对K129+ 646掌子面进行封闭,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喷15 cm厚。

(2)溶洞影响范围较大,K129+671~K129+646段对应的溶洞底板有出现开裂现象,该段落围岩已有扰动,为了确保该段初期支护的稳定,对该段落进行环向临时支撑。采用I18钢拱架,纵向间距1.5 m,采用直径22 mm的钢筋纵向连接,环向间距1 m,每榀钢架两侧边墙各施做两根锁脚锚杆,锁脚锚杆采用直径22 mm锁脚药卷锚杆,长度3.5 m。拱脚基础要求立于实处,确保钢架稳定。

(3)围岩扰动后K129+651处初期支护与溶洞底板之间形成空洞,为了确保加固段落注浆效果,对K129+651端头处形成的空洞采用C25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厚度20 cm。

(4)对K129+671~K129+651段围岩采用径向注浆加固,具体参数如下:采用直径42 mm注浆小导管,梅花形布置,布置间距1.5×1.5 m,K129+671~K129+661段小导管采用3.5 m,K129+ 661~K129+651段由于覆盖层薄小导管采用2 m,施做小导管时要求钻孔不能穿透溶洞底板。注浆材料为1∶1水泥浆,小导管注浆压力为0.5~1 MPa,孔口要求设置止浆阀,注浆量每延米按照5 m3控制。该段注浆在溶洞范围内,极有可能发生跑浆现象,一旦个别孔发生跑浆,要及时更换孔位,原则按照设计注浆量控制,个别孔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加,注浆量以现场实际发生量确认为准。

(5)为了确保该段加固的顺利进行,该段落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发现裂缝、变形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必须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尤其是要确保小导管注浆效果。

3.2 溶洞治理方案及施工步骤

(1)暂停掌子面施工,加强洞内照明,对洞内情况以DV及照片方式进行影像记录。加强现场管理,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洞内,严禁破坏洞内钟乳石。对溶洞情况进行详细测量,搞清溶洞与隧道的关系,尤其是洞内的积水坑,要求测量其深度,预估其方量。

(2)在进行治理之前应先对K129+638~K129+649段溶腔上部进行锚喷支护加固,横向加固范围至隧道左边墙外3 m范围内。具体加固参数:直径22 mm药卷锚杆,长度3 m,梅花形布置,布置间距1.2×1.2 m,挂设直径6.5 mm钢筋网片,网格20× 20 cm,喷C25混凝土厚度10 cm。

(3)溶腔段落加固完,确保上部安全稳定后再掘进,掘进时按照Ⅴ级浅埋支护参数施工,对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进行调整,由原设计75 cm调整为50 cm,原设计系统锚杆调整为直径42 mm注浆小导管,间距、长度设置不变,注浆材料为1∶1水泥浆,小导管注浆压力初压为0.5 MPa,终压为1 MPa,孔口要求设置止浆阀,其余支护参数不变。

(4)从K129+646掘进时要求对溶腔预留混凝土泵送钢管,泵送钢管采用直径108 mm钢管,具体预留位置根据现场需要设置,隧道左侧、溶腔内安设模板,模板可采用木模,待该段二衬施做完后再进行泵送混凝土,要求拱顶泵送混凝土厚度按照1.5 m控制。

(5)K129+671~K129+646段已按照Ⅲ级围岩加固衬砌施工,该溶洞影响范围较大,要求该段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增加仰拱。

(6)该段溶洞发育,要求第三方检测单位从K129+671开始,对隧道的底板、拱脚、边墙、拱顶范围内进行溶洞探测,一旦发现距离隧道开挖线5 m范围内存在溶洞,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各种措施探测溶洞大小,根据溶洞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

3.3 隧底溶洞治理方案及施工步骤

(1)通过钻孔探测,溶洞内没有存水,就不必考虑回填溶洞会造成溶洞内水路堵塞,回填溶洞后排水可以通过别的通道。

(2)利用探测溶洞的钻孔,安设合适孔口尺寸的钢管,作为泵送管对溶洞进行回填处理,要求泵送C15细石混凝土。由于泵送混凝土无法振捣,流动性受阻力影响较大,无法达到有效填充,且泵送向下无力,考虑在泵送期间进行注浆,分次泵送、分次注浆。初步预计第一个溶洞75.8 m3,第二个溶洞26.8 m3。具体数量以发生计量。

(3)注浆时要求逐孔注浆,先注溶洞较深处,再注溶洞较浅处,要求对隧道底板下溶洞完全充填,确保将来隧道运营安全。

4 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1)隧道穿越溶洞工序复杂,组织施工时应交错进行,尽量平行作业,抓住关键工序,必要时该停的停,不能盲目赶工期。

(2)施工前应提前在溶洞顶部设置监控量测点,定期监测溶洞下沉情况,监测点每5 m设置一处。

(3)溶洞段施工时根据监控量测情况合理预留初期支护变形量,确保二衬厚度。

(4)岩溶地段的爆破,应尽量做到多打眼,打浅眼,并控制用药量,每次开挖长度控制为一循环支护长度,挖一段支护一段,避免一次开挖过长导致右侧溶洞岩壁失稳坍塌。

(5)为了确保该段处理的顺利进行,该段落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必须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尤其是溶腔锚喷支护期间的安全及溶腔加固完后掘进的安全。

(6)溶洞内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应将确保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应做好防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溶洞处理的过程中,应视其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最重要的是保证施工和运营的安全,施工工序要尽可能简单。具体的溶洞处置施工方案应该在开挖后采用确定,其原则为确保隧道的衬砌结构有足够的安全保证,在可预见期内洞穴的稳定性有保证,原有水流通道不会被阻断,方案比较经济适用。

[1]吴晓波.隧道小型溶洞处理方法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1):26-28.

〔编辑 利文〕

U45

B

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17.01.37

猜你喜欢
泵送溶洞围岩
出发吧,去溶洞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海城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