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思想品格初探

2017-04-11 09:55张鸿谋杨天雄
社科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南梁刘志丹政治立场

张鸿谋杨天雄

(1.甘肃日报社 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直属机关工委 甘肃兰州 730000)

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思想品格初探

张鸿谋1杨天雄2

(1.甘肃日报社 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直属机关工委 甘肃兰州 730000)

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本色,在极其艰苦曲折的斗争中创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研究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在革命实践中展现的思想品格,对于加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革命根据地 创立者 思想品格

南梁位于甘肃省东北部华池县东端,东北与陕西省吴起志丹县接壤,处在陕甘交界的桥山山脉北段子午岭天然林区。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亦称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西北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研探历史经验,刘志丹等主要创立者高尚的思想品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的确立。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皆出生于陕甘边贫困农村,自幼目睹贫苦农民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怆生活,因而在进步思想的启蒙下萌发了改造旧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据史料记载,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在中学时期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就开始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如刘志丹、谢子长先后受到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的熏陶和影响,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刘志丹说:“入党就是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一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谢子长在入党誓词中郑重宣示“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习仲勋很早就投身革命。他13岁在富平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时就加入共青团。1928年初,他满怀崇高的革命理想,考入革命氛围浓厚的三原师范,在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他积极组织进行学生运动和革命活动了。不久因“三师革命”被捕,在革命党的看守所里,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当时习仲勋还不满15岁。

(二)理想信念的坚守。确立理想信念易,坚守理想信念难。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在创建活动中,进行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斗争,用实践阐述了坚守理想信念的重大意义。如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特委的同志被王明“左”倾错误统治的中央北方代表驻西北代表团指责为“富农路线”和“右倾机会主义”,他们多次被降职并受到错误处分,但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地工作,这种精神源于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撑。无论是战斗中负伤、被敌人逮捕以至被错误肃反而关进牢狱,他们都坚守理想信念,始终对党保持高度忠诚。又如,谢子长身负重伤后却遭到缴枪、撤销警卫班的错误处理,但他牺牲前很遗憾地说自己为人民做得事情太少了。还如,1935年10月“左”倾错误的执行者决定将习仲勋及正在前线作战的刘志丹逮捕关押。刘志丹在返回途中恰逢赶往前线送逮捕其他同志密令的通信员。因通信员也不知信之内容而将信交给刘志丹,刘志丹看完信后为避免党的分裂和自相残杀,仍让他将信送往前线,自己火速跑回瓦窑堡为同志们申诉,宁愿逮捕自己也不要逮捕前线同志。但当他到瓦窑堡时,立即被捕入狱,他的妻子及五岁的女儿也被监视。在狱中,刘志丹、习仲勋作为“首犯”,戴着手铐和脚镣,面对随时都有可能被活埋、枪毙的残酷现实,却临危不惧、泰然处之。由于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刘志丹、习仲勋重新回到革命阵营。当时蒙受不白之冤的同志义愤填膺有的甚至要离开革命队伍,刘志丹以大局为重,告诫大家历史问题不必着急,要忠诚党的工作,让党在实际行动中鉴定每个党员。他指出:“过去的事都不要放在心上,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是路线问题,要相信党中央、毛主席会解决好。”他多次向部队讲话时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识大体顾大局。要绝对服从中央领导,听中央调遣。”中央当时给刘志丹的结论是:刘志丹等同志所坚持的政治路线和立场是正确的。在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形势下,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树立了光辉典范,对新时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历史引领作用。

(三)坚守信念的启示。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党性观念淡薄,党内腐败现象频频发生,凸显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辩证分析产生腐败问题的根源,不可否认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等外部因素的使然,但从内因即思想动因方面看,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也就是丧失了理想信念。刘志丹牺牲时口袋里只装有半支铅笔和一个烟头,这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作风是党性的高度体现,也是崇高理想信念的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理想信念有诸多重要论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借鉴南梁革命根据主要创立者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经验,应研究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权力寻租等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影响,努力构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打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坚定的政治立场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能够成为革命家和群众领袖,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并模范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

(一)体现了政治立场与群众观点的内在统一。有学者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解释为人民立场,这是一种便于理解的通俗界定。一般而言,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就是党的群众观点,即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遴选西北局书记候选人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2]毛泽东赞誉习仲勋为群众领袖,实际上是肯定他服务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刘志丹密切联系群众,模范践行党的宗旨,被毛泽东赞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谢子长因密切联系群众被老百姓誉为“谢青天”。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鲜明的政治立场表明,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辩证地看,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与群众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内在统一性。

(二)回答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用实践阐述了共产党人政治立场的鲜明内涵,科学回答了共产党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据史料记载,刘志丹闹革命后,到处受到敌人追捕,家中财产被抢、房屋被烧,祖坟也被敌人挖掉,几名亲人被敌人杀害,他自己与部队失散后沿街乞讨,他父亲请人劝他脱离革命发财享福,但他却毫不犹豫地说:“我一个人成了员外顶啥用!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3]这生动体现了南梁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在价值观上“为了谁”的问题。辩证地看,“为了谁”离不开“相信谁、依靠谁”,这涉及世界观和历史决定论范畴。实践表明,一个政党“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看其联系依靠哪个阶级阶层,代表哪个阶级利益,并为哪个阶级服务。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之日起就诚心诚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刘志丹虽担任师长、军长、主席等职务,但群众见了他像见了亲人一样亲切地称他“老刘”。当地信天游有这样一段歌词“刘志丹,是好汉,不拿架子蛮和善;半月二十常见面,和咱老乡好熟惯。”谢子长、习仲勋密切联系群众的事迹至今在当地广为流传。习仲勋被选为南梁苏维埃政府主席时只有21岁,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小主席”、“小伙子”、“娃娃主席”。把党和红军同人民群众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红军在艰难困苦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三)阐释了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鲜明的政治立场启示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必须以党的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来保证;思想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党的优良作风只能建立在党员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大公无私、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的基础上。解析党的建设理论,思想建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使旧式军队得到了成功改造,成功地解决了农民入党问题。客观地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实践活动之后,我们党接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真正使全党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三、科学的理论思维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首先应归功于主要创立者科学的理论思维,而这种理论思维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一方面,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南梁化。习仲勋指出:“任何革命理论、原则的实行,都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主义之所以错误,就因为它不问实际情况,完全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政治路线错了,组织路线也必然是错误的,政治上搞‘左’倾机会主义,必然在组织上搞宗派主义。”[4]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中,以刘志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南梁革命实践,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南梁化。习仲勋将南梁马克思主义形象比喻为“梢林”主义,本文对其基本内涵作了探索概括:稍林主义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坚持以毛泽东工农武装思想为指导,在敌人统治薄弱、鞭长莫及的边远贫困农村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进而建立和执掌工农民主政权,最终形成铜墙铁壁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另一方面,坚持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指导南梁革命斗争。其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930年秋,刘志丹便拉起一支200队伍上了永宁山闹革命,当地民谣传唱:刘志丹练兵石峁弯,要把世事颠倒。这表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科学指南。其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南梁革命根据地主要创立者坚信并自觉实践这一观点。刘志丹和谢子长、习仲勋等多次打入敌部开展兵运工作,搞了70多次兵变,就是为了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这些斗争失败后,他们便把建立革命武装同建立苏维埃政权结合起来,在战术上吸取多次兵运工作失败教训,实事求是决定红军作战任务,不断壮大人民群众武装力量。其三,建立革命根据地思想。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是“稍林主义”理论的探索实践者。他们深刻认识到,稍林地区离敌人统治中心较远,反动统治鞭长莫及,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非常有利,因此便把根据地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其四,统一战线思想。刘志丹有句名言:“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他与谢子长、习仲勋等通过开展兵运、改造哥老会、瓦解民团等方式壮大革命力量,在遍访南梁中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革命,在根据地创建中注意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思维。

总结历史经验,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科学的理论思维决定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关乎党的事业的成败。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出现了信鬼神不信马列的歪风邪气,玷污了党的形象,消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凸显出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此,必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思维能力,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使全体党员干部运用科学思维指导实践做好工作。

[1]银笙.谢子长将军传[M].解放军出版社,1987.

[2]中国老区建设[J].2008(4).

[3]刘景明.刘志丹家里脑革命[J].革命英烈,1981(2).

[4]《习仲勋文选》编辑委员会.习仲勋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D261

A

1007-9106(2017)02-0058-03

张鸿谋,男,甘肃日报社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主任编辑职称;杨天雄,男,中共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甘肃省直属机关工委研究室主任。

猜你喜欢
南梁刘志丹政治立场
南梁精神永传唱
南梁长4+5油藏加密方式对井组产能的影响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思考
红色南梁
纪念父亲刘志丹百岁诞辰
深切缅怀无产阶级军事家刘志丹
忠心耿耿 为党为国——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
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