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低碳城市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2017-04-11 13:08张清俊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碳化指标体系

张清俊 张 艳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言

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的使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又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号召全党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城市伴随工业化社会而产生,集聚了大量工业企业和社会劳动力,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巨大能源,制造严重污染,排放大量CO2,具有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特征。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使得原本就拥有大量人口、生态脆弱的城市面临更为复杂、紧迫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关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建设就具有了突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对于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规划,推动我国中西部城市发展乃至带动中亚地区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将综述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希望对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建设有所启发。

二、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由工业化发展较早的英国在2003年提出,随后迅速地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接受。伴随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推进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随着低碳经济研究、实践的发展,日本政府在2007年提出了“低碳社会”模式,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关于低碳经济及低碳社会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系统和专业。这一时期,国外低碳城市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和成熟,研究领域十分广泛,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期间,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知名学者。

就城市碳排放构成要素而言,日本学者柳下正治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通过研究日本家庭、运输部门和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比例来减少城市碳排放,发展建设低碳城市。Bitian Fu等结合STIRPAT模型和SD模型,确定了CO2排放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且指出了区域节能减排的重点。

就城市生活碳排放计算而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Edward L.Glaeser(2007)等人的研究较为典型。Edward L.Glaeser对美国10个大城市的家庭交通和日常生活能耗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城市生活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英国学者Chris Goodall对英国日常生活中用电、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消耗进行统计、量化研究,最终计算出英国家庭日常生活形成的碳排放,同时提出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迫切追求。

在城市生活方式规划方面,Glaeser、W.K.Fong等学者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观点。Glaeser通过对美国66个大都市区研究发现:“美国的城市发展与居民的CO2排放量之间存在规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新增那部分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要高于城市原有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W.K.Fong等人的研究表明:“高度紧凑的城市直接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因此在城市交通上做到了低能耗和低排放;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能源的消耗。”

日本学者青木昌彦还就低碳城市政策设计给出自己的看法:“低碳城市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必须结合本地区原有的制度、经济、文化、历史和价值现状。”拉夫加登、施耐德、图尔顿等学者对气候变化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斯佩林和耶则对低碳燃料标准(LCFS)新政策进行了定量分析。L.Mundaca等借助绿色经济政策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区域实现绿色能源经济转换的政策组合。

三、国内低碳城市发展研究进展

虽然我国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问题集中出现时间相对滞后,但因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距较大,所以在工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较多,遇到的困难较大,面临的形势尤其是低碳与高碳的矛盾集中、突出,有些问题相互交织,解决难度大、紧迫性强。同时,因理论研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低碳化发展正处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边试点边推广的阶段,国内学术界从开始研究该问题时就带有很强的实用性,研究活动也多侧重于概念内涵、指标体系、发展模式、政策选择等基本理论方面。

(一)第一个视角——低碳城市内涵与目标研究

从低碳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早期的低碳问题是从低碳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开始的。我国的低碳城市理论研究也是以此为切入点逐渐展开的。夏堃堡、辛章平、张银太、金石、付允、汪云林、戴亦欣、陈飞、诸大建、余猛等人都是较早研究我国低碳城市理论的学者。他们相继从经济发展模式、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关系、经济技术形态、城市主体意识和生活方式、城市环境等不同角度对低碳城市概念、内涵、本质等问题进行阐释,为我国低碳城市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归纳起来,低碳城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低碳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基础,是承载新时代创新经济的平台。二是低碳城市要具有经济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低碳技术全面、低碳政策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的特征。三是实现低碳城市要做到源头低碳化,即改变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过程低碳化,即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和社会发展的低碳化;末端低碳化,从技术层面有效实现CO2的收集和储存。学者路超君、秦耀辰等研究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

(二)第二个视角——低碳城市评价与指标研究

从我国实际出发,促进一个地方形成良好的城市低碳化发展环境,除因资源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当地发展而自发地选择低碳化发展等特殊情况外,必须依托考评和考核工作来推动。因此必须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系统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明确构建基本原则。这是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的共识。综合国内学术界观点,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简称DSR)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着重考虑“指标简洁与有代表性、指标可得性和具有可比性、指标选择与政策目标相联系性、社会经济指标与环境指标相容性”等原则。

第二,开展指标模型研究。国内学者采用主要指标法、综合指标法进行研究。主要指标法是通过设定目标型、约束型两类指标模型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具体城市时,结合当地实际增删指标,以适应各类城市。采用主要指标法进行研究的学者有朱守先、王小李等。综合指标法是指构建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项具体指标评价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有的学者运用综合指标法建立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有二级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或三级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具体指标)。学者李友俊、孙菲等构建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主要分为经济发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技术指标、低碳环境指标、低碳消费指标和低碳政策指标七个方面”。

第三,确定指标体系标准。目前,尚未出台以国家名义发布的标准体系。2011年,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了包括“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和低碳政策指标”的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被学术界认为是国内首个低碳城市评估标准。

(三)第三个视角——低碳城市政策与选择研究

一个既能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补充的和谐有效的低碳发展环境对于一个地方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丁丁、付琳、宋祺佼等深入研究了当前我国低碳试点省市的碳排放现状和低碳工作进展。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不同与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的差异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政府是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应当将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抓手。从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结构调整、能源优化以及技术支持、政策扶持等五个方面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低碳化。把营造低碳生活作为建设低碳社会的关键,从提倡低碳生活理念、实现低碳城市规划、推广低碳节能建筑、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四个方面实现城市社会生活的低碳化。

针对低碳技术转移难度大特别是涉及核心竞争力技术不转移的实际情况,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重视低碳城市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重视依托金融、财税等支持低碳化发展。依赖制度层面改革,引导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积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在低碳城市发展政策选择方面,学者唐德才通过建立低碳制造业评价指标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低碳政策的选择给出参考。

四、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对乌鲁木齐市低碳发展的启示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转型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一个必然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低碳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低碳城市的成熟实践与国内政府机构、知名学者对“低碳”的大力探索和试点,都将对乌鲁木齐低碳城市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引和借鉴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乌鲁木齐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时要准确把握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抓手,同时也是承载新时代创新经济的平台。在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清洁能源的使用,做到源头低碳。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降低重工业比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全社会提倡低碳的生活和社交行为,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做到过程低碳。积极吸引环保企业到乌鲁木齐或者政府出资建立环境保护研发中心,提高CO2的捕获和贮存技术,做到末端低碳。

2.乌鲁木齐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时要立足于幅射中亚地区城市职能定位。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文明城市创建、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中枢等职能定位。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指标设计要体现出“简洁性和代表性、数据的可得性和具有可比性、指标与政策目标相联系性、社会经济指标与环境指标的相容性等”,同时加强考评和考核工作,推动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建设。

3.乌鲁木齐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时要注意发挥政府这个低碳城市建设重要主体的作用。从发展低碳经济、引导低碳生活、低碳技术支撑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层面设计,积极引导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金融、财税等部门大力支持,共同促进乌鲁木齐城市低碳发展。

“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市积极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两次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参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及深入推进“蓝天工程”战略,相继出台了各项推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确保低碳政策得以落实,推动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在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缔造低碳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时期,乌鲁木齐市政府更应该持续加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城市市容市貌整治行动,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大力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争取在低碳城市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碳化指标体系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
一种连续碳化反应装置及应用其制备超细碳酸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