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在英汉学习词典编纂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12 21:42蔡燕茹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学习者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对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多义词、搭配、习语等大有益处,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的习得。然而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学习词典,尤其是英汉学习词典中的应用受到的重视不足。本文试图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纳入考虑,探讨如何从词典的微观、中观层面将概念隐喻更好地应用于英汉学习词典的编纂中,提出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汉学习词典编纂中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概念隐喻 学习者 学习词典 词典编纂 呈现

一、引言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是一种跟明喻、拟人等并列的修辞方式,认为隐喻是以一个词语代替另一个词语。随着学者们对隐喻的进一步研究,他们逐步认识到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更重要的是,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人类借助隐喻来认识世界,借助隐喻来构建概念系统。这是认知隐喻学的观点。他们认为,本质上,隐喻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观,他们强调隐喻的认知作用,认为隐喻植根于人类的概念结构。我们认为概念隐喻理论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应用于词典编纂当中。在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概念隐喻理论与教学、认知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关系,但将该理论与词典编纂结合起来的尚为数不多。

二、隐喻的定义

隐喻的定义一直备受争议,也一直在发展着。不同理论家对隐喻从不同的角度看有着不同的定义。提起隐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亚里士多德,他对世界的隐喻观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认为隐喻就是彼事物的名称用于此事物。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或者以属代种,或者以种代属,或者以种代种,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关于隐喻的本质,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替代论,比较理论,互动理论以及创新论。其中互动理论在近几十年来受到较多的研究。里查兹首先提出隐喻的实质是“互动”的观点,包括1.语言实质上是隐喻的,2.隐喻有两个方面—本体与喻源,3.共同点理论。布莱克等学者在互动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隐喻中两个词项或概念的相似度不一定都是预先存在的,而是通过互动创建的,他们主要强调相似度的创新。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与认知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即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清晰的类别概念和抽象的概念语言,只能用已知事物的具体意象来表达新事物、新经验,两类事物间的联系是通过类比和联想来发现它们之间的某种相似性而建立起来的。

三、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学习词典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现状

最近几十年来,隐喻研究的相关专著和论文层出不穷。国外的主要著作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Lakoff,他和Johnson著作了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Lakoff还和Turner写了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1989)。国内有束定芳的《隐喻学研究》(2000),胡壮麟的《认知隐喻学》(2004)以及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2005)等。胡的《认知隐喻学》讨论了语言、隐喻和认知三者的关系,他进而论述了隐喻的实质,从隐喻与认知的关系又具体阐述了国外的几种隐喻观,包括传导隐喻,概念隐喻,基本隐喻,诗性隐喻以及根隐喻,另外他探讨了隐喻的理解以及应用,最后论述了中国隐喻研究或者说中国的比喻理论。正如胡壮麟所说,就隐喻与认知关系来说,我们与国外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需要迎头赶上的。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问世后,除了对隐喻理论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路子外,对认知心理学、外语教学等学科产生了巨大影响。胡壮麟在《认知隐喻学》中总结了卡尔顿提出的五大类隐喻群,包括视觉/光、平衡、运动、结构和方位,即“具体的组成意念”。隐喻与语言教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在利用隐喻构筑目标语言的概念方面缺乏系统训练,因而如何增强隐喻能力具有教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隐喻与词典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麦克米伦系列词典直接地将隐喻理论应用于词典中。隐喻与多义词、词组搭配以及习语等关系密切。隐喻能够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和意义。赵彦春和黄建华(2000)指出,隐喻是认知词典学的眼睛。他们探讨了如何在认知学习词典中明示义项之间的隐喻关系,如何根据概念隐喻构建词汇模块,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能力。他们认为认知学习词典应提供语境效果,具体包括(1)明示二语的隐喻过程和(2)建立概念隐喻模块。大多数学者对于概念隐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词汇和搭配层面。对于概念隐喻在词典中的应用尚不够系统,而概念隐喻在英汉学习词典中的应用研究尚少。英语与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概念隐喻有些是英语和汉语都存在的,而有些则是专属英语文化的。这需要我们区分对待。如何通过英汉学习词典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思维和应用能力值得研究者探讨。

四、概念隐喻理论在《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应用

李娟和高军(2008)对《麦克米伦高阶英语学习词典》,即第一版词典中的隐喻专栏进行了评析。作者指出专栏介绍了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认知工具,但对其本质未作深入说明,对隐喻的运作机制也未作深入表述,以及未对转喻等其他相关概念做介绍等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存在。隐喻专页有对跨文化现象稍作说明。该词典指出一般词汇的隐喻义可能在其他语言中有对应的翻译,然而,对习语而言,更多时候是没有相应的翻译。这对跨文化翻译和双语词典编纂有一定的启发。正如该词典所言,隐喻专栏下例句中的词语与词组和词目词的联系一开始可能不明显。然而,如果在词典条目中查这个词,你既会找到字面义又会找到隐喻义。这将有助于你理解這种联系。麦克米伦系列词典是最早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词典编纂中的。

《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第二版)》(2007)和《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一样在Language Awareness中有METAPHOR专页,详细解释了隐喻的定义以及隐喻机制,也隐喻专栏明示了隐喻现象,并提供多项例证佐助隐喻的理解。第二版的隐喻专栏在数量上比第一版有所增加。其他基本变化不大。

《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ACMILL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以下简称MECD)是《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的英汉双解版本。对隐喻的处理和原版本一样,只是多了汉语翻译。MECD有其优点所在,然而亦存在着弊端。

1.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MECD中值得英汉学习词典借鉴的方面。MECD将概念隐喻理论吸纳并应用于词典中,把隐喻信息呈现在隐喻专页和专栏中,值得借鉴。

(1)Language Awareness 语言提示下有Metaphor隐喻专页。其中说明了隐喻的定义,隐喻的工作机制,习语和明喻,介绍了隐喻专栏并提供例子说明如何利用隐喻专栏,也提出了其他语言中同样有着隐喻现象,和英语有着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说明本词典中哪些条目下附有隐喻专栏。

(2)词典内页中有40个隐喻专栏(虽然专页里面列出41个,但是sad词条下并没有,sad相关的隐喻用法列入了happy中)。这些隐喻专栏(如图1.)明示隐喻过程,并提供了一些能说明隐喻过程的例句,并把相关的单词,词组,短语,习语做黑体加粗处理。在部分隐喻专栏末尾通过参见符号“→”将相联系的专栏联系起来。

图1 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happy词条下部分隐喻用法

2. MECD中对隐喻信息的呈现的不足之处。

(1)隐喻内容介绍不足。在Language Awareness语言提示部分的Metaphor隐喻专页,虽然《词典》对隐喻的定义等作了描述和补充,但其对隐喻的本质描述不足,对隐喻的特征也没有足够说明。通过对隐喻的分析,我们发现隐喻多数是以具体事物或动作来隐喻抽象概念。如Criticizing someone or speaking in an angry and unpleasant way to them is like hitting or injuring them. 批评或斥责某人就像揍(hitting)或伤害(injuring)他/她一样(MECD 2005:486)。批评、斥责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用hit out at..., lash out at, tore... to pieces, beat ... up等具体动作来隐喻批评等。

(2)参见系统不够完善。参见系统不完善体现在中观结构和词典词条的参见以及内参见。隐喻专栏尾部利用参见符号“→”把该隐喻信息和相关的隐喻专栏关联起来。比如sad一词列在隐喻专页的最后部分,但是在sad词条中并未含有隐喻用法,其用法和happy的隐喻信息一起列在happy词条的隐喻专栏中。词典内部的隐喻专栏的参见比较随性,不够系统。

(3)未能把中国学习者的独特需求考虑在内。MECD仅仅是《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的英汉双解版本。对于有着较大文化差异的中国学习者而言,能够说明隐喻机制的背后的文化没能说明。

五、概念隐喻理论在英汉学习词典编纂中的应用研究

概念隐喻理论具有以下特性,包括系统性、经验性、文化性。虽然MECD在应用概念隐喻理论的过程中给英汉学习词典编纂很多好的启发,但也存在其不足。基于此,下面列出几种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汉学习词典编纂中的设想。

1.提供文化信息。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英语有着异国文化,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隐喻不对等现象亦存在。通过提供相关文化信息,可以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隐喻现象。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习语的隐喻性中。比如angry的隐喻用法中有例句It made my blood boil.不少中国学生容易误解为“它令我热血沸腾”。而其实际意思是“这事儿令我非常气愤”。蔡燕茹(2013)在其硕士论文《英汉学习型词典中情感隐喻的呈现》中对比了英语的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和汉语的“愤怒是气”这两个隐喻。我们发现了关于愤怒这一情感的两种不同的隐喻映射过程。在英汉学习词典中,明示这种文化差异信息,有利于学习者理解。

2.明示隐喻过程。在学习词典中适当明示隐喻过程,可以快速加深学习者对隐喻的理解,牢固学习者对隐喻的记忆,更甚者,能够促进学习者对隐喻的应用。

3.设立并完善隐喻专页和专栏。这一点,麦克米伦系列词典的做法值得借鉴。对语言教师或高级学习者而言,这些信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习者的隐喻能力、系统性思维,乃至认知能力。隐喻专页的信息应尽量明示隐喻过程和隐喻机制。并强调英汉两种语言的某些隐喻差异。隐喻无处不在,发现这些隐喻,并将其系统地编辑起来。虽然MECD中隐喻专栏达到40个,但是我们还是发现有些典型的隐喻,比如方位隐喻,颜色隐喻等还没有列入其中。应该利用隐喻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以及英语语料库进一步完善隐喻专栏,有利于构建学习者的英语思维。

4.设立参见体系。构建隐喻专页和隐喻专栏的参见,以及隐喻专栏之前的参见,形成一个参见网络,有利于构筑学习者的隐喻知识网络。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在词典中的应用作了一点回顾,并对概念隐喻理论如何应用于中国学习者使用的英汉学习词典编纂中提了几点设想。这给我们的启发是要更好地将隐喻信息应用于词典,首先必须对隐喻理论的研究做个归纳,对隐喻现象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析、研究,将隐喻现象跟汉语做跨文化对比研究,接着对这些现象做分类、统计、筛选,最后才能将精华应用于词典编纂中,更好地服务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利用语料库对隐喻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Lakoff,George,and Johnson,Mark.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koff,George,and Turner,Mark.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Rundell,M.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New edition).Oxford: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2007.

[4]蔡燕茹.英汉学习型词典中情感隐喻的呈现[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5]葛建民,邹积.英语习语中的概念隐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6]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8]李娟,高军.《麦克米伦高阶英语学习词典》隐喻专栏评析[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53).

[9]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許群.概念隐喻:体验哲学意义建构观下词典编纂的新视角[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11]赵彦春,黄建华.隐喻—认知词典学的眼睛[J].现代外语. 2000(2).

[12]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编.杨信彰等译.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蔡燕茹(198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词典学,英汉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cMOOC学习者群体的联通水平与关系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追踪模型融入遗忘和数据量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