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7-04-13 11:50于洋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隐匿性小梁螺旋

于洋

(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CT及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于洋

(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3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螺旋CT及MRI检查。结果采用CT检查,经由多方向调整后的MPR图像显示骨小梁中断36例,22例患者经由横断面图像确认骨折,另外14例患者结合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确诊;MR检查中,31例患者MRT1WI可见骨皮质下及松质骨内不规则线状表现,且多为条状低信号带,39例患者MRT2WI对应于T1WI1低信号带,均表现为骨折线周围片状高信号水肿。如按骨结构的不同对39例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不规则骨及扁骨、长管状骨两大类,分别为24例、15例。结论螺旋CT可作为隐匿性骨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不明确情况下可结合MRI检查提升诊断准确性。

CT;MRI;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

临床中将经由常规X线检查难以及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或者改用其他检查手段确诊的骨折类型称为隐匿性骨折,会对患者治疗效果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为进一步探讨CT及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选取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男24例,女15例,年龄32~69岁,平均(47.78±3.5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坠落伤12例,殴打伤6例。损伤部位颅脑15例,脊柱13例,骨关节11例。

1.2 方法 首先采用螺旋CT对患者受损部位实施多方位同性扫描,扫描后将数据传入电脑工作站处理,随后根据人体骨骼结构显像调整MPR图像,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斜面曲面成像及图像调整,明确显示骨折线走向,并对骨折范围进行确定。MRI检查行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脂肪移植序列T2W1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层厚为3~5 mm,患者局部病灶可实施3 mm薄层扫描或加层扫描,层间隔为1.0 mm。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表现 39例患者均接受CT进行检查,多方向调整后根据MPR图像结果可见骨小梁中断患者36例。其中经横断面图像确诊患者有22例,结合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确诊患者14例。另外骨小梁中断的36例患者中,关节面受累患者7例(经横断面及冠状面图像确认患者3例,结合调整后的斜面图像确诊患者4例)。

2.2 MRI表现 上述39例患者均行MR检查,其中31例患者MRT1WI结果显示,骨皮质下及松质骨内可见不规则线状,多以条状低信号带呈现出来。T2WI对应信号带存在形态相似的低信号现象,且部分低信号带清晰度低于T1WI,且范围较小。39例患者MRT2WI对应于T1WI低信号带,均表现为骨折线周围片状高信号水肿,部分患者表现为T1WI低信号带周围斑点状及小片状高信号。

2.3 隐匿性骨折部位 如按骨结构的不同对39例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不规则骨及扁骨、长管状骨两大类,其中不规则骨及扁骨24例(61.54%),主要包括足附骨6例,腕骨3例,肩胛骨5例,尺骨鹰嘴1例,骶椎4例,肋骨2例,髋臼3例。长管状骨15例(38.46%),主要包括胫骨下端3例,膝关节周围8例,股骨上段2例,胫骨颈2例。

3 讨论

隐匿性骨折多数情况下发生于结构相对复杂或者是仅伴有骨小梁断裂的患者中,由于受到重叠投影等因素的干扰,采用常规X线平片检查并不能有效的进行诊断,会对患者及时治疗造成一定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导致隐匿性骨折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足附骨及腕周骨等结构形状模糊,且骨折线细微,造成诊断难度相对较大[2]。(2)患者肩胛骨及肋骨等骨骼结构都周围组织的对比度差[3]。(3)患者髋臼及下颌骨等投照体位同其他骨骼结构相互重叠[4]。(4)受到胫骨近端及股骨髁等结构粗大的影响及骨折线细微的影响[5],上述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影像学诊断的难度。

从隐匿性骨折的病理机制及损伤机制来看,其是在外伤后出现骨皮质中断,但是会造成骨小梁骨折,并伴有出血及骨髓水肿的情况[6]。而通常情况下的骨折主要是指骨头连续性及完整性的破坏,从而引发患者疼痛、青紫、肿胀畸形及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7]。临床中在对于骨折患者的诊断,常用方法为CT或MRI检查,且由于多层CT可对患者进行多方位、任意角度的扫描,且对隐匿性骨折具有较强敏感性,特别是对扁骨及不规则骨等细微骨折的诊断优势明显,因此在骨折患者诊断中具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而MRI检查则是对骨髓具有更高敏感度,其可对骨折的前兆特征进行判定[8]。因此,对隐匿性骨折患者来讲,采用CT检查若为取得有效结果,可同时结合MRI进行诊断,能够更好的对松质骨骨折面情况进行检查,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可作为隐匿性骨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而对诊断不明确患者,可同时结合MRI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便于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1] 彭国球.多层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19):66.

[2] 刘怡.MSCT薄层扫描和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2,18(17):57-58.

[3] 陈利军.非典型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J].中医正骨,2015,27(6):26-28.

[4] 林家健.61例隐匿性骨折的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6):1407-1408.

[5] 刘冠霖.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6):673-674.

[6] 牛军杰.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4):173-174.

[7] 徐方元.多层螺旋CT图像处理技术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4):517-519.

[8] 张红军.64层螺旋CT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2):145-1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57

猜你喜欢
隐匿性小梁螺旋
小梁
旋风“螺旋丸”
补缺
螺旋变变变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奇妙的螺旋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