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7-04-14 13:07周军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关键词:开放性理论课教学内容

周军(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周军
(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理念轻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缺乏能动性、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热情、教学模式封闭僵化等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受到影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制约因素;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综合分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教育主体的专业偏向

近年来,高等教育进入加强内涵建设的新时期,办学模式发生很大改变,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在高校中还存在着重专业知识,轻基础课程;重自然科学,轻人文教育;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有的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边缘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重视,没有完全执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师资、设备投入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于形式。有的用人单位片面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片面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基本技能,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素质却不够关心。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许多学生把专业课学习和各种技能考试作为大学学习的重心,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则缺乏兴趣,采取应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缺乏能动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有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内容体系。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主要是按书本原文授课,内容拓展较少,缺少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补充资源不足,不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生命力不强,能动性较弱。一方面,教材建设本身存在滞后性问题。教材内容过于条块化,没有深度扩展。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决定了教材内容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建设周期也较长,教材内容往往缺乏理论创新,缺少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解释。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对待教材的深度挖掘,不能使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信息量增大,获取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通过各种传媒途径,大学生充分地接触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适应这一变化,主动弥补教材的滞后性,以适应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和知识需求的多样性,实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三)教育理念轻视学生的主体性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不足。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运行,只是教师的单方面主宰活动,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一是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诉求。教学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领域,枯燥乏味,难以启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共鸣。二是单纯地以教师为主导,不能利用师生的双边互动。学生不能参与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理念难以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思维能力培养欠缺,创新意识淡化。三是从教学方法来看,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完全成了外部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教与学脱节,必然使教学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四是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知行转化受到影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

(四)传统教学模式封闭僵化

虽然国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广大教师也在积极探索,但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一是偏重知识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以来,大学生接受的主要是课堂教学,缺少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近年来,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得到重视,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但其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三是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学生成绩考核,是检测教学质量、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却难以发挥作用。目前,主要有两种考核方式,一种是闭卷考试,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另一种是开卷考试,又容易造成学生忽视平时课堂学习。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需要继续探索。

(五)师资队伍建设亟须进一步加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队伍缺乏稳定性。一些高校更加注重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足够重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感到地位低下、待遇微薄。师资流动频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突显出来。二是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不均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比率较低,专业学科复杂,学历层次低于教师队伍的平均水平。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的匮乏,直接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限制了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专业的发展,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三是有的教师对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重视不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和人格,对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重要影响。如果教师不关心教学质量,不注重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缺乏教学创新热情,势必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针对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制约因素,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放性地位,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一)树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

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要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地位,树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情况,根据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目标、内容及相应要求,出台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地位、人员编制、课时设定、师资培训等方面内容的具体方针政策,并运用相应的监督检查手段,推动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各高校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以开放性的意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备环境、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序进行。

(二)建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部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是最关键的构成要素,它的广度、深度和优化组合程度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为此,必须突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势,建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代性、开放性。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内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评价社会,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拓展。采取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包括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地调查、专业实习、名人访谈等。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充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还培养了自己的科学的观察分析方法,并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1]。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教学专题。在充分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结合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补充,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专题,采用专题式教学、巡回式授课等教学形式。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爱好,针对同一教学专题在不同班级巡回授课,也可针对同一专题在同一教学班由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教学。教学活动因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能够紧跟时代脉搏,更加体现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引用教学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准备典型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找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角度,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学,便于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开放性的教学理念。

(三)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放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将“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紧密结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灌输原则,把单向式灌输转化为师生间的互动式灌输。为此,应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系,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综合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新媒体技术可以打破课堂的界限,有效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空。”[2]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拓宽知识资源,更新知识结构,建构开放性知识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借助传统媒体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新媒体,开展网络学习等。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传播范围广、影响范围大、服务便捷等优势,是更加开放的媒体传播方式[3]。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大地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要充分挖掘各种新媒体,特别是微媒体的技术潜力,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充满激情,促进教学相长。

(四)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通常是指学校或教师、学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前后相继的程序化活动过程。”[4]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手段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努力创设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一是要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各种典型事例,凭借现代教学手段,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艺术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各种情境,使教师的“讲”变成师生的“演”,营造直观教育教学形象,通过开放性的教学,学生由单纯的学习知识转变为自觉的品德素养提升过程,克服了传统教学环境的闭塞性。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网络教学。现代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使用便捷,网络参与人可以平等地享用网络资源,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输信息,而且还实现了双向互动交流。因而,网络教学也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在线交流”,以此使师生共处于平等的教学环境之中,师生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又有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以知识考核为主的传统的考试方式,使学生仅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成一般的知识课,无法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状况,也无法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改变纯理论的考核方式,实行开放性的考核方式,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方面,是开放性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开放性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品德修养等方面。一是在考核方法上,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测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改变“一纸试卷”评定成绩的考试形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更加注重平时量化考核,对学生的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考核对教学过程的检验和对学生的督导作用。二是在考试命题内容的设计上,要突出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思想品德表现,彻底改变死记硬背的现象。考试命题过程中,要增加主观题的分量,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材料分析、辨析等题目突出测试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在考核成绩评定上,要突出动态原则。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个性和生机的青年人,所以不应以僵硬的标准化规定来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平时思想表现。在试卷评定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思想品德行为的考察上,要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行为特点,给学生以公正客观的评价。

[1]胡宝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性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6-99.

[2]王双群.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111-115.

[3]齐英艳.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98-100.

[4]刘韵清,周晓阳.开放性教学论[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239.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Countermeasures

Zhou Jun
(College ofMarxism,Shenyang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34)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the major approach to educate their students.The teachingeffectiveness oftak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s is related to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which is also restricted by various factors.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in universities now:a neglect oftaking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an underestimate of students’subjectivity in education ideas;a short of initiative in teaching contents;a lack of teachers’innovation enthusiasm;the hidebound pattern of teaching models,etc.For these problems,forcefu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many aspects,such as the education idea,teachingcontents,teachingmethods,teachingprocess and the teachingevaluation,and so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teachingeffectiveness;restrictive factors;pedagogical reform

G 420

A

1674-5450(2017)01-0064-04

【责任编辑:张立新 责任校对:詹 丽】

2016-1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3JDSZK0012)

周军,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开放性理论课教学内容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寻求开放性道路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