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核爆更恐怖的东京大轰炸

2017-04-15 07:58
新传奇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仁天皇李梅轰炸机

比核爆更恐怖的东京大轰炸

东京大轰炸其毁伤记录,在战争史上,仅有广岛原子弹爆炸能与其相提并论。但正如一位德国人所说:“我们不能忘记遭轰炸后的地狱般景象,但是更不能忘记它为什么遭到轰炸。”

1945年3月9日,300余架B-29,满载燃烧弹,在茫茫夜色中,向东京飞去

出击

早在1942年4月18日,美国陆军航空兵上校杜利特就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轰炸了东京。此次轰炸造成的破坏相当有限,政治上的意义大于军事上的意义,也没有后续行动。不过日本人,包括裕仁天皇在内,从那一天开始,心中就有了一个倒计时闹钟,闹钟响的那一刻,美军轰炸机将再度出现在东京上空。

与此同时,美国波音公司应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需求,研发出的一款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这种轰炸机,美军编号为B-29,官方绰号为“超级空中堡垒”。在其之前,美军已有编号为B-17的轰炸机,主要用于欧洲战场,轰炸纳粹德国,威力强大。B-29比它还要厉害,按照美国人的取名法,就直接加上了一个“超级”来当前缀。

正是有此重器在手,美国罗斯福总统才有底气在1943年1月,也就是B-29刚刚定型,即将投产之时,即告知中国方面,他将派出一支空前强大的轰炸机部队,从中国出击,轰炸日本本土。

为B-29选择的出击基地,是成都。但成都缺乏可供重达五十余吨的B-29起降之大型军用机场,以中国之工业力,又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修建完成。但为抗日计,何事不可为?中国人没有修建机场所需的工程机械设备,也没有修建机场的经验,大部分都是农民的施工队伍,在半年时间里,就以原始的工具,无数的血汗,建成了四个大型军用机场,五个战斗机机场。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重庆特派员司徒华在目睹了施工过程之后,有一句评论:“此为二千年前修筑长城以来所首见。”

1944年6月15日,第一次出击,发动。

68架B-29轰炸机,迎着晨曦,朝日本本土飞去。

因为航程所限,能携带近10吨炸弹的B-29,此次只携带了两吨左右,作战目标,也没有能够远及东京,而是日本本土南端九州,主要打击八幡钢铁厂,此厂所产钢铁占当时日本产量的两成以上。但轰炸效果非常不理想,只有一枚炸弹命中目标,对八幡制铁所之产能,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从1944年6月15日首次出击,到1944年12月21日最后一次出击为止,B-29总计从成都出击20次,投弹近千吨。对日本本土之轰炸,一直局限于九州,实质性的破坏,也不太大。但多次出击所得来的经验,为一位战略轰炸史上的名将所吸收领悟,这位名将就是柯蒂斯·爱默生·李梅。

烧夷

李梅起初以少校军衔在欧洲作战,1944年6月,他被作为最具潜力的轰炸机指挥官调到亚洲。

李梅发现,美军在欧洲所常用的昼间高空精确轰炸,也就是大白天从高空向地面目标扔炸弹,适用于德国,却并不适用于日本。因为德国工业集中,多为大型厂房,上空云层稀薄,大群轰炸机集中轰炸,效果“良好”。日本则是恰恰相反,工业呈分散式布局,上空又时常有厚厚云层外加强劲高空气流,白天高空精确轰炸效果十分不理想。

李梅后得知日本之城市结构,亦大不同于德国。德国多有砖石结构的现代建筑,日本则是大量的木制建筑。于是他想到了采取低空夜袭,并且使用燃烧弹。

1944年11月,包括塞班岛在内的多个岛屿建成了大型军用机场,B-29的出击基地,也从成都转到了这里,李梅随之调动。1945年2月24日,他以两百余架B-29出击,每架携带3吨燃烧弹,首次轰炸东京。

战果显著——东京两万八千余处建筑被焚毁。

此次出击,李梅主要的目的是检验燃烧弹之效果。大为满意之后,3月9日,他一声令下,300余架B-29,满载燃烧弹,在茫茫夜色中,向东京飞去。

接近一千七百吨燃烧弹,在一个小时之内,倾泄到了东京城区。这些燃烧弹,包括凝固汽油弹与白磷弹,落地之后四处飞溅,木制结构的房屋沾之即燃。当夜东京又有时速三十余公里之大风,风助火势,形成极为可怕的火浪,所到之地,房为火房,人为火人。

那不到万人的东京消防队伍,在这样的火海面前,很快就崩溃了,他们连扑灭其中一处的能力都没有。大量的人群疯狂地争抢有水的池子,却在钻入其中之后,被极度的高温化作了煮沸的锅中之物。至于那些躲到防空洞中的人,则大都被高温烘烤而死。

这一夜,东京城的十分之一被焚毁,死亡人数接近十万,超过百万人无家可归。

裕仁天皇所在皇宫倒是无恙,因为美国对他“另有安排”。

接下来的十天时间中,李梅麾下的B-29,先后火焚了名古屋、大阪、神户,用光了太平洋战区的燃烧弹库存,其中东京再度被洗礼了四次,过半城区被毁。

恐怖的火攻作战,在造成大量死伤的同时,更让万分恐惧的日本人,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人数超过八百万,结果就导致日本的工业失去了根基,无人来加工零配件,也无人来修复工厂。到7月,日本工厂已经失去了一半的工人,炼油、钢铁、飞机发动机等工业产量下降一半以上,像三菱这样的军事工业大户更是几乎全毁。

在日文中,燃烧弹也叫“烧夷弹”,这是从中国古文中借来的词汇。取其“烧夷”二字,恰好可以用来总结李梅发动的火攻作战。

勋章

对于有如此“深仇大恨”的李梅,日本作何感想?答案绝对出乎你的意料——发勋章。

1964年,从李梅的燃烧弹下躲过一劫的裕仁天皇,下令颁发给了李梅一枚“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此勋章为日本高级勋章之一,历来获得者多是皇亲国戚,或者是文武重臣。发给一个外国人,还是曾经要把日本“烧光光”的外国人,裕仁天皇居心何在?

只知此事之提倡者,乃是日本铁杆右翼源田实。此君正是当年发动珍珠港袭击的参与者之一,战后却并未受到美军惩处,反而摇身一变,成了日本航空自卫队高级将领,政界大佬。

但如果认为此事表明日本“宽宏大量”“以德报怨”的话,那又错了。在日本政客,特别是右翼政客那里,李梅对日本展开的火攻作战,从来就没有被忘记,而是被当做受害的证据,不断提起,反复强化。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日本人念念不忘李梅“赐予”他们的火,却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过。更让人不解的是,那些当年葬身火海的日本人之后代、家属,一直都在控告日本政府。这些人控告的理由,是日本政府导致了那场战争,招来了轰炸,却在浩劫之后,不为广大死难的平民提供赔偿,只为达官贵人和军人提供赔偿。

至于后来的日本政府,与当时的日本政府,有何区别,他们并不关心。至于那位活到了八十八岁高龄的裕仁天皇,对于招来这场浩劫该负的责任,他们也不关心。

也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关心,出生于1922年,经历过美军空袭和原子弹轰炸的日本长崎市长本岛等,就曾公开表示:“天皇负有战争责任。”他随后遭到右翼分子枪击,几乎丧命。

2007年,第一次当首相的安倍,在媒体上发表声明,承认日本当年所发动之“重庆大轰炸”,违反了国际法。但这不是他声明的重点,他的重点在于“东京大轰炸”,这份声明的大半篇幅,都在谈论他对此是如何“痛心疾首”,并拿出一个态度,要对轰炸死难者数量进行全面调查,建立纪念碑,对遗属进行赔偿。但他在结尾时强调,这只是他的一个建议,不是日本政府的决策。结果是他的建议成了无法兑现的白条,官司打了九次,日本政府都赢了,如同其赢得“重庆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案一样。

(《看历史》2017年02期)

猜你喜欢
仁天皇李梅轰炸机
第十一页 知识点 轰-6K轰炸机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日本天皇在皇宫种水稻
B-1B轰炸机
“真诚关系”
与女老板一夜情却去扫厕所,走不得留不得行凶潜逃
图-95轰炸机
起码还有工作
李梅,加油!
我不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