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7-04-15 07:55林惠平闽清第一中学福建闽清3508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生命素养

林惠平(闽清第一中学,福建闽清350800)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林惠平
(闽清第一中学,福建闽清350800)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应认真挖掘教材中有关生命观念的教学资源、科学探究资源,以及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开展科学探究,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激发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学核心素养;课程资源;科学探究

高中生物学课程将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挖掘与利用课程资源,不断实践与研究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

一、挖掘教学资源,形成生命观念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中有关生命观念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等。

结构与功能观是指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互统一,即一定的生物体结构具有与之相应的功能,而生物体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开展结构与功能观教学,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认识生命及其发展规律。例如学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指导学生以结构功能观从细胞层次上分析在体外培养细胞时,为什么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的线粒体多?为什么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转运过程中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如何分工与合作的?又如学习了“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概念后,学生一看到蓝藻的光合作用场所就联想到叶绿体,虽然他们大都知道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的。如何解决学生这种思维定势?笔者尝试在讲评练习时,展示蓝藻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说明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片层结构的类囊体,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附着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让学生明确真核细胞具有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原核细胞同样也有,只是教科书以真核细胞的为例说明而己。结构与功能观不仅体现在细胞层次,也体现在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如个体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种群、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等。

又如,除了在新授课上开展有关进化与适应观的教学外,复习课中也可以指导学生认识到细胞、个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的稳态的维持,是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神经元的突触有与之功能相对应的结构、线粒体的内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孟德尔遗传定律从遗传学的角度证明进化理论等。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进化与适应观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如家养的鸟儿飞出笼子难免饿死、宠物猫几乎丧失了抓老鼠的技能、滥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的“超级细菌”导致人类最后无药可救等。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概念时形成生命观念,而生命观念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生物学知识,学生不再“死记硬背”生物学知识,这样生物学的学习自然就有趣并且有效多了。

二、科学探究引领,彰显理性思维

开展科学探究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共识。充分利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提供的丰富的科学探究资源,如问题探讨、科学发展史、实验、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及高中生物学探究实验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酶的特性”中有关实验变量控制、实验设计等是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采用先讲实验后做实验或连续两节探究实验课的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解有关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因变量的检测等知识,再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接着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步骤,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本节教学重难点。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组织易掌控,学生似乎参与度很高,这种纸上谈兵的模拟实验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难以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种教学方式是先学习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酶的高效性等知识,教师针对“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提出若干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实验情况。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学生提出:只要事先控制酶的pH,然后加入底物即可,因为过酸过碱已经使酶变性失活,与底物混合后,即使pH发生了变化,酶失活了也不能恢复,不影响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开展讨论,起先学生都同意上述观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画?pH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讨论要得出这曲线图只做三组实验是否正确。有的学生认为若某pH条件下,酶不失活,与底物混合后,会使自变量pH发生改变,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又有学生提出可以控制底物的pH,然后加入酶,毕竟加入酶的量很少,基本不影响混合后的pH。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组织不好掌控,但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三、校本课程跟进,激发社会责任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利用本地资源,指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物学实践活动,如芥菜栽培、糟菜制作、橄榄病虫害防治、橄榄加工、粉干制作等,并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交流实践结果与经验。通过校本课程,学生提出应开发抗寒的橄榄新品种以抵御严寒袭击,研发茎壮叶厚口感好的芥菜新品,优质粉干与清甜的泉水、优质的稻米是分不开的,因此要保护本地泉水至关重要,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解决日常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愿,以及热爱家乡意识与情感。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生物学重要概念,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领会生命观念,并运用生命观念解释生命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从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有待于广大高中生物学教师的不懈努力。

[1]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7).

[2]陈欣,刘恩山.探索基于论证的探究教学途径[J].生物学教学,2016(10).

[3]黄伟明.橄榄进校园乡土活课堂[J].生物学教学,2016(12).

[4]温青,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喜欢
生物学生命素养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