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综述

2017-04-15 08:0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山东现代化

王 欣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农业现代化研究综述

王 欣

(鲁东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0)

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国内外两个角度论述了农业现代化的研究脉络。

农业现代化;国外研究;国内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严格来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然而不断增长地工业性能源投入直接造成了严重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并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基于解决问题的良好愿望,西方学者在积极寻求可替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强调运用传统农业技术,于是提出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的概念是1945年美国著名学者罗德尔在《堆肥农业与园艺》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会带来不良影响,强调有机肥在提升地力上的优越性。美国土壤专家W.Albrecht.ct认为生态农业是能自我维持的、富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1]自然农业的创始人冈田茂吉希望“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获得产量。”[2]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论还有很多论述。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著名的改造传统农业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是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因为传统农业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而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美国经济学家梅尔在《农业发展经济学》中按照农业技术的性质提出农业发展三阶段论,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概括为技术停滞阶段、低资本技术动态阶段和高资本技术动态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农业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转变为“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一个划时代的概念,是国际大趋势、大动向,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在合理管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调整农业技术和机构改革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确保今后农业发展能持续满足人类世世代代的需要。这种持续不以环境恶化为代价,同时技术水平满足,经济条件允许,能够被社会各方认可。[3]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一直是理论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学者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与国际环境建立了各自的话语体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陈锡文教授的《经济新常态下破解“三农”难题新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基于中国农业的全面发展,站在现代农业转型与技术革新的角度,对农业的整体框架设计进行了全面描述,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应坚定不移地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变要素推动为创新驱动,大力提倡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以法律形式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4]

学者郑有贵,李成贵《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认为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的背景下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要“立足于家庭经营的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框架内,不断深化改革,采取有利于农业质态水平提高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其中加快推进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建立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是重要突破点。作者指出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是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基础约束,只有在这个问题上找到出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才能找到突破口。为此,应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越性,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大的土地处置权。至于构建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关键是要增强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完善支持机制尤其是反周期补贴机制。[5]

蒋和平教授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机制与模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是一部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力作。通过系统深入梳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六个实现途径,包括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高效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发展小城镇,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另外,培育新型农民主体、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道路,加大政策和财政支农力度等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6]

卢良恕院士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2008年)一文中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应关注三个重点领域:食物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作者强调中国总体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发展现代化农业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着力点。

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有重要建树的专家学者实在太多,本文无法一一说明,只好放在重要参考文献中加以列举了。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在理论与方法上深有启发,但同时我也发现山东作为粮食大省、现代农业发展较快的省份,是在国家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基础上作为区域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所以,尽管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学术研究论文不尽其数,山东农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却寥寥无几,这与山东农业大省的地位不太相符。需要指出的是,山东学者秦庆武对山东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尤其是对新常态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有着深入研究。如在《促进山东经济向新常态转型》(2015)一文中,他从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促发展、注重节能减排等六个方面对山东经济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困境提出了相应对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11-201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3]山东省统计局.奋进的四十年 山东分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

[4]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发展历程与新趋势[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全书·山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全书 山东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6]陈锡文.经济新常态下破解“三农”难题新思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王欣(1992-),女,汉族,山东东营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山东现代化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边疆治理现代化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