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 以“文”解“言”
——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公输》教学为例

2017-04-15 11:43李学文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输墨子词句

李学文

(清流县城关中学,福建 清流 365300)

问题引导 以“文”解“言”
——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公输》教学为例

李学文

(清流县城关中学,福建 清流 365300)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的提高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改变当下以“言”解“言”,“文”“言”脱节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文言教学应围绕文本,借助问题引导,以“文”解“言”,“文”“言”相融,通过文章内容品析达到掌握文言词汇的目的和方法,同时又能让学生真正领略文言经典的韵味内涵。

文言教学;问题引导;以“文”解“言”

对于文言文,大多教师觉得教得无趣,大多学生觉得难学。为什么会这样?有功利教学等原因,也有教学技能的问题。在具体“言”“文”教学中不能体现出它该有的内涵,不能体现它本身的教学规律,“言”与“文”这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没有很好地处理清楚。 要么有“言”没有“文”,要么只有“文”没有“言”,“言”“文”割裂或简单相加。

如何正确的认识文言文教学?钱梦龙在他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教文言文,当然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但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反过来说,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又说“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活的整体,而不是各种语言材料的‘堆积物’。文章语言之所以值得揣摩咀嚼,因为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等等的载体;如果只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而忽视甚至舍弃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内容,那叫‘买椟还珠’,结果必然连语言本身也不可能真正学好。把文言文作为文章(它本来就是文章)来教,就要遵循教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这不仅是学习文章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理解文言词句的需要。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靠教师字字句句嚼烂了‘喂’,是无论如何‘喂’不出来的。 ”[1]

笔者曾上一节汇报课《公输》,设计教案几易其稿,上完课后很有感触。围绕教学目标,以好的问题引导来实现“以‘文’解‘言’,‘文’‘言’相融”是文言教学的一种突围方式。下面以《公输》一课为例。

《公输》一课教学目标:

本课编入九(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单元学习目标是“加强诵读,注意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依此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通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2.通过品析,了解墨子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3.了解墨子的基本思想。

首先,着眼整体设计好主问题。着眼全篇,胸有全局,才会瞻前顾后,整体把握。主问题的设计,可以是教师基于教情和学情来设计,也可以在学生预习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梳理得来。问题设计体现针对性、文本的层次性和教学时的梯次。

依据《公输》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几个主问题:

1.楚国为什么要攻宋?

2.墨子与公输班交锋了几个回合?用了什么方法?

3.墨子为什么要去止楚攻宋?

其次,着眼局部设计好问题。这是基于主问题下的第二梯次问题。

在“墨子与公输班交锋了几个回合?用了什么方法?”这个主问题下,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1)墨子为什么要“借子杀人”并“请送十金”?公输盘态度如何?

通过组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墨子抓住公输盘所谓的“仁义善良”,用“借子杀之”的不义之说来引出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感受墨子的说话艺术。同时在品析中掌握“固、说、请”等词语的意思和“吾义固不杀人”这一重点句子的意思。

(2)“攻宋,不义之战”有依据吗?

引导学生找出体现“楚国发动不义之战”的依据,同时解决了“智、仁”等词语意思和“宋何罪之有”这一重点句式的理解。

(3)“公输之行为,不义之举”,有依据吗?

让学生读出句式特点(疑问句,判断句,排比句)体会对表现墨子非凡论辩技术的作用。同时对“争、忠、强、知类”等重点词语做了积累。

问题研讨,在问题(含主问题的设计与此问题的追问)探究中,就“文”解“言”,积累词汇;就“文”解“文”,赏析墨子的论辩艺术。“以文解言,以文解文”,咬文嚼字,“文”“言”相融。

墨子与公输班的第二回合交锋。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宋国值得攻打吗?课文是哪几个方面来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墨子从国土面积大小、珍稀动物有无、珍贵植物的多少来对比,用铺排方式,目的是为了突出两国强弱的极大反差,说明楚攻宋是不义战争。学生联系句子不难理解“方、为、长、以”等词语意思;判断句“此犹......也”表达的肯定意思通过朗读也能明白。

围绕文本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在关键词句中落实重点词汇,同样在关键词句的吟读、咀嚼中感受墨子的劝说魅力:如铺排、对比、类比方式造成强大的气势和比较,感受墨子劝说时绵里藏针的委婉和无可置辩的力量。

问题设计要能注意引导学生着眼于文章内容与形式去揣摩和品味。如为引导学生理解墨子的“非攻”“兼爱”思想,笔者设计问题:

课文开头如何写墨子昼夜兼程去楚国力阻?(引导学生通过动词的推敲,理解墨子阻止楚攻宋行为的急迫。 )

作为一般士人,他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阻止楚攻宋?(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梳理墨子的三次全力而智慧的激辩与对决,最后劝阻说服了楚王停止攻打宋国的行为。)

题目能否改为“墨子不辱使命”?(引导学生对教师抛出的题目的质疑来明白墨子阻止楚行动并非领受君命,而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士人的自觉行为,从而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

第三,用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形式特点或体会作者思想,即能理解词意(句意)又能在文章的形式特点或作者思想方面有更深的理解。笔者教学《狼》一课时,学生曾提出一个问:“一屠晚归”的“晚”怎么解?有学生说是“迟”的意思,有学生说是“傍晚”的意思,争执不下。我让学生说理由,最后集中在“傍晚”这一意思上,理由是傍晚行人稀少而狼出没,屠夫碰不到其他路人,狼也才可能“缀行甚远”。说明作者设计这一时间点的匠心,是整个故事发展的时间环境。这样就很好解决了“晚”的意思又引领学生对作者的精巧构思深入品味。如果这个问题,教师只是简单告诉学生是“傍晚”的意思,那么学生的思维火花就迸发不出来,对作者的精心构思与设计就不会有体悟。可见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对学生积累词汇与深入理解文本的作用与意义。

文言教学,围绕文本,通过问题引导,来实现以“文”解“言”,“文”“言”相融。 在教学中,运用问题点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思考讨论,品味经典文言的内涵和韵味,并且又积累文言词汇,掌握积累文言词汇和阅读理解文言的方法,实现“通过听、说、读、看的训练和思维训练,通过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情感熏陶和谐共振,以达到形成学生语文涵养,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人文精神,铸造高尚人格的目的”。[2]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2]王君.青春之语文——王君创新教学探索手记[M].北京:远方出版社,2004:74-76.

G632

:A

:1673-9884(2017)03-0020-02

2017-03-05

李学文,男,清流县城关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公输墨子词句
墨子·公输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逻辑大师的逻辑实践
“墨子号”与墨子
墨子智救宋国
公输刻凤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