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实践探究

2017-04-17 04:05福州七中石青萍
海峡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句型环节

福州七中 石青萍

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实践探究

福州七中 石青萍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听说课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该文提出了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听说课教学策略,并结合案例,阐述了在理解环节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分享环节提升学生的思维以及在表达环节深化学生思维的教学实践。

思维品质 听说课 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

1 概述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既要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要体现其人文性;既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1]。思维品质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是对输入信息加工改造的编码过程,是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对新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和系统化、具体化的过程[2]。

课程改革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越来越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但是对于听说课,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普遍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语言的思维功能,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3]。

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4]。

2 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听说课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曾说,知识对于任何一种思维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知识,一个人无法思维;反之,没有思维,知识又是空洞的,是没有活力的[5]。为了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2.1 以话题为主线,层层激活思维

话题是指谈话的中心或谈论的主题。《课程标准》列出了24个基本话题和85个子话题,这些话题构成了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因此,围绕话题展开教学,既是完成语言知识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思维的发展具有序列性,是从浅层向深层次发展的。以话题为主线进行听说教学,能让师生在话题的引导下,通过模拟操练、角色扮演、改编拓展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在此过程中,思维逐层被激活,从而构建本节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2.2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1]在对话的听说教学中,只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情景创设,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内化,满足学生内在语言发展和个性发展。只有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促进学生个体思维品质的发展。

2.3 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思维路径

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提出,“设问巧妙即能教好书。”[6]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将教材内容转化成一个个有系统、有层次、有思维、既独立又关联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沿着问题链,进行深层思维。问题链要做到上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前提,下一个问题是再下一个问题的铺垫。有层次的问题链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路径,让思维顺延,从而达到掌握、运用和交际的目的。

2.4 以运用为目标,提升思维品质

《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1]。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将对话静态语言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将学生的生活情景融入课堂中,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 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听说课教学实践

下面以仁爱版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话题Section A教学为例,探讨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

3.1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本节是一节听说课,从谈论康康不良的生活习惯开始,到给出适切的建议,在对话中学习“V-ing is good/bad for your health.”的句型及复习上一话题中“should”表建议的用法;在2和3a部分继续学习有关生活习惯的词块及给予人建议或劝告的表达,如:“You should/shouldn’t…”“You must/mustn’t…”“Don’t…/Please do…”“V-ing is good/ bad for…”。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围绕“生活习惯”这一话题为主线展开。通过采用“理解—分享—表达”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思维课堂[7]。“理解”是指学生能听懂有关生活习惯的对话内容;“分享”是能灵活使用表建议句型,谈论生活习惯;“表达”是能运用所学知识给予他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

3.2 思维含量在“理解—分享—表达”教学模式中的呈现

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的六个认知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学生的思维含量在理解—分享—表达的过程中也逐层递进。在理解环节中,发展学生识记和理解的思维能力;在分享环节中,发展学生应用和分析的思维能力;在表达环节中,发展学生评价和创造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使用也在教学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图1 思维导图

3.3 教学过程

Step 1:Preparing(6分钟)

(1)Warming up

授课那天刚好是下午,教师问学生:Did you take a nap?根据学生的回答Yes,教师说:Taking a nap is good for your health.Taking a nap is a good living habit.从而引出living habits生活习惯这一词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Living habits。然后教师询问:What kind of living habits do you have?学生答:brush teeth every day,have breakfast…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师继续问:You told us a lot about living habits.Some are good and some are bad.然后板书good,bad,呈现思维导图的雏形。接着问:So could you tell me what is good and what is bad?最后引出本课的话题:Today we are talking about living habits.

(2)Talk about the picutre and predict

接着呈现课本1a配套图片,教师问:Do you think Kangkang has a good living habit or a bad one?在学生回答了No后,接着问:What kind of bad living habits does he have?学生回答:He goes to bed late.He watches TV too much…老师边板书边追问:Why do you think he goes to bed late?学生答:The stars are twinkling and the clock says it is nearly two o’clock…接着,通过老师的肢体动作鼓励学生学习另一个坏习惯词块的表达,即have a bad sitting posture。最后,通过幻灯片呈现Watching TV too much is a bad living habit.Going to bed late is a bad living habit…四个句子,让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V-ing…is good/bad for…的表达。

【设计意图】Preparing环节中的两个环节是为后续的听的输入做好了知识和情感的准备。通过热身活动,引出生活习惯这一主题,确定主线;板书凸显本课主题及知识结构;在情境中呈现V-ing…is a bad living habit.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句式的表达。在此环节中,呈现了生活习惯的主题,同时在问题的追问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Step 2:Understanding(15分钟)

(1)Listen and tick

听1a的对话,让学生勾出听到的有关“康康的坏生活习惯”的词块及其造成的结果,还可以根据听的内容进行补充。

(2)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suggestion

听1a第二遍,写出别人给予的建议;

图2 听力设计内容

(3)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

(4)Listen and read the rewritten dialogue,then act it out.

图3 改编的对话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问题化”的原则,对话听力检测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获取了文本的信息;学生诵读改编的对话,并回答:How many parts does the dialogue talk about?And what are they?理清了这个对话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性背诵这个对话。学生不仅强化了语言知识的积累,同时通过理解性的思维记忆,掌握了本节课的核心文本内容。通过本环节,发展了学生识记和理解性思维能力。

Step 3:Sharing(14分钟)

(1)Share more living habits in a group of four.

四人一小组,查阅课本2和3a中更多生活习惯的词块,并分类它们(好习惯或坏习惯),把它们罗列在思维导图中(见图1);接着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分享更多的生活习惯,不懂的词块表达可以询问同学、老师或借助手机网络(提前布置学生带的)。

(2)Learn and share the sentence patterns about giving suggestions.

小组分享更多表建议的句型结构,并提出问题:Which one is the most acceptable?Which one is the least acceptable? Can you order them from the most acceptable to least acceptable?

(3)Giving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四人一组,由老师分配每个组一个话题,如:I am getting fatter and fatter.或者I can’t sleep well before an exam…让同学们根据提建议的句型(句型结构在组内不能重复),给出适切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有三个活动:一是组内学习分享更多有关生活习惯的表达,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同学、老师或借助媒介寻求帮助。二是分享提建议的句型结构,同时列出了最能让人接受建议的句型,为输出的多样性搭建了句型的支架;三是运用句型结构给出合理的建议,达到语言的交际运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与自己的生活情景相联系,评估哪种句型和建议更能让人接受,理解和内化了所学知识,落实了语用。通过本环节,发展了学生应用和分析性思维能力。

Step 4:Expressing(10分钟)

Tell others bravely what your trouble is and get advice from them;then share your ideas.

在班级内向其他同学或老师陈述你面临的问题或困惑,并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和建议。最后向全班汇报一下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建议。

【设计意图】表达环节是以运用为目标的任务活动。通过学生对自己困惑或问题的陈述,让其他人给予建议,从中挑出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建议,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此活动中,学生在逼真、生动的语言情境中感知语言、运用语言,表达了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通过本环节,发展了学生评价和创造的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从本文案例可以看出,本节听说课以生活习惯为主线,各环节的活动设计均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在准备环节中通过感知、预测,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理解环节中通过匹配听力技能训练和对改写对话的操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分享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有关生活习惯的词块及表建议的句型结构,并运用恰当的句型提出适当的建议,在理解、应用和分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在表达环节中,鼓励学生表达,并挑选适合自己的建议,汇报输出,学生在分析、评价及创造中,深化学生的思维。

英语听说课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更要通过主线的创设和问题链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在情景中切实有效地实现语言的交际性,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教程[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3]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4]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5]李宗元.思维课堂才是真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厦教师篇卷3),2013.

[6]约翰·杜威,伍中有.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7]周大明.高中英语综合课USE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8):1-6.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句型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典型句型大聚会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