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视觉素养教育研究

2017-04-17 09:51邓连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邓连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素养教学在中小学语文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学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从深化教师和学生对视觉教学的认识、教学手段以及创设情景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中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学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视觉素养 视觉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04-02

视觉素养是指教师运用视觉化的因素,通过深化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中小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时期,充分重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视觉素养教学的作用,有助于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新课改形势下的中小学语文的视觉素养研究依赖于中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学的重要性、中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学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1~3]。

一、中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学的重要性

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首先,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艺术氛围带进课堂,充分引起中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阻碍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促进教师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引起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新性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奠定基础,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1]。

其次,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作用,为高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处于其中的人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要求人们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过于重视高科技手段,忽略了对于生活等的思考,导致思维方式单一化,不利于人们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要求。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进而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1]。

最后,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中小学生处于思维方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弥补传统填鸭式教学的不足,使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式发展,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1]。

二、新课改形势下的中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学的策略

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于深化教师和学生对于视觉教学的重视、教师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视觉情景和借助视觉图像进行语文教学,为中小学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奠定基础[1~3]。

首先,深化教师和学生对视觉素养的重视,为视觉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提供人员保障。教师作为视觉素养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只有深化教师对于视觉素养教育的认识,才能促进教师通过学校和教育单位组织的视觉素养教育讲座自发的进行视觉素养教育学习,保障教师视觉素养的提升,为教师利用视觉图像进行语文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视觉素养教育的作用对象,有助于保障视觉素养教学的作用的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应采取措施对教师的视觉素养教学进行监督,保障视觉素养教学的落实,加强学生对于视觉素养教学的兴趣和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1~3]。

其次,教师通过创设视觉情景和借助视觉图像的方式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保障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提升奠定基础。中小学生处于发展特殊时期,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和活跃性,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视觉情景和借助视觉图像的方式进行,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进而提升教学效率。通过创设视觉情景和借助视觉图像的方式进行教学,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视觉素养材料的探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1~3]。

最后,教师通过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保障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的采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视觉影像等的感知力,为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增强自身在材料收集过程中对于视觉素养的进一步认识,不断开拓思路进行视觉素养教学,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采用,为全能型学生的培养奠定了基础[1~3]。

三、结语

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视觉素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于深化教师和学生对于视觉教学的重视、教师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视觉情景和借助视觉图像进行语文教学,为中小学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亚楠.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教育[J]. 求知导刊, 2015(8):127-127.

[2] 王云冕.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视觉素养教育理念[J]. 学周刊, 2015(11):179-179.

[3]朱健峰. 小学语文教育中视觉素养培育的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9):22-23.

猜你喜欢
中小学语文
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研究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少数民族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分析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措施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增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