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2017-04-17 09:51严雪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案教学分组教学初中历史

严雪

【摘要】在新课改革背景下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好的让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成为众多历史教师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初中历史学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还能更好的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 学案教学 分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67-02

学案教学的总体思路是在学案的基础之上,让学案与课本相结合,让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和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会学习、会思索、会创新。

一、初中历史学案编写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也强调要将课堂完完全全的交还给学生,教师只作为一个指导学习的指挥官。而学案教学的主旨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深层内涵,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桥梁。因此,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

2.可操作性原则

所谓学案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而言的。传统的教案具有封闭性,而学案具有开放性。因此,教师在编写的时候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设计的学案便于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也增强教师授课的针对性、目的性。学案的编写不要只是对课本原有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必须切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案在编写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技能方面都要做到循序渐进,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不一样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层次性和梯度性,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4.趣味性原则

很多教师在编写学案时都容易忽略趣味性,如果仅仅是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很难让学生主动去学。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案编写时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是幽默搞笑的笑话,也可以穿插和历史有关的时事新闻。如此一来既能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初中历史学案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学案是学案教学法能够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其编写也应该不停的改进和完善,体现其时代性、创新性和进步性。学案的编写首先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案为依托,体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要依据每一课的不同内容编写不同的学案。

1.课前准备

不但老师需要有课前准备,学生也要有课前准备。教师应该做的是课前设计和编写学案发放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按时完成学案,如果有不懂得地方自己学着用特殊颜色的笔做个标记,这样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师生一起探讨。课后看见这个特殊颜色的笔标记过的知识也会格外留意复习。课前准备环节也是学案教学法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本节课能否成功。因此必须引起师生的共同关注。

2.课堂上的应用

凡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果的,教师也不教。教师真正要教的,是那些学生经过非常努力的钻研仍旧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是禀着这一原则进行的。简单的问题课堂上不花费太多时间。主要由学生自己或者与同学合作来完成。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学案上的“课前预习”让每组同学抢答,抢答对了给予一定记分,可以当堂统计哪个小组的所得分值最高,也可以学期末统计哪个小组所得分值最高,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的方法,比如口头表扬和买小礼物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提出有见解有深度的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表扬,而对于提出表面的肤浅的问题的学生也不应该嘲笑和挖苦,也是为了保护和调动差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材主体部分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总结本课知识,最后通过做题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通过课后习题巩固环节来检测学习效果,通过做题不仅可以查缺补漏,还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

3.课后的反思

课前准备和课堂应用都结束之后并不意味着学案教学就已经结束了。因为课后反思也不容忽视。不仅仅是学案教学需要有课后反思,每结束一节课都要有课后反思。这既是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学生可以自己做一下标记,也好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学生需要反思的是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总结整理,以便教師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如果都能做到长期坚持课后反思,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学案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学案教学和分组教学的结合,这二者相互结合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实施学案教学的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成效较好,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充分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成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2016.

[2]张静.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散文百家,2015.

[3]刘统娟.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

[4]段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15.

[5]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

猜你喜欢
学案教学分组教学初中历史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化学实验课高效课堂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高中化学 “学案” 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谈“学案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