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Seminar教学方法在天然药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2017-04-17 09:51徐凌玉顾瑛琪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应用

徐凌玉 顾瑛琪

【摘要】天然药物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开设五年高职药物制剂专业这门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初步鉴定中药真伪优劣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积极主动能力的培养。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首次尝试将微Seminar应用于天然药物学课堂教学课程中,旨在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微Seminar教学法 天然药物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65-02

一、微Seminar教学方式及特点

Seminar是西方高等院校中常见的一种以研讨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它有利于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上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为一种交流与互动过程的本质[1]。Seminar是一种通常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采用小组或单独形式共同讨论和研究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如今,该教学在国内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领域开展得较为广泛,且被认为是真正达到了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2]。然而,经文献调查发现,在国内职业院校中Seminar教学方法开展得较为少,尤其在天然药物学教学中研究应用几乎空白。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传统的Seminar方法所需时间较长,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3],笔者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和职校学生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微Seminar,即将Seminar教学模式带入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发言与教师共同参与讨论两部分,控制Seminar的时间,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取代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真正做到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使教与学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动。

二、天然药物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天然药物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天然药物的名称、来源、采收加工、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功效应用、资源开发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学科[4]。该课程作为五 年高职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在对专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该课程的学习,普遍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很难适应,再加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差,普遍缺乏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都会因为教学内容的枯燥,识记内容较多,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在理论课学习方面,《天然药物学》课程概念和专业术语繁杂、语言抽象,直观性较强,信息量大,需要观察的实物较多。目前,我国天然药物学的教学方法大多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学方法单一、封闭,学生始终都处于被动、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状态。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一直以来就是被动的接受,长期这样,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无法保证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微Seminar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微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在课堂上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讲解到某个知识点时,每个小组针对市场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或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列出数据并分析相关资料,并结合原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方法;同时,课堂上需要学生列出解决问题和需要收集的资料,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收集和完善信息资源,经过整合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个结论可以在下一节课的课前或者课堂中由小组中的成员给大家集中进行交流并写出总结报告。

笔者结合一线课堂教学,现将微Seminar在天然药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如下:

实例1:讲解到天然药物学质量保证章节天然药物的资源、采收、加工与贮藏时,讨论主题是“药材好,药才好”,教师对案例进行简单介绍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广告语背后说明的问题,紧着思考“如何定义道地药材?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鉴定道地药材?如今市场中常见的道地药材面临的困境”等一些列相关问题都会呈现出来,而这些问题,学生自己通过课后的准备,资料和文献的查阅,市场的调研,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实例2 :讲解根类药材的鉴定章节中人参药材时,教师在介绍完药材的性状特征后,通过教师引入对人参药材的真伪展开讨论。调查市场中出现的人参药材的伪品?如何判断伪品?伪品的类型等一些列问题,课后让学生去思考、查阅文献,课堂上展开讨论,对中药材饮片的真伪鉴别更加深入。

实例3:考虑到职业学生以后的就业实习,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药店、药房工作人员就中药饮片市场方面和学生展开微Seminar交流,介绍中药饮片的特点、真伪鉴别,用具体实例让学生不仅能从理论上掌握中药饮片鉴定依据,还可以更多地结合实践,与市场和就业方向保持一致,提高学生的就业砝码。

四、教学效果及意义

1.天然药物学在微Seminar教学模式下,可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分工合作及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他们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职业学校的学生知识面普遍比较窄,通过课后文献的查阅,课上小组内的汇报,扩大了知识面,在学习天然药物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深入了解药材品种以及目前中药材的市场,知道如何去更好的鉴定药材的真伪优劣,把书上的静态的知识变为自己的并且与市场密切相关的动态技能,为今后的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天然药物学教学的课堂上引入微Seminar,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逐渐摆脱过去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教学组织形式逐步由传统的“教师中心,固定套路,理论讲解”向“学生主体,开放课堂,问题导向”转变,逐步打破学科的界限,将理论课堂与市场相结合。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可形成以天然药物市场的真伪优劣为先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主体功能,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端,马启民. Seminar教学法:由来、结构与功能[J].现代教育研究,2003(6).

[2]雷化雨,本科教学教学中建构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

[3]官杰,王琪. Seminar教學发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

[4]艾继周.天然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