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基于“校企共同体”的服务社会能力

2017-04-17 09:51王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王娟

【摘要】高职教育目的在于服务于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教育生命力的标准。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教育的服务社会能力,采用了“校企共同体”的方式,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开设了新途径,更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校企共同体”的实际作用,对高职院校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共同体 服务社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17-02

一、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渐趋多样,这对于高职院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向社会输出其所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校企共同体”正是基于此种目的形成的,很好地提高了高职教育的服务社会能力。

二、高职教育特点与表现形式

高职教育的使命就是服务于社会,其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实行的教育属于专业性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二是十分注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当地经济发展规律;三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其职业岗位多是以生产、管理、服务为准,重点是培养基层技能人才。综合此三方面,可以总结出高职教育必须要与当地经济、行业发展与基层化相靠拢。

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大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面向社会生产需求,大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要与职业相切合,很好地把握职业的特性、要求等。在职业化的基础上设立相关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精神。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提高社会劳动力能力,对社会劳动力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工作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生产力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出现了一种严重的问题:生产力不合格,面对大量生产力却无法投入使用,很容易激发社会负面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发展[1]。

三、“校企共同体”在高职教育服务社会中的作用

“校企共同体”就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广阔、开放的平台。此种模式不仅能够保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方面的能力,还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有利条件。

1.开创人才培养新途径,保证人才培养效率

借助“校企共同体”,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其主要内容包括校企共同组织、职业岗位考察、行业企业人才对接、制定职业岗位标准、进行岗位培训、编订教材。很好地实现了校企之间的共同合作,将课堂融入到企业,将企业带入课堂,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2.开创双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校企共同体”的一大特色就是双师教学模式,一位教师出自于高职院校,进行基本理论的讲解,一位教师出自于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教师下车间实际观察具体运营、操作,企业师傅利用多年经验进行教学,很好加强了教师与师傅之间沟通、交流,为学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有力结合,将企业与院校之间的长处很好地发挥,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提供良好平台,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校企共同体另一大特点就是平台的开放,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教学设备、生产车间、培训中心等无一不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良好场所,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环境,为学生职业观的树立进行初步确立,另一方面让学生接受了真实的员工培训,有進一步的对职业的选择有了更深的认识。学校与企业有机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双向互动平台,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职业观的树立[2]。

四、基于“校企共同体”模式下,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的策略

1.大力聚集有效资源

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绝对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高职院校发展自身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与当地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其内容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配置,要想进一步发展,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就必须要大力聚集有效资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之间可以加强教师交流活动、教师互聘、校际选课等,实现师资力量的加强;校企之间则需要进一步合作,争取有利的教学实践基地,引进教学资源设备;通过有效资源的大力聚集,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基础,进而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2.拓展服务功能,加强生产力培训

经济发展呢离不开生产力的大力支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对于生产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显然,目前生产力的水平不能够达到这种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就有责任对其进行培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生产力。另外,高职教育还要积极进行创新,将智力成果转化为多种服务功能,进一步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经济发展的规律,故在高校教育拓展服务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

3.建立良好体制机制

高职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社会聚集更多财富,所以,良好的体制机制在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该机制必须要强化技术规律、技术本体、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律与技能型人才本体[3]。高职院校不仅要增强校园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辐射力,还要对当地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熏陶,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而校园文化建设又依赖于良好的体制机制。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提高人才专业素养、加强校企双向合作,很好地提高了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结束语

高职教育借助于“校企共同体”合作模式,很好地提高了服务社会能力,这不仅为高职教育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基础,又进一步奠定了高职教育在社会服务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程镭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04):58.

[2]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3):16-21.

[3]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研究,2011,(10):59-63.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新视角下的高职酒店职业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