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园冷暴力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4-17 09:51郭巧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学生对策

郭巧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其心理和生理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表现出高涨的自我意识与反抗心理,同时内心更加的敏感、脆弱,格外重视老师和同学的对自己的看法,而“校园冷暴力”行为往往发生于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地伤害。

【关键词】中学生 校园冷暴力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20-02

一、内涵分析

“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园内屡见不鲜,其危害性不亚于“校园事故”带给学生的伤害。而“冷暴力”作为校园暴力的一种,是阻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一大难点问题。关于“冷暴力”的定义,学界至今没有形成通说,本文所研究的“冷暴力”是相对于“拳脚相加”的“热暴力”而言的,主要指利用语言、眼神、态度,通过歧视、嘲讽、羞辱、轻视、孤立、排斥、漠视、威胁等方式,给受害者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的行为[1]。

二、原因分析

产生“校园冷暴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方面

(1)教师的个人品质

首先,教师缺乏良好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教学育人的工作缺乏认同感,职业幸福感较差,难以对学生投入爱和情感,在语言上不顾学生的感受,往往会导致“校园冷暴力”的发生。教师这一职业,不仅仅需要老师能够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这一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然而,许多老师以一种应付了事的心态对待这一份责任,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尊严,无意中对学生实施了“冷暴力”。

其次,一些教师没有平衡好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将生活中所受到的压力转接到教学上,毫无理由的训斥学生,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肯能毁掉一个天才。教师自身行为的不注意,自身品质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师生关系。

(2)教师职业待遇过低以及职业压力

教师这一职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大家的广泛尊重,但是其工资水平却一直不及其社会地位那样高。在人们的眼里,教师一直是燃烧的蜡烛、吐丝的春蝉的形象,应该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然而,教师不是圣人,也需要养家糊口,当繁重的工作任务与回报不能达到平衡时,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形成不满情绪,进而很容易将这种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对学生缺乏耐心。而初中生又正处于心理异常敏感的时期,很容易感受到老师的情绪,从而受到伤害。

(3)教师不能合理的管理班級

教师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和尊重,运用自己的教师权威来支配管理学生。但是少年阶段的儿童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导致他们在心理和社会地位上也希望能尽快的走进成人的世界,摆脱成人的束缚。因而会十分反感教师的支配和管理,如果教师控制不好管理学生的力度,无视学生人格尊严,不让学生进行反驳,实施“专制主义”教学,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地伤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冷暴力”的行为。

2.学生方面

(1)学生自身行为以及维权意识淡薄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让学生形成了唯我独尊的一种思维模式。遇到教师的批评惩罚无法理解,向家长告状,教师为了息事宁人只能低头不断纵容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减少学生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概率,以一种冷漠孤立的态度对待学生。

另一方面,学生缺少法律体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教学,使得学生缺乏法律维权知识,维权意识。因而在受到冷暴力行为的时候,选择了默默隐忍,渐渐的成为了一种习惯,伤害也由此不断加深。

(2)受不良社会的影响

校园冷暴力的产生,除了师生之间的冷暴力,还有生生之间的冷暴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孤立排挤他人,给他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而在学生心智不成熟的阶段,这种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受到不良行为的冲击。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接收到的信息也良莠不齐,对于刚刚走向成人世界,喜欢模仿成人的初中生来说不能分辨这些信息的好坏,从而养成许多如拉帮结伙共同排斥一个同学、对同学进行言语侮辱等不良行为,导致“校园冷暴力”的产生。

3.家庭方面

对于“校园冷暴力”产生助推作用的家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4+2+1”类型的家庭,孩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导致孩子过于自私自利,难以融入到班级的大集体中,使孩子遭遇到“冷暴力”现象;另一类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家长希望借助教师的力量,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对于孩子过多的关心成绩上的事,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家长与孩子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使得学生收到了冷暴力也无法诉说。

三、 对策分析

1.重视教师的培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经济待遇

提高教师的选拔标准,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用多元的眼光评价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其次,提高教师经济待遇让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这个岗位中,防止冷暴力现象的产生。

2.落实心理健康咨询,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很多学校的心理课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所设立的,没有实质的效果。学校方面应该落实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心理。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做检测,及时的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予以帮助。聘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来进行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建立民主家庭,改变家长观念

家长应该更多的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成绩,与孩子的定期沟通时非常有必要的。构建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家长不应过分溺爱孩子,适当宠爱可以,但是过了头宠爱也会变成危害。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熏陶、感染孩子,可以保障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熊熊.戴江雪.校园冷暴力遏制途径分析[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6(525):87-89.

[2]李必鹏.教育领域中的“冷暴力”分析[J]青春岁月,2012:320-321.

[3]陈兰芝.摒除教育冷暴力,构建和谐校园[N].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74).

[4]吴桂云.高中“校园冷暴力”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中学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走,找对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