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2017-04-17 09:51杨丹丹徐海萍黎阳王静荣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手段

杨丹丹 徐海萍 黎阳 王静荣

【摘要】本文针对《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的研究生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手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索性思考和总结。通过改革《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课程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强调讨论课和实践课环节的教学,有效激发了研究生对本学科专业的兴趣,使研究生在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自身的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建设 教学手段 科研素养 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52-02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课程建设成为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研究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要实实在在地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涉及面很广,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因此,找到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合理安排课程建设内容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我校“环境工程”硕士点是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获得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众所周知,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则有明显差异。获得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培养时需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强化是每一位教授专业型研究生课程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环境工程类研究生课程《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的建设问题,结合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措施,以期达到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目标。

一、《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在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选修)课程等三大类。其中专业课程最能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代表性、基础性知识体系结构。《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生态材料当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若干趋势。培养学生成为在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材料和产品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等方面具有基本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技术人才。该门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课程建设内容设置的要点

专业知识更新快和新型交叉学科、专业的不断涌现是当前研究生专业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当今社会,只有具备扎实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自如地在多变的科学新领域之间转变;才能具有可靠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创造性思考。具体到《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这门课程的建设,我们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前沿研究进展

对某一学术领域的前沿性问题研究中的突破通常具有极大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在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同时,也常常会带来产业上的重大变革。因此,将本学科研究的热点或最新研究进展及时地引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对激发研究生对科研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天然材料的深化开发利用技术(竹子、香蕉类增强生态纤维)、建筑节能材料中的电致变色玻璃、环保水泥、废金属回收过程中采用的微生物法等热点引入课堂。从课堂反响来看,这一教学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普遍反应自己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拓展,科研理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后续的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将继续结合新兴产业形势,反映当前市场需求,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进取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2.以讨论课、实践课为抓手,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的首要培养任务就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来说,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在《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与自身科研课题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动手制备相关的环境生态材料。在样品制备完成后,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分析测试设备较齐全的优势,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对相关的样品进行表征测试并完成口头或书面分析报告。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环境生态材料的理解会大大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掌握,非常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研热情和实践能力,拓展其创新思维。这种能力也正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最应具备的能力。

在《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尝试引入了专题教学、研讨式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按兴趣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主题。每一名组员必须参与到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的工作中,每名组员都要作课堂演讲,其它学生提问,老师帮助解疑,进而完成主题内容。这种“讨论课”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给予学生更多表达和质疑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避免学生成为“速记员”,变被动接受教学内容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的同时也培养了研究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有利于他们提出新想法、新见解。

3.改进传统考核方式

與传统的考试方式不同,《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这门课程积极探索了新的考核方式,比如在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加大了实践成绩的比例;把讨论课上学生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并加以强调。我们改革了以往“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实践活动和专题研讨课的分值。此外,学生在课后还要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与本门课程结合起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撰写一篇4000字左右的科技论文。这些新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并将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科研实践中,极大程度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仍然未能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这就造成学生仅满足于混学分,答辩蒙混过关,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习惯于用考试的分数来代替科研能力、实践创新素质的考查。因此,转变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授课与听课的观念成为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燃眉之急。在课程建设中强调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任重道远。

基金项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生态材料及应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杨丹丹(1980- ),女,博士,副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手段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CDIO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离散数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探索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土建类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