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2017-04-18 17:46尹利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尹利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需要掌握恰当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文章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高考文言文考题嬗变及备考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6JD02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13-02

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多篇文质皆佳的文言文名篇,这些通过时间检验的文言文名篇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增强阅读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名篇,提高文学审美水平。而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采取何种策略提高和优化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树立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在存疑和追求真知的过程中,去发现、学习和分享知识,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那么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课前存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全可以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并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自动找出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释疑和学习。

在文言文的教学当中,老师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前,能够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分层,不仅有形式上的,还应该有内容上和难易程度上的分层,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学生文言文教学的自主质疑来说,首先要理解词句的含义,也就是解决“言”的问题。其次再解决“文”的问题,从整体上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后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审美意味进行品味。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提出并讨论解决。

二、创建互动交流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老师、学生、书籍的编辑者、文章的写作者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思想、灵魂的碰撞。而每一个对话的最终都应该指向个体。由此可见,互动、交流以及和谐的教学氛围,且在此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这一互动过程中,老师要将学生在预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障碍和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和疑难排除。

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既有师生的互动,也有生生互动,还需留有时间让学生与书本再次展开对话和交流,从而解决预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互动和排除疑问时,要重视“言”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言”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到对“文”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互动课堂的创建关键在于教师对谁是主导,怎样主导的认识。学生作為课堂的主角,要自己思考问题,提出在前期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教师要摸索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其进行思考,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书本等多重对话和交流中,产生真正的质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注重历史文化浸染,优化知识结构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入选作品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化瑰宝,蕴含着大量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文言文的学习是对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各类历史文化知识,提高综合文学素养。反过来说,学生如果要学好文言文,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汲取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以及自主学习阶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种历史文化方面的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兴趣。比如可以把同一时期的各类文学作品或者历史文化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对同一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典章制度和天文地理等有深入的了解,加强学生对该作品的理解,也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和其他历史人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互为辅助,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系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词汇、语法、音韵等方面的知识,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背景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阅读感悟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不管是在造词遣句的“言”方面,篇章布局的“文”方面,抑或是情感抒发方面,都可谓是历代的名篇佳作。因此,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和篇章的分析上,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些篇章中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文言文名篇的妙处,更好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杨志刚研究发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情感监控、课前准备和方法监控这三种监控策略对文言文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即学生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想象力,更好地把握文言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就能更好地感悟文本的思想脉络。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去体味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也就是让学生跨越时空去和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进行精神和情感上的对话和交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仅能够很好地推动文言文本的学习和传播效果,更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和记忆能力。

比如《前出师表》,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也能够觉察出他要北定中原的坚定决心。又如《离骚》通篇贯穿着屈原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整篇文章可以说是屈原用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的充沛情感可直指心灵。这样的篇章至情至性,用情感引导学生学习定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文章。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参与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竞赛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能改善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竞赛教学法就是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改善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一般使用竞赛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知识竞答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分享知识,检验知识。但是竞赛教学法的前提是要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对前期的学习要求较高。

另外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文本的方法。陈慧丽认为:针对文言文教学创设的教学情境主要是历史场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活化再现历史情境;第二,影像化再现历史情境;第三,语言化再现历史情境。这些方法都是非常不错的情境教学方法,其实,还可以使用更为活泼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化教学,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历史剧表演,能让学生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人物心理,还原历史场景,提高参与程度。笔者通过课堂实验,认为只要组织恰当,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文言文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是只要掌握恰当的策略和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很好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勇敢提出质疑;重视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加强互动教学;辅以适量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注意挖掘文言文学习当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共鸣。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能够优化教师和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系统,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杨志刚.高中文言文有效学习策略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11):40-46.

[3] 陈慧丽.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三种实用的教学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4(11):57-58.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高中文言文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