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2017-04-22 21:17朱会清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安全管理

朱会清

【摘要】目的:进行儿科护理中安全管理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120例患儿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融入安全管理的护理,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足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安全管理;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39-02

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和患儿家属最关注的内容,但由于年龄小、理解力差等原因,儿科患儿往往无法为护理人员提供有效配合,同时患儿通常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因此造就了儿科临床护理有较高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据权威调查,医疗机构医疗纠纷有半数以上发生在儿科,所以强化儿科护理工作是降低医疗结构医疗纠纷的主要环节。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愿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12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女、35例男,患儿年龄范围8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4.6±1.1)岁;住院时间范围0.3~1.4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0.6±0.2)月。观察组29例女、31例男,患儿年龄范围7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4.8±1.3)岁;住院时间范围0.2~1.3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0.7±0.3)月。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中为应用安全管理,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具体安全管理措施包括: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教育:针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将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强烈安全意识。同时组织经验丰富护理人员为资历较浅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指导和护理知识传授,并在临床实际护理中帮助其不断完善护理操作。另外,针对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使她们能够充分掌握儿科护理中风险处置、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而在具体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应对护理风险。最后,强化对护理人员形象要求,使其能够保持亲和、文明态度和患儿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②强化护理人员巡视:儿科临床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较多,护理人员应当对巡视力度进行强化,定时巡查住院期间患儿的行为和活动。巡查中一旦遇到患儿存在不安全行为,应当进行制止和劝说。同时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绪,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出现的问题。将可能存在烫伤、挠伤、坠床的患儿列为重点巡查对象,提升对他们的巡查频率。③开展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当将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可能产生伤害行为告知患儿家长,并对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用药方法、风险防护、潜在风险的讲解,进而引起患儿家长对住院安全的重视。同时在日常护理中贯穿安全教育,指导患儿家长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并在发生后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PS21.0软件,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60例患儿中39例对护理满意、14例对护理基本满意、7例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88.5%。观察组60例患儿中42例对护理满意、16例对护理基本满意、2例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96.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对照组护理纠纷率对比 对照组60例患儿中8例出现纠纷,纠纷率为13.3%。观察组60例患儿中2例发生纠纷,满意度为3.4%。观察组纠纷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指的是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未发生法律规范制度不允许的功能、机体结构、心理的缺陷、损害、障碍[1]。护理工作中患者家长、医疗机构管理者非常重视怎样保障临床护理安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自身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行强化,提升自身解决问题、预见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护理纠纷的有效预防,为护理质量提供保障[2]。实际中相对于其他科室护理儿科护理具有自身特点,为进一步强化儿科护理应当积极开展针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并强化针对患儿家长开展安全宣教。通过强化患儿家属安全护理意识,使其能够对儿科护理中可能存在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最终为儿科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配合[3]。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强化护理安全巡视工作,通过定期及时的安全巡视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有效排除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保障患儿安全[4]。本研究中,对照组60例患儿中39例对护理满意、14例对护理基本满意、7例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88.5%。观察组60例患儿中42例对护理满意、16例对护理基本满意、2例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为96.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0例患儿中8例出现纠纷,纠纷率为13.3%。观察组60例患儿中2例发生纠纷,满意度为3.4%。观察组纠纷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于临床护理成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莉, 汤清波, 谭秀梅. 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分析法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包头医学,2015,01:50-52.

[2]王学梅,梁文婷,王肇俊. 自制臂式住院信息卡识别患儿身份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03:73-74.

[3]任海燕,李文亚,葛依静.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241-242.

[4]楊雪梅,钏新,顾小丽. 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02:137-138.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安全管理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