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7-04-22 08:30莫秋明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莫秋明

【摘要】目的:讨论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出现,提高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5-02

我国急诊医学的起步相对比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急诊服务以及抢救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实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护理风险,在急诊科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吗,能够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同时对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也有积极的意义[1]。本文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8.3±4.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在17-72岁,平均年龄(46.1±2.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风险管理培训

为了是实际的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应该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日常的工作能力以及对于危险的防范意识能够有所提升[2]。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形成一种习惯,掌握在医疗事故处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就能使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并且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实现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

1.2.2 风险管理护理计划的制定

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不仅能够将护理的重点突出,是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应的护理流程以及规范,这样就能促使其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3]。在护理工作进行中,应该重点对呼吸科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切丝将床头交班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并且不断的进行强化。并且还应该对每一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在接班的时候需要对危重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对一般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评估,对患者的需求以及投诉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记录,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若出现医患纠纷,应该及时向上级进行上报,比给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交班的时候需要将相应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1.2.3 护理物品以及仪器管理的规范化

护理物品以及仪器是护理工作中的必需品,因此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进行中,应该将仪器管理以及护理物品的管理实现规范化,保证仪器在使用中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应该保证干净、卫生。为了保证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急诊科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4]。针对不同科室的仪器将其运行的流程制定出来,对于存在问题的仪器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还应该强化对药物存放以及管理工作的强化,使用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在计量资料的时候使用x±s进行表示,然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工作中最前线的工作,这一科室的患者往往在疾病等方面都存在多变性,以往在护理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在实际的操作中缺乏明确的记录,并且对相应的操作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这种情况下就极容易导致出现护理风险以及医患纠纷。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出现,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其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综上,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出现,提高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從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管水萍.PDCA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上旬刊):105-107.

[2]邢翠萍,张爱莲,朱冬梅,丁霞.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74-75.

[3]张巧利,李兴革,吕小青,吴惠平,蔡月英.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2A):28-31.

[4]刘春黎.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133-134.

[5]郑淑文,徐晓娜,李水红.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在50例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6(12):138-139.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