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街区式社区“拆围墙”的可行性研究

2017-04-24 23:36谢子恬阮晓薇许立志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1期

谢子恬+阮晓薇+许立志

摘要:2016年2月,中央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文章顺承各个学者的相关论证,依据调查结果探索如何开展“拆围墙”,就实施街区式社区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街区式社区;封闭式小区;交通路网

一、引言

“拆围墙”是对整个城市道路的规划,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人认为这与我国封闭式的道路规划以及路网密度小,城市主次干路分流、支路储备不足有关。与此同时,封闭式的小区面积过大、围墙过多与目前的交通现状也有着不可否认的因果关系。因此,“拆围墙”政策不仅是对城市通达性与城市交通效率的需要,更是为未来的城市道路规划敲响警钟。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数据为一手调查数据,此次调查是基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大型社区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主要对南湖花园、常青花园、百步亭等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人员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56份,回收率为85.3%。我们将调查群体身份分为业主、房地产商、物业从业人员、未购房者,其分别占总人数的66.6%、6.7%、26.7%。在受访者中,家中有老人、小孩占总人数的56.6%,其中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7%、高中占20%、大专占30%、本科占23.3%、硕士及以上的占10%。

(二)样本统计分析

1. 城镇居民对于“拆围墙”的顾虑因素

对于是否赞成推广街区制,赞成的人数占32%,在反对的意见中,已购房的业主人数比例最高,达到59.41%,房地产商、物业行业从业人员及未购房者人数比例分别为5.88%、17.05%、17.64%。由spss17.0分析得出,业主与推广街区制态度的相关指数为-0.94,呈负相关关系。

不同的群体对于是否赞成街区制的推广有不同意见且看待问题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对于不赞成小区开放的理由,75.90%的业主选择“权益无法保障”这一选项,人数比例相比房地产商和物业从业人员高出了10%~15%,这说明业主群体对自身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最为关注。同时业主们还对安全问题表示担忧,他们认为封闭小区更能起到保护作用。在赞成推广街区制的意见中,未购房者支持推广街区制的人数比例较高于其他群体。

在一系列配套设施中,受访者的需求比例最高的是公共安全配套设施,达到了91.8%,其次是绿地、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与保障业主权益,分别占88.3%与78.5%,说明居民们对于开放小区后的安全问题以及绿地、停车位问题心存担忧。

2. 公众对于街区制政策的理解影响其态度

公众对于街区制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的态度,街区制的具体内容,在何处实施,如何实施。公众实际上并不了解,容易造成理解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增加小区居民对政策的实施产生抵触与不满。例如:政府提出拆除围墙,居民认为是将所有的小区围墙拆除,而专家认为其指的是超大封闭型小区。

三、城镇居民对于“拆围墙”影响因素模型

在公众对于开放街区制态度研究中,被解释变量为公众对于开放街区的态度,即0-1型因变量,1代表支持开放,0代表不支持开放。因此分析其影響因素可以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合一系列的分析与评判,得知模型拟合度高,预测性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下面是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得到的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显著水平0.1下,X1年龄,X2是否在城市有房,X6对现住小区的满意程度;X8对街区制的了解程度与是否赞同小区开放具有显著相关性,二项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e-(-0.720X1+0.628X2+0.175X6+0.594X8)

上式表明:居民的身份、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情况、对相关政策的认知程度对他们是否赞成推广街区制有很大的影响。实行街区制后的权益问题、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是居民不赞成街区制的重要原因。相关配套措施的是否完善是影响他们是否赞成街区制的重要因素。政策的实施与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权益相触是实行街区制的难点。

四、相关建议

1. 政府部门首先应做好民众的思想工作。在我国,人们习惯长期的封闭式社区的居住环境。在《意见》出台后,部分民众排斥开放街区理念,因此,基层单位应当做好相关思想工作,积极宣传开放式街区的管理理念,避免群众曲解“拆围墙”政策。

2. 开展试点,逐步完善推行。政府部门应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避免“一刀切”;其次,因地制宜的推进工作,城市新建社区以及一些严重阻碍交通的超级社区、机关大院应当首先进行试点,为逐步开放积累经验。

3. 相关配套设施的支持。封闭式小区的转型首先要有软件支持,政府需督促相关部门跟进立法工作,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居民权益。政府应就民众关心的土地归属问题重新进行明确,并制定赔偿标准。在安全问题、环境问题,需要硬件作支撑。一方面,物业管理可通过利用智能化系统并采用创新型的安全防范手段,完成立体化防控网络的整体建设,实现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停车位问题可以重新整合内部空间,设置地上地下停车位和立体停车位。同时,为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应制定相关规定并采取相关措施:如对车辆进行限速、限时;增加隔音设施防止噪音影响居民生活;增加环卫工人,增设垃圾桶。在具体落实政策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晓林.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的政策转型形势研判与改革进路[J].江汉论坛,2016(08).

[2]黄清观.街区制视野下社区警务模式研究[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6(07).

[3]卿焱景,钟红梅.交通拥堵治理工程及对策研究—以株洲市为例[J].工程经济,2016(06).

[4]应琛.破解城市病,中央开“药方”[J]新民周刊,2016(04).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