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农业优势产业识别与区划研究

2017-04-24 06:56门靖宇王希岩彭正萍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沧州市区划

门靖宇,王希岩,彭正萍

(1.沧州市第一中学,河北 沧州 061000;2.河北省南皮县农业局,河北 南皮 061500;3.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沧州市农业优势产业识别与区划研究

门靖宇1,王希岩2,彭正萍3*

(1.沧州市第一中学,河北 沧州 061000;2.河北省南皮县农业局,河北 南皮 061500;3.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合理的农业区划是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沧州市农业区划为研究对象,引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并提出了人均优势指数和单位面积优势指数,运用这些优势指数来量化各农业产业在不同县(市)的优势程度,识别不同县(市)的农业优势产业;通过计算不同产业综合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得到沧州市各县(市)农业产业优势的相似矩阵和系统聚类树状图,把农业优势产业相似和空间位置邻近的县(市)聚为一类,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农业优势产业分区;并根据各分区的农业产业优势提出了针对性的农业利用策略,以期提高沧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优势产业;识别与区划;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沧州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提供生产资料,而且对保证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1号”文件始终强调,要根据当地农业的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特色产业的成长,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国内有关农业产业区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门作物的种植区划[1]、农业某方面产业的区划[2~4]、农业产业的气候区划[5,6]等方面,蒋智华[7]运用综合比较指数法测算了云南农业中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度;杨启智等[8]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竞争力;黄新建等[9]将区位商法运用于农业产业布局研究,实证分析了江西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江西域内区域比较优势;黄海平等[10]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研究了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优势。

近年来,沧州市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但是仍存在产业发展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效率低下、盲目竞争和比较优势不明显、农业成本较大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沧州市为研究区域,引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提出了人均优势指数和单位面积优势指数,量化各农业产业在不同县(市)的优势程度,识别不同县(市)的农业优势产业,探索不同农业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农业优势产业分区,提出农业分区发展策略,以期指导沧州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部,东临渤海湾,总面积13 525.31 km2,辖14个县(市),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该地区拥有金丝小枣、鸭梨、冬枣等特产,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25.7亿元,农业产业化总量为596.7亿元,均居全省第5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8个,居全省第2位,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为105个、97个、7个和4个。种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水果种植业、蔬菜种植业和棉麻丝产业居多(87个);畜牧业以猪牛养殖业、禽肉养殖业、皮毛类产业为主(76个)。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使用的农业产业数据来源于2014年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11]、沧州年鉴[12]以及相关的农业区划数据,并选择行政区划图作为辅助数据。

2.2 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农业产业部门分类,沧州市主要的农业产业类型可分为粮食作物种植业、大豆种植业、油料作物种植业、棉花种植业、蔬菜种植业、水果种植业、牧业、产蛋业、产奶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11大产业。首先按照主要的农业产业类型,选取量化农业产业优势指数的评价指标(表1),分别计算各县(市)的综合优势指数,根据计算结果判定某一农业产业是否属于某县(市)的农业优势产业;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将农业产业优势相似和空间位置邻近的县(市)聚为一个农业优势产业分区,并提出各分区针对性的农业发展策略,以期为提高沧州地区各县(市)的农业发展水平提供有效的指导,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表1 沧州市各农业产业优势指数的量化指标Table 1 Th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n advantage indexes of each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Cangzhou City

2.3 方法

2.3.1 农业产业优势计算 比较优势法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建立起来的方法,用于同一产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和不同产业在同一地区的优势比较。某一产业在某地区的优势指数(AI)是该产业在该地区所占优势的定量表达,体现了该产业在该地区的适宜程度和发展状况。

2.3.1.1 农作物种植综合优势指数。根据沧州地区实际农业生产情况,从农作物种植规模和单产水平体现农作物种植综合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反映的是某一产业在某一地区的生产规模程度,是一个地区规模种植面积、专业化水平、种植制度、市场需求和效益的综合体现[13];效率优势指数表示农作物单产在不同县(市)的相对大小,是一个地区作物产量水平的体现,反映的是同一农作物产量在不同县(市)生产力的比较优势[14]。综合优势指数是自然资源禀赋、种植制度、科技水平、从业人员素质、专业化水平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5]。计算公式为:

式(1)中,AAIij:i县j种农作物的综合优势指数;SAIij:i县j种农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EAIij:i县j种农作物的种植效率优势指数;Sij:i县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hm2);Si:i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hm2);Sj:全域j种农作物播种总面积(hm2);S:全域农作物播种总面积(hm2);Yij:i县j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hm2);Yi:i县全部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hm2);Yj:全区域j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hm2);Y:全域全部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hm2)。

2.3.1.2 其他农业产业优势指数。其他农业产业主要指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收集的数据资料虽然有产值和产量等指标,但是缺乏生产面积等指标,无法运用公式(1)计算优势指数。因此,采用在计算人均优势指数和单位面积优势指数的基础上,得到综合优势指数。人均优势指数反映了地区人均占有量的相对水平,体现了该项产业的产出水平和可供给水平;单位区域优势指数反映了地区单位区域均摊值,同样反映了该项产业的区域水平和外部供给水平,体现了产业的集中和遍及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2)中,AAIi:i县某项产业的综合优势指数,当AAIi≥1时,表示与全域平均水平相比,i县某项农业产业有比较优势,属于该县的优势产业;n:与某项产业有关的指标数目;PCVAIij:i县j项指标的人均优势指数;PUAVAIij:i县j项指标的单位区域面积优势指数;PCVij:i县j项指标的人均值;PCVj:全域j项指标的人均值;PUAVij:i县j项指标的单位区域面积指标值;PUAVj:全域j项指标的单位区域面积指标值。

2.3.2 各农业产业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农业产业优势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计算不同农业产业之间综合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R)。R>0时,表示2个农业产业之间属于优势正相关产业;R<0时,表示2个农业产业之间属于优势负相关产业。|R|越接近于1,表示两要素的关系越密切;|R|越接近于0,表示2个产业关系越不密切。且当|R|>0.8时,为高度相关;当|R|<0.3时,为低度相关;其他情况,均为中度相关[17]。

2.3.3 农业优势产业区划计算 系统聚类分析法可根据个案间的亲疏程度,将最相似的对象聚在一起[16]。运用SPSS软件,将全域所有县(市)的各农业产业综合优势指数作为系统聚类的指标值。使用组间联接系统聚类方法,通过对沧州各县(市)农业产业优势进行聚类分析,将产业优势相似的县(市)聚为一类。

采用余弦相似度衡量各县(市)产业优势的相似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3)中,Sij:i县和j县的产业优势相似度;AAIik:i县k项产业的综合优势指数;AAIjk:j县k项的产业的综合优势指数;n:农业产业总数。Sij∈[0,1],Sij越接近0,表明2个县的产业优势差别越大,规划为一个产业优势分区的可能性越小;Sij越接近于1,表明2个县的产业优势越相似,划在一个产业优势分区内可能性越大。

3 结果与分析

3.1 沧州市农业产业综合优势指数

计算结果(表2)显示,沧州市各县(市)农业产业差距加大,其中,献县优势产业达到8个,盐山县、海兴县和孟村县的优势产业≤2个,其他县(市)优势产业在3~6个。

3.2 沧州市各农业产业优势相关性分析

农业服务业优势指数与粮食作物种植业优势指数、棉花种植业优势指数分别在0.05和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和0.7(表3),表明农业服务业和粮食作物种植业、农业服务业和棉花种植业在沧州地区属于优势正相关产业。原因可能是农业服务业的服务产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种植业和棉花种植业。因此,当粮食作物种植业和棉花种植业发展较好时,农业服务业一般也发展较好。

蔬菜种植业优势指数和产奶业优势指数在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水果种植业优势指数和产蛋业优势指数在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表明蔬菜种植业和产奶业、水果种植业和产蛋业在沧州地区属于优势正相关产业。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拥有共同的驱动因素,该驱动因素的变动可能会导致这些产业优势指数的同向变动。

渔业和粮食作物种植业在0.05水平上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表明渔业和粮食作物种植业在沧州地区属于优势负相关产业。原因可能是由于2个产业之间存在共同的驱动因素,该驱动因素的变动可能会导致这些产业优势指数的反向变动。

3.3 沧州市农业优势产业识别与区划

根据沧州市各县(市)间产业优势相似性矩阵(表4)各县(市)的农业优势产业(表5)和系统聚类树状图(图1),将把农业产业优势相似和空间位置相邻的县(市)聚为一类,得到最终的农业优势产业区划结果(图2),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东部豆奶牧渔区、西部粮油菜禽区、南部粮棉菜果服区、北部菜果禽奶区、中部和西南部粮豆果禽区、东南部粮牧区、西北部粮油菜渔区7个农业优势产业分区。

表2 沧州市各农业产业综合优势指数Table 2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exes of each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Cangzhou City

表3 沧州市不同农业产业之间综合优势指数的相关系数Table 3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exes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Cangzhou City

表4 沧州市各县(市)间的农业产业优势相似性矩阵Table 4 The similarity matrix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dvantage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Cangzhou City

3.4 沧州市农业优势产业分区的农业发展策略

根据沧州市农业优势产业分区结果,并结合各县(市)的农业产业优势特征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各农业优势产业分区的农业优势产业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农业发展对策,为大力推进各区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表5 沧州市各农业优势产业分区的农业优势产业Table 5 The agricultural advantage industries of each agricultural advantage industry zone in Cangzhou City

图1 沧州市各县(市)农业产业优势聚类树状图Fig.1 The cluster dendrogram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dvantage indexes of each county in Cangzhou City

3.4.1 东部豆奶牧渔区 该区位于沧州市东部沿海,包括黄骅市和海兴县。由于濒临渤海,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业发展旺盛,渔业是这2个县(市)共同的优势产业。另外,黄骅市的大豆种植业和牧业比较发达,海兴县的奶类生产为优势产业。该区域种植业不具备优势,这与濒临海洋、地势低洼,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程度高有关。该区应发挥资源优势,延长和完善渔业产业链条,引导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防止近海工业污染,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种植耐盐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3.4.2 西部粮油菜禽区 该区位于沧州市西部,包括河间市和肃宁县,土地平坦,土壤耕性良好,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淡水资源相对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在全市较好,在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种植业、产蛋业等农业产业方面占有优势。该区应在立足传统优势粮棉油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菜禽牧等经济效益更高的产业。

图2 沧州市农业优势产业区划结果Fig.2 The result of agricultural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zoning in Cangzhou City

3.4.3 南部粮棉菜果服区 该区位于沧州市南部,包括南皮县、东光县和吴桥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熟化程度高,非常适宜种植粮食、棉花、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作物,农业服务业也具有优势。但是该区年平均降水量533.9~562.8 mm,是全域降水较少的地区,旱灾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因此,该区应首先做好灌溉保证工作,大力发展节水种植业。

3.4.4 北部菜果禽奶区 该区位于沧州市北部,仅包含青县,优势农业产业为蔬菜种植业、水果种植产业、产蛋业、产奶业。该区应依托京津地区,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农业产业,培养或引进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京津及其他地区提供品质优良的蔬菜、水果、禽蛋奶等农产品。

3.4.5 中部和西南部粮豆果禽区 该区位于沧州市中部和西南部,包括沧县、献县和泊头市3个县(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特产面积大。该区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积温高,降水少,光热有效辐射量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有利于枣、梨等干鲜果品生长。粮食作物、大豆、水果种植产业以及产蛋业在该区均占较大的优势,农业生产条件极其优越,农业产业优势非常突出。但是该区域降雨量相对其他地区较少,因此,应做好灌溉基础设施建设。该区应把金丝小枣和鸭梨种植作为优势和特色产业,形成品牌,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加快粮食种植业的转化升值。

3.4.6 东南部粮牧区 该区位于沧州市东南部,包括孟村县和盐山县,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为粮食和牧草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粮食种植业和牧业在全域均具有优势。该区应培育和引进耐盐的高产粮食作物和牧草,积极创造种植业和牧业之间的循环农业模式。

3.4.7 西北部粮油菜渔区 该区位于沧州市西北部地区,仅包含任丘市。渔业是该区的优势产业;粮食作物种植业是优劣势均衡的产业,油料作物和蔬菜种植是劣势不明显的农业产业,均可看作潜在优势产业。该区应依靠拥有白洋淀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广渔业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粮食种植、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种植业,并提升为区域优势产业。

4 结论与讨论

以沧州市农业区划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各农业产业的优势指数识别出各县(市)的农业优势产业,在农业产业优势特征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农业产业优势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农业优势产业分区;最后依据分区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农业发展策略。研究结论主要为:(1)引入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并提出了人均优势指数和单位面积优势指数,然后运用这些优势指数来量化各农业产业在不同县(市)的优势程度,识别出不同县市的农业优势产业;(2)通过农业产业优势的相关性分析,农业服务业和粮食作物种植业、农业服务业和棉花种植业、蔬菜种植业和产奶业、水果种植业和产蛋业在沧州地区属于优势正相关产业,渔业和粮食作物种植业在沧州地区属于优势负相关产业;(3)通过农业产业优势的聚类分析,把空间位置相邻和产业优势相似的县(市)聚为一类,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东部豆奶牧渔区、西部粮油菜禽区、南部粮棉菜果服区、北部菜果禽奶区、中部和西南部粮豆果禽区、东南部粮牧区、西北部粮油菜渔区7个农业优势产业分区。各农业优势产业分区应根据自身优势,采取针对性的农业发展策略。

本研究仅通过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了各产业之间的优势相关性,关于各产业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和优势产业形成的原因需进一步展开研究。各县市与所在农业优势产业分区的优势产业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各县(市)还应根据本身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劣势,补充和细化农业分区发展策略。

[1]李鸿杰,吕志鹏,苏小惠,王瑞君,石 峰.甘肃红豆杉栽培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1):134-139.

[2]刘荣光,刘安阜,韦饶诒.广西水果发展规划及区划[J].西南农业学报,1995,(1):104-110.

[3]赵 娜,尤 飞,林宪生.江苏省种植业空间集聚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4):81-88.

[4]特日格乐,徐进才,鲁丽波,徐艳红,吴 全.内蒙古畜牧业资源综合分区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81-87.

[5]苏占胜,秦其明,陈晓光,王连喜,刘 静.GIS技术在宁夏枸杞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6,(6):68-72.

[6]张玉鑫,王志伟,赵 鹏.甘肃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气候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6):169-175.

[7]蒋智华.云南农业优势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5):51-55.

[8]杨启智,聂 静.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研究——以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为例[J].农村经济,2012,(6):57-60.

[9]黄新建,万 科.基于区位商法的江西省现代农业比较优势与产业布局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86-289.

[10]黄海平,龚新蜀,黄宝连.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农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0,(4):64-69,111.

[11]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统计局.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2]沧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沧州年鉴2014[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13]辛良杰,李秀彬,谈明洪.中国区域粮食生产优势度的演变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9,(2):222-227.

[14]胡文海.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分析与基地建设[J].地理科学,2015,(3):293-298.

[15]唐江云,雷 波,曹 艳,李 洁,陈春燕,杜兴端.四川省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4,(8):1507-1513.

[16]刘 洋,丰爱平,刘大海,马琳娜.基于聚类分析的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71-75.

[17]姜 茜,李荣林.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2010,(5):19-23.

Study on the Agricultural Advantageous Industry Recognition and Zoning in Cangzhou City

MEN Jing-yu1,WANG Xi-yan2,PENG Zheng-ping3*

(1.Cangzhou NO.1 Middle School of Hebei Province,Cangzhou 061000,China;2.Bureau of Agriculture of Nanpi County,Nanpi 061500,China;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0,China)

The reasonable agricultural zoning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the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and realizing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took the agricultural zoning in Cang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firstly put forward the per capita advantage index and per unit area advantage index,and used those advantage indexes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were analyzed by comput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dvantage indexes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ies.The advantage level of each agricultural industry,then recognized the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of each county.By the cluster analysis result of industrial advantage indexes,we used cluster dendrogram and similarity matrix,followed zoning principles,divided the counties whose location was neighbouring and the industrial advantage was similary,thus the study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7 agricultural advantage industries zones,finally put forward the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advantageous industry;Recognition and zoning;Correlation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Cangzhou City

F327

:A

:1008-1631(2017)01-0099-06

2016-10-22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2276329)

门靖宇(1999-),男,河北南皮人,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利用研究。E-mail:1210063228@qq.com。

彭正萍(1974-),女,河北怀来人,教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利用研究。E-mail:pengzhengping@sina.com。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沧州市区划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个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