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镶黄旗宝力图西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7-04-24 05:19刘洋梁永新佟梦颖
西部资源 2016年6期
关键词:找矿标志

刘洋+梁永新+佟梦颖

摘要:宝力图西山多金属矿成矿主要受燕山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地壳物质多次重组,成矿物质(元素)随地壳物质迁移也发生了多期重新移动组合,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构造单元的不同部位富集成矿或形成一些不同元素组合的地球化学异常,但最初的矿源层可能为古生代二叠系地层及侵入巖。矿化主要是受构造控制,岩石节理、裂隙越发育,矿化就越好,破碎带越大越宽,矿化范围也随之变大,矿体的长轴方向,总是与断层走向一致,铜矿化地表主要是呈细脉状、浸染状,与方解石细脉、石英细脉伴生,深部则赋存于角砾边缘和细脉中,可知铜矿化受两期热液活动影响,且铜矿化对岩性并无选择性,铜矿化体多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的透镜状,其成因属于中温热液型,构造和硅化为本区良好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铜多金属;中温热液型;构造和硅化;找矿标志

1. 区域地质背景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区一级构造单元为天山—兴蒙造山系,二级构造单元为包尔汗图一温都尔庙弧盆系,三级构造单元为温都尔庙俯冲增生杂岩带。该区属大兴安岭中南段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锌、铜、钨、金成矿带南缘与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带交汇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区域前中生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区,赤峰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乌兰浩特—赤峰地层小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区域内地层出露不全,古生界只出露了二叠系中下统且面积较小,中生界相对出露的面积较大,但也只有侏罗系上统出露,新生界出露面积相对较大,在全区地势低洼处均有分布。

区域矿产比较丰富,主要为铜和金。有乌兰沟南铜矿,道拉胡都嘎北的道拉胡都嘎金、银矿,敖尔马金矿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工作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二叠系下统、二叠系中统、侏罗系上统和第四系全新统。

(1) 二叠系下统三面井组:区内小面积展布,大多被第四系草原砂土覆盖,局部褐铁矿化蚀变较强,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粉砂岩,灰白色,灰黄色,粉砂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

(2) 二叠系中统额里图组:该组为区内主要地层,岩石具青磐岩化、硅化、碳酸盐化及高岭土化,铜矿化及金矿化均发育于该组地层,岩性主要有安山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和安山质晶屑凝灰岩。

(3) 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该地层岩石具青硅化、碳酸盐化较为发育,岩性组合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流纹岩。

2.2 构造

区内构造均为断裂构造,共6条,分别为F1、F2、F3、F4、F5和F6。

(1) F1、F2:两条断层位于区西少郎山铜矿附近,为两条平移断层,两条断层长度均为400m左右,宽约10m~20m,走向约295°,近直立,两侧围岩为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硅化、绿泥石化较强,这两条断层将一条安山玢岩脉从中间切断而发生移动,移动方向约295°,断距约200m;

(2) F3:该断层位于区北部,长约1300m,宽约2m,走向约110°,断层部位硅化强烈,岩石坚硬,形成一条与断层走向一致的硅化带,局部褐铁矿化、赤铁矿化蚀变较强,断层两侧围岩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流纹岩;

(3) F4:该断层位于区北部,为一条平移断层,长约150m,宽约10m,走向约40°,褐铁矿化蚀变较强,岩石破碎,断层两侧围岩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流纹岩,断距约250m。

(4) F5:该断层位于矿区中部,推测为一条正断层,长约400m,走向约120°,倾向北东,倾角60°~80°断层两侧可见构造擦痕,推测为压性,两侧围岩为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具高岭土化。

(5) F6:该断层位于矿区中南部,可见长度约130m,宽约1m,走向约20°,近直立产出,局部见构造角砾,强烈处岩石呈粉末状,断层两侧围岩为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绿泥石化、褐铁矿化较强。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侏罗纪黑云二长花岗岩(Jηγ),该岩体位于矿区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约0.88km2,大多被第四系草原沙土覆盖,岩石风化剥蚀严重,深部高岭土化、褐铁矿化蚀变强烈,与流纹岩接触部位硅化强烈。

区内脉岩较发育,且种类繁多,主要有花岗岩脉、花岗细晶岩脉、石英脉、闪长玢岩脉、安山玢岩脉、正长花岗岩脉等。

3. 矿床地质

3.1 矿体地质特

本区共圈定了3条铜矿化带,现分述如下:

(1) Mal.1铜矿化带位于矿区西南部,走向约30°,长约10m,宽约1.5m。蚀变带岩性为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围岩硅化均较强,硅化范围东西长约300m,南北宽约120m,走向近东西,在硅化范围内可见有孔雀石化碎石。铜矿化带在探槽中采取了刻槽样品,铜品位分别为0.052×10-2和0.272×10-2。

(2) Mal.2铜矿化带位于矿区中部,地表推测长度约270m,宽1m~2m,走向120°~130°。矿化带岩性为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蚀变较强。

在铜矿化部位施工了探槽,采取了刻槽样品,其中Cu品位为0.606×10-2。在两条老探槽分别采取了刻槽样品,Cu品位分别为0.520×10-2和0.543×10-2。

通过钻孔对Mal.2铜矿化带进行了深部验证,在106.20m~106.75m处Au品位为0.14×10-6,Ag品位为36.2×10-6,Cu品位为0.516×10-2,Pb品位为0.915×10-2,Zn品位为0.336×10-2;

(3) Mal.3铜矿化带位于矿区中东部,走向为100°~110°,地表出露长度约2m,宽约1m。矿化带岩性为安山质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硅化、绿帘石化蚀变较强。采取了拣块样,铜品位为0.676×10-2。

3.2 矿石特征

金属矿物:以孔雀石为主,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及氧化矿物褐铁礦。

脉石矿物: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石英、绢云母及方解石等;

矿石结构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

矿石构造有浸染状、脉状、薄膜状构造;

铜矿矿物组合:金属矿物有孔雀石、黄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绢云母、黝帘石等。金属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褐铁矿

3.3 围岩蚀变

围岩及夹石为安山岩和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不明显,与矿体区分仅在铜矿的含量少与多之分。矿体顶底板围岩及夹石均一致。围岩节理发育,岩石结构疏松,稳固性差。

3.4 矿床成因

本区成矿主要受燕山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地壳物质多次重组,成矿物质(元素)随地壳物质迁移也发生了多期重新移动组合,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构造单元的不同部位富集成矿或形成一些不同元素组合的地球化学异常,但最初的矿源层可能为古生代二叠系地层及侵入岩。

铜矿化带主要是受构造控制,岩石节理、裂隙越发育,矿化就越好,破碎带越大越宽,矿化范围也随之变大,矿体的长轴方向,总是与断层走向一致,铜矿化地表主要是呈细脉状、浸染状,往往与方解石细脉、石英细脉伴生,深部则赋存于角砾边缘和细脉中,可知铜矿化受两期热液活动影响,且铜矿化对岩性并无选择性,铜矿化体多呈透镜状或不规则的透镜状,其成因属于中温热液型。

4. 找矿标志

(1) 构造:区内构造不太发育,裂隙节理、破碎带发育的地方,才有铜矿化、金矿化出现。

(2) 蚀变:铜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金矿化与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1] 邵和明,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等专题研究[M].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1.

[2] 桑家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幅1∶5万矿产调查报告[R].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2010.

[3] 曹子存、刘洋等,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新宝拉格镇宝力图西山多金属矿普查[R].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2013,内部资料.

[4] 丁志荣, 马建军, 高娟娟. 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一带成矿规律及特征的探讨[J]. 西部资源, 2015(1):114-115.

猜你喜欢
找矿标志
铅锌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察哈尔右翼后旗西乌素金多金属矿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
江西园岭寨钼矿区蚀变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
广西桃花金矿找矿标志及找矿靶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