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的再创造 传统优秀的新发展
——黄虎威的钢琴音乐及其学术贡献(上)

2017-04-24 08:45赵柯丽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曲巴蜀民歌

文/赵柯丽

民族音乐的再创造 传统优秀的新发展
——黄虎威的钢琴音乐及其学术贡献(上)

文/赵柯丽

黄虎威钢琴作品选-封面

一、发扬传统经典优秀文化的创举

油印本《钢琴独奏曲:乡村的节日》,1958年

2016年11月15日下午,四川音乐学院黄虎威教授做客西安音乐学院,以专题讲座对自己的十二首作品进行诠释,从具体的音乐主题、核心手法直至音乐思想,并以现场演奏的直观形式给予听众以鲜明的感知。他说,《乡村的节日》(1958)以民歌“跳花灯”为主题,其鲜明的主题配以轻快的节奏、简单的和声及伴奏织体,较好地表现了当时社会下人的欢悦心情,作为对比主题,中段设计为男女对唱式的抒情婉转、此起彼伏的复调主题呈现形式。《复调小奏鸣曲》将主题设计为呼应的形态而在主部与发展部呈现,其抒情慢板与快板相对比。为大家所熟悉的《欢乐的牧童》的主题取材于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再现型单三部曲式结构较好地将欢快活泼和优美抒情进行了对比呈现。黄教授对音乐创作指导思想也略加概说,他的作品均体现出他对故乡、民族及生活的别样情愫。这些直面诠释在现场演绎的协助下更显得清晰明了,使大家更加深对其作品的认知。晚上,在但昭义学生团队的精彩演绎下,黄虎威十一部钢琴作品的音乐会在西音的音乐厅举行,古静丹、李玟绢、侯晓楠、袁广、吴浩天以精湛的琴技、深入的理解分别演奏了黄先生钢琴作品,展现了中国风格、中国乐派及民族精神的魅力。据笔者了解,黄虎威先生的钢琴作品音乐会已在2016年5月6日的成都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和10月23日的深圳音乐厅二楼演奏大厅做过展演,此次的演绎有了前两场的历练则更显得娴熟、深入,集中地将观众的视野拉进黄先生的钢琴音乐世界。其中呈现的作品有流传最广的中国钢琴小品之一《欢乐的牧童》,巴蜀地域风情浓郁的《巴蜀之画》(四川民歌主题钢琴组曲Ⅰ.晨歌 Ⅱ.空谷回声 Ⅲ.抒情小曲 Ⅳ.弦子舞 Ⅴ.蓉城春郊 Ⅵ.阿坝夜会),热情辉煌的《嘉陵江幻想曲》、《乡村的节日》,富有童趣的《简易变奏曲》、《二重变奏曲:我爱雪莲花》、《儿童小奏鸣曲》(第一乐章:诙谐的快板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主题简洁的《f小调小奏鸣曲》,复调手法不同出现方式的《复调小奏鸣曲》、《复调小曲三首》,四川各地民俗风景画卷式的《四川民歌十二首》(Ⅰ.山歌 Ⅱ.花鼓调 Ⅲ.绣荷包 Ⅳ.数蛤蟆 Ⅴ.薅草山歌 Ⅵ.苦麻叶儿苦茵茵 Ⅶ.栽秧歌 Ⅷ.情歌 Ⅸ.哭调 Ⅹ.薅秧歌 Ⅺ.石工号子 Ⅻ.黄杨扁担软溜溜)等11部,时间跨度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直到新世纪初,参演者从几岁的琴童到二十岁的青年演奏家。其中,《巴蜀之画》用四川民歌为主题写就的音画式的钢琴组曲,描绘了优美、清新、精致而情感朴实真挚的巴蜀风景画和风俗画,抒发了作曲家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情厚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①。

黄虎威(1932-)作品中富含浓郁的巴蜀民族风情,这种民族情怀与其生长的土地不无关系,也与其所处时代紧密相关,新中国建立后对民族文化的提倡,激起了他的家国情怀。黄先生曾说:“我的创作理念是写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我的音乐源泉更多来自于我们四川。我认为,只有深入地学习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把民族民间音乐语言作为自己的音乐母语来使用,融会贯通之后,才能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这即是①其创作素材,也是其创作观念。他的作品体裁较广,长笛、单簧管、小提琴、歌曲、钢琴等领域都有其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尤其是后者的成就最为突出!作品《巴蜀之画》《阳光灿烂照天山》《峨眉山月歌》《赛里木湖抒情曲》《复调小奏鸣曲》依次载入12部、9部、10部、5部、1部中国音乐史书,其中前三曲的乐谱还同时被选入“国家音乐领域学术建设重大工程”的《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大型系列套书。钢琴经典作品《巴蜀之画》被载入11部音乐辞典,被众多的国内外钢琴演奏家选择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选自作曲家简介)。鉴于其在钢琴音乐方面的突出成绩,上海音乐出版社早在新世纪伊始的“中国著名作曲家钢琴作品系列”出版计划中,黄虎威被列为18位候选人之一,其《黄虎威钢琴作品选》也于2010年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这即是历史的留声,对经典的回顾,也是时代的需求,对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发扬,像黄虎威这样的先贤无疑是值得彪炳的。他在前言中说“作品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其中的“民族风格”是创作精神的体现,其“地方特色”是创作素材的旨趣,家国情怀浮现于笔端。在编选及校对中,作曲家严谨治学之风亦得到充分体现,他对乐谱既有的错漏及潜在的不足进行了缜密的补遗,由此呈现给读者一个最终完善的曲集②。曲集总体上以写作时间的先后为序,也考虑到体裁形式的特点,如《乡村的节日》(1958)、《巴蜀之画——四川民歌主题钢琴组曲》(1958,晨歌、空谷回声、抒情小曲、弦子舞、蓉春郊、阿坝夜会)、《f小调小奏鸣曲》(1962)、《儿童小奏鸣曲》(1962)、《欢乐的牧童》(1972)、《简易变奏曲》(1954)、《嘉陵江幻想曲》(1979)、《复调小曲三首》(1991)、《复调小奏鸣曲》(1974)。读者从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创作探索轨迹,反映出时代发展对作曲家创作的影响。三场音乐会及曲集将黄虎威先生的音乐世界再一次推送到大众面前,是当前音乐界传承发扬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又一实证,新的创举。

学术讲座

二、音乐主题特色鲜明

对于一个主法以民族音乐调式调性为写作观念的作曲家,其主题的设计及其所反映出的特色,无疑是最为人关注的。如前所述,黄虎威的音乐作品都选择了民间音调,显露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推动民族风格音乐的积极贡献。

《巴蜀之画》中的主题均选于四川民歌,汉、藏各三首,分别是:《晨歌》引用蒲江汉族民歌《割草歌》,《空谷回声》采用茂县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抒情小曲》采用江油汉族民歌《隔河望见姐穿青》,《弦子舞》采用阿坝草地藏族民间歌舞旋律,《蓉城春郊》主题音调引自四川宜宾汉族民歌《大河涨水》,《阿坝夜会》主题音调引自阿坝藏族民间歌舞曲的旋律。在这样的主题音调的基础上,作曲家运用民族化的和声及钢琴音乐织体,从而发展出富有情韵的民俗画境,《晨歌》、《空谷回声》和《蓉城春郊》描绘了山的叠嶂、水的流淌、云雾的锁断、潺潺的流水、鸟语花香《;抒情小曲》、《弦子舞》和《阿坝夜会》描绘了倾诉衷肠的情侣和欢快舞蹈的风俗画组曲③。作曲家曾介说到,“在主题音调方面基本上是原来纯朴的民歌面貌的再现,只是用钢琴的美妙音色给以渲染、装饰,艳而不俗,这是旋律引用和乐器使用上的特点;在和声运用方面,它与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歌旋律结合在一起,该浓则浓,该淡则淡,浓淡适度,而又有细微的变幻”④。这部组曲中的每一段曲子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都像一首精致的小诗或一幅淡雅的小画,犹如一朵朵山野里的小花,绽放出土的芬芳⑤。所以,一经推出后即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因其意境隽永而为钢琴家的保留曲目,又因其形象鲜明、简洁易弹而为琴童所喜爱。但昭义认为:“《巴蜀之画》的第一、三、五部分表现汉族人的生活,而二、四、六部分则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音色变化比较多。”因此,演绎中的情趣盎然,是作曲家在主题设计上的巧妙之处。

这些主题多以其原型民歌予以呈现的,现在结合现代和声的衬托手法而在主题的展开上又迥异而各显特色。《晨歌》宛如信口而唱的劳动歌,句式自由,羽调式的旋律婉转变化,加上五度音程的伴奏衬托,在结合半音化的三度音程发展,丰富了民族音调。(见例1a)《空谷回声》以强弱呼应的句式,两句体以民间音乐中常用的手法“句句双”进行展开,为打破这种规整型,后续乐句不断扩展,由2+2小节变化为3+3小节的句式之不同,和声上也采用三度叠置下行与五度叠置下行的音程,对主题进行不同色彩地衬托(见例1b)。《抒情小曲》由情歌发展而成,短句构成的旋律,起伏相间,在羽调主持续音上的旋律静谧、唯美(见例1c)。《弦子舞》具有典型的歌舞的特点,情绪欢快,左手的主题旋律在右手节奏音型的衬托下更显得淳厚温馨(见例1d)。《蓉城春郊》是以流动的琶音伴奏音型衬托舒展的音乐主题的,不同于其它小曲,旋律的以宽疏的时值开始并结束,以密集呼应而置于乐句中间,给人以抒情畅达之快意(见例1e)。《阿坝夜会》是全曲的终曲,带有舞歌的热烈欢快特点,也是全曲最为长大者,是一首歌唱幸福生活的民歌,节奏火热粗犷,旋律活跃欢快,结尾好似人群渐渐远去,鼓响的余音仍然回荡着。⑥组曲的六个主题松紧相间,疏密相隔,抒情与欢快此起彼伏,显示了整体性构思的主题造型特点,较好地展现出作品的横向线条的构建特色,和声与织体上也迥异而特色鲜明,为其主题呈现增光添彩,展示了作曲家钟情巴蜀之地山水的真挚情感和钢琴曲民族化探索的特色。

例1a:《晨歌》

例1b:《空谷回声》

例1c:《抒情小曲》

例1d:《弦子舞》

运用个性迥异而又情趣相近的素材而将民间音乐主题进行现代化钢琴曲探索还有音乐会所展现的《四川民歌十二首》(1960),主题均为原型民歌,这种创编手法在当时有黎英海、桑桐、陈铭志、刘福安、丁善德、汪立三等人尝试,都取得较好的钢琴曲发展效果,成为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昭义认为,“《四川民歌十二首》将四川民歌发展为主题小型钢琴曲,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音乐性格,有诙谐、悲伤、欢快,也有优美、柔情和清新,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激发内在的情绪,演奏起来更富有生命力。它取材于民歌,富有歌唱性。”用钢琴音乐发展歌唱性是黄虎威在主题音乐上处理的突出方法,根据云南弥渡民歌“跳花灯”素材改编而成的《乡村的节日》、《儿童小奏鸣曲》、主题旋律引用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牧童之歌》(石夫编曲)的《欢乐的牧童》都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新生活的幸福,活泼灵秀之中又要表现潇洒、大气的气质,它们表达的情绪的纯真而浓烈,《乡音》需要表现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春天》要营造一种从冬天苏醒、冰雪融化的情景。而对民乐演奏的模仿,也是他的主题造型手法之一,《嘉陵江幻想曲》模仿了古筝、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的演奏特色,这使其在主题造型设计之中又发展出新的音色变化(见例2)。复调主题的构建也较多地以原型民歌为主,《复调小曲三首》在音与音间不断变化中呈现主题造型,从而使其有了较多的情绪变化。由上可见,黄虎威的钢琴曲多以原型民歌主题为素材而构建其音乐旋律,具有鲜明的地域民俗指向性,有人评价它们具有“朴素的音乐语言”,而这些主题以小见大,以真动情,从而使它们具有了深厚的情感线索,让听众轻而易举地就能感觉到民间音乐淳厚的韵律,民族化的主题探索简洁有效,至真至朴。(未完待续)

音乐会后与韩兰魁合影(2016)

例1f:《阿坝夜会》

例2:《嘉陵江幻想曲》主题中的民乐手法

注 释

① 陈蕙茹.黄虎威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奏响 《巴蜀之画》赢得观众热烈掌声[N].成都日报,2016-05-07(12).

② 向乾坤.《巴蜀之画》终极版本释意[J].中国音乐学,2009(2).

③ 同上。

④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题音乐节目”《钢琴组曲<巴蜀之画>》[N]. 1979-8-21.

⑤ 鲍蕙荞.我的作品只是一朵山野里的小花—著名作曲 家黄虎威教授访谈录 [J].钢琴艺术,2003(2).

⑥ 童道锦,孙明珠编选.钢琴艺术研究(中)//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1.

猜你喜欢
小曲巴蜀民歌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