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思考

2017-04-25 06:38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教学

黄 幼 川

(华侨大学 教务处, 福建 泉州 362021)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思考

黄 幼 川

(华侨大学 教务处, 福建 泉州 362021)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战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现有改革基本经验中正确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适时调整办学思路,不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达成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促进创新创业训练与专业课实践教学融合,是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质量的关键;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 建设对策

0 引 言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加快高校教育改革的有力选择,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教育部曾强调各高校要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领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深化和弘扬育人为本、知行并举、协同育人的理念,以教育理念的深刻改革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大量吸收大学生参加科创活动是一条公认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充分发挥大学科创活动,学校应与时俱进,立足现有的工作试验成果,既要很好地与校情相结合,又要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需要,肩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多年来,高校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改变了大学实践教学模式, 并教会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训练解决问题。

1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初显

1.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过程

把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条件和背景下提出来的。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把创新创业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为必修的学分,没有这种学分不能毕业等,而且也将大学生教学过程与创新创业训练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掌握,科学方法的训练,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形成,仅靠课堂讲授和多次重复作业训练是不够的,必须进行由浅入深的有难度的综合练习,如撰写论文,开展试验发明,进行力所能及的课题研究等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使学生以探求新知识的方式,强化思维训练。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前提条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水平,有娴熟的科研方法,具有完成创新创业训练的智力水平。若不具备这些条件,是很难胜任创新创业训练的。因此,在组织创新创业训练之前,必须先引导学生搞好自己的专业学习,充实专业知识。另外,从入学开始,就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找到合适的途径,克服结合过程中的障碍,必须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

1.2 创新创业教学程序逐步规范

在本科教育中,教学和训练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课堂教学的正规性和创新创业训练的多变性必定会带来理论教学和科创活动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些矛盾,一方面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建立可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学程序。

(1) 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过程中,一般采用完成项目转为科创学分的做法,在教学计划所规定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探索构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系列活动相互动,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

(2) 开设一些专业化课程。全面更新知识体系,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精英式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地设立创业课程培训班。同时,开设相关公共选修课,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志向[3]。

(3) 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规定学生可优先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能自主申请或参与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可作为教学计划规定实践类课题或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学习的继续;鼓励教师从现有科研课题中分离子课题转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来指导学生参与科创活动;鼓励院系进行课程创新,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如,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文化创新竞赛项目的前期准备,优先推荐有项目研究基础的学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或福建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组织专家对通过项目进行评优,对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奖励等等[4]。

(4) 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开展。实施弹性学制,建立创新创业训练成果认定学分,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合理地参加训练项目,并根据训练项目的具体成果内容,获取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以素质教育学分成绩,纳入应修得的总学分之中。

1.3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改革接轨

高校实践教学一般分为课内实验和实践课两部分。课内实验转化为创新实验项目,学生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团队申报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进行训练培养自己的基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科研实验室主动为大学生创新性创业训练项目开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验证与运用,同时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完成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教学任务[5]。

研究工科、理科、文科教育的异同,就实践教学而言,大学生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建议采取以下4项措施:

(1) 建立有效机制。建立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效结合机制,探索科研训练课程教学的新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尤其是大三学生直接进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和实验室,而教师采用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来加强大学生的科研训练工作。

(2) 实行奖励办法。实行学生撰写论文或交流论文奖励办法以达到学校科学研究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 开放实验基地。建立“创新实践”的开放实验基地,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学生可随意到公共和基础实验室,参加其创新实验活动。学生在“创新实践”的开放实验基地的实践情况及获奖情况纳入学生档案和成绩单中。

(4) 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习教学内容,引导、鼓励学生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创新实践,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应多样化、分层次,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三年级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课外活动应以学术性科技活动为主;四年级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地结合毕业实践环节,根据求职岗位的要求开展职场理念、道德、纪律、习惯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风貌和素质,适应毕业后创业的需要[6]。

2 创新创业教育大系统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大系统建设的思路,是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规定教育内容、落实具体措施等。而顶层设计旨在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体设计旨在通过项目的带动,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1 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革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来配合和保障,合理地组织和利用校内外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看,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就是高校根据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社会责任感形成的规律,对被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使其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这种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渐进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既是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走向社会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建立协调、有序、整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大系统,才能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就业功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7]。

高校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最好环境,高校的教学模式、方法、理念、计划、师资队伍、经费投入、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等都会影响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质量。但我们看到的是当前高校培养出的拔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凤毛麟角,与招收新生大规模投入的“批量生产”数量差距很大。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始终。作为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出“大批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就必须要辩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先进的国内外教学理念逐步展开开放式的培养。要以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大力实施应用基础型、卓越工程师型和复合材料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多元深度融合,共筑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构建特色鲜明的多样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2.2 加强教育内容与培养方法建设

立项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为抓手,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兴趣研究。项目指有常态的的管理部门,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有一定的管理机制来约束其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成员共同参与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具备课堂所无法给予的实践性。通过专业性强的实践任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这种环境下互动交流,在沟通中提高自己,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8]。

通过优秀项目选拔,构建由教育课程、模拟训练、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组成的实战培育体系;组建跨学科,与学科紧密结合、具有行业特色、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组织专业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全程指导;选聘对企业的重大技术需求有见解、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理论学术功底深厚的企业专家加盟指导。通过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向社会、政府推介创新创业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给予学生资金、技术、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通过聚集高校、企业、地方政府三方优势,采用开放合作、资源共享模式,建立定时协商机制, 促进三方的经常性联系和沟通交流, 协商研究的方向、课题和项目的选定;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服务,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帮助学生办理政府小额创新创业贷款。

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老师积极主动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鼓励教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把基础好、潜力大、学风正的年轻教师推到教学、科研与开发的第一线, 鼓励他们到企业任职, 使他们尽快成长;积极聘请优秀、成功企业家和创业者以及国外高水平教师辅导学生,努力建成一支政治坚定、敬业爱岗、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创新性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2.3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1)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训练基地。在校内建设实习场所,统筹兼顾、加强管理、积极开拓有偿服务的新途径;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争取“三早进”,即早进课题、实验室和团队。积极与工厂建立科研、教学的协作关系,秉承互利互惠的原则,逐步在校外建立稳定的训练基地,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文化素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9]。

(2) “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提供研究经营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和成本。学校以扶持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为核心目标,以搭建集政策理论研究、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为主要形式,为在校创业大学生提供一切宝贵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真正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2.4 搭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平台

学校邀请成功创新人士作专题报告或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创新园区等创新思想教育;制定方便学生走进学校各级各类创新实验室、创新基地大门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深入改革校、院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改变学院之间、专业之间、实验室之间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小而全”重复建设和资源共享性差的现象。同时,学院资料室、学校图书馆、校园网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10]。

建立教学成果宣传平台。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可以通过广播、校报、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及时介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状况、总结推广各学院、各部门的经验做法,通过挖掘学生身边创新创业成功人物的先进事迹,选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典型,努力营造具有良好氛围环境的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11]。

3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机制, 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化,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高效率、协调运行[12]。

3.1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创新理论、讲授创业课程。突出课程特点,将创新创业课程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以教授创业基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在选修课程成熟的基础上适时列入专业必修课,对其未来更有效地开展创新及创业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培训。一方面要招收一批第二学位的学生,对其进行系统创新创业培训和教育,另一方面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他专业的人才培训计划中,将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有机融合,在其他学院开设这门课程,普及创业知识[13]。

挖掘和吸收优质教学资源,用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结合相关专业特色,有重点地开发和建设一批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优质数字资源。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撰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要求。

3.2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1) 组建导师团队。由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聘请校友、社会各界知名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人以及专家学者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建成一支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给予全程的免费指导及提供咨询,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14]。

(2) 加强培训和考核。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高,学校应积极组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资格培训,持有“创业讲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等证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外出交流,鼓励他们到企业、研究所等社会单位挂职锻炼,体验创业过程,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获得企业管理动作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对在创新创业指导中取得荣誉和成果的教师,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享受同等条件优先的待遇。

3.3 加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自我管理

宿舍既是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和表现自我的场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宿舍管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学生宿舍管理应改变过去学生宿舍管理中“以物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为主的传统管理观念,遵循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兼顾刚性和柔性、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新管理理念。在创新创业团队背景下鼓励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独自组合宿舍成员显得很有意义,重视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其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自律意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整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长效机制的有益尝试。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融入到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依托宿舍管理来营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活动氛围,开展以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创造理念为主题的活动,举办各类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学生的素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他们毕业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5]。

总之,改革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促进高校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1] 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4):31-33.

[2] 尹新明, 彭文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3):54-57.

[3] 赵 峰.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 25(4):33-36.

[4] 汪 泳.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9(9):65-66.

[5] 张 臣, 周合兵, 罗一帆.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262-265.

[6] 李红霞,李立明,李勇军.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 26(10):127-129.

[7] 毛国涛.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党史文苑,2010(12):75-77.

[8] 滕 爽 ,华 欣.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2013(16):190-191.

[9] 杨 艳,艾志强,沈元军.刍议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5(1):58-60.

[10] 刘 铸.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J].人力资源,2011(11):28-30.

[11] 刘东燕,严 薇,张国宾. 实施教学成果奖的价值和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11):28-30.

[12] 吕 波, 姜孔桥.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新机制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9):231-231.

[13] 徐水根,董惠婕.创新教育培训 倍增创业活力[J].宁波通信, 2015(23):60-61.

[14] 蒋徳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11(10):34-36.

[15] 邓淇中, 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1):33-35.

Reflec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HUANGYouchuan

(Academic Affairs Office,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 Fujian, 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roo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is the soul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oday,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business is booming surging,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ve becom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t the national level. Carrying ou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major strategic measure for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major issue faced by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Through the timely adjustment of educational ideas, constantl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combined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s design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is established,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set up. They are the ke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talents; optimiz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mprove the teachers’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se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form in education;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2016-05-05

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2HJY08)

黄幼川(1963-),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双学士学位),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Tel.:13599227486; E-mail:sjk@hqu.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7)03-0226-05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