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传播的发展方式

2017-04-26 07:25夏禹圣史兆鑫
牡丹 2017年3期
关键词:译介文学作品文学

夏禹圣?史兆鑫

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促进了现当代文学传播发展,我国现当代文学国际传播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现当代文学传播方式有多种,其中有四种在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译介、国外引进、影视改编和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依旧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学的对外交流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对外贸易、和平外交等重大经济政治决策,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也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其发展与政策、环境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政策,促使我国文学发展进入转型期,也使我国大量优秀的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赢得了广泛关注,这也为后期的“世界汉语热”和“海外汉学繁荣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旨在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四种传播方式,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国家机构对外翻译出版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中国文学》杂志从1951年英文版正式创刊至2001年停刊,期间版本多次变化。1981年起《中国文学》衍生出“熊猫丛书”。据统计,至2007年底,“熊猫丛书”共出版英文版图书149种,法文版图书 66种,日文版图书2种,德文版图书1种及中、英、法、日四文对照版1种,共计200余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6年、2009年分别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中国作协从2006年2月起启动“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2009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启动。集国家政策的鼓励,翻译家、文学家的不懈努力,出版社、发行公司的配合与支持为一体,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国际上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国家层面的译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突出的问题是对外翻译较为零散化,没有强有力的类似于《中国文学》杂志平台支撑。这需要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化、集体化的翻译,与国外知名出版社或杂志社进行相关合作,为译介提供相关平台。

二、三国翻译家以及出版机构的译介传播

改革開放后,世界各国震惊于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急于想通过中国文化作品来了解中国,这使得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实现了一次“井喷”。随着邦交的建立或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文化作品的出版和传播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热潮”。

苏联用俄文所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在世界汉学界贡献突出,其不仅翻译作品,而且设立了专门机构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国家相比,苏联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传播和研究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一是在创作方法上注重现实主义;其二是遵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作家作品进行明确的社会历史评论,注重其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三是突出革命家,尤其是有革命家身份的作家。

在法国,最早传递中国现当代文学信息的是创刊于1853年的《欧罗巴》文学月刊,它推出了中国新文学专号。1970-1979年,由鲁阿夫人、弗朗索瓦、于如伯等汉学家通力合作,将鲁迅先生的绝大多数小说、诗歌、杂文翻译为法文。巴金的很多作品也先后被于如伯、白月桂等汉学家译为法文发行。其他被译为法文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还有《骆驼祥子》《艾青诗集》《雷雨》《围城》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被翻译成日文开始于1949年前后,当时中国文学的传播主要在日本民间进行。郭沫若、老舍、丁玲、赵树理、茅盾等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优秀作家颇受日本文学界关注,其作品逐渐被翻译成日文。此外,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可的《战斗里成长》、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柳青的《铜墙铁壁》等中国优秀现当代文学作品也逐步被森茂、鲍秀兰等汉学家译为日文版。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从“民间传播”向“官方传播”转变。

综上可知,外国翻译家看重中国文学作品的时代性特征。这启示人们文学创作要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可以将我国当代优秀的文化积淀于文学作品中,向世界传播时代中国理念。

三、影视改编文学作品传播

比起文字传播,影视传播显得更直白、更有吸引力。现如今,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影视作品正以全新的方式刷新着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影视输出成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了国门。

目前,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主题是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近现代中国的苦难历史与抗争以及中国当下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传播渠道主要有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中国政府主办的国内外电影活动和国际电影节等。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内容相对单一,题材雷同,辨识度不高。当前,古装和搞笑喜剧泛滥成灾,西方观众难以理解和欣赏。部分影片内容空洞、老套荒诞,主题含混复杂,传统历史文化元素过多,常常给海外观众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中国文学作品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由此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要继承其丰厚的内涵,保留最根本、最具有特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应化繁为简,适应国际形势的需要,放眼全球,要以更包容的姿态传播中国的价值观。

四、对外汉语中的现当代文学教学

随着我国世界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学教学重要性日益凸显。现当代文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留学生感悟中文的语言文字表达之美,而且对留学生的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现当代文学选取的教材以《博雅汉语》和《汉语高级教程》等为主流。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汉语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语语境,培养其语感和交际能力。此外,文学作品的趣味性使得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文学作品还能传播中国文化,因为其中承载着中国社会、历史、地理、人文风俗以及思想价值等要素。留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具体特征,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但是,现阶段对外汉语中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文学作品教材中存在“重古代轻现当代”和“重现代轻当代”的现象。所以,应当加强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权重,留学生既要学习文言文,更应多学习当下中国通用的现代汉语。大多数教师以“考级”为目的,仅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却忽略了其作品的深层价值。文学教学与语言教学不是相互排斥的,甚至在汉语高级学习阶段,二者还能够相互促进。正确对待对外汉语的文学教学,对世界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文化体制和文化事业领域正在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文化外交事业正在逐步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广度深度处于逐步扩大的状态。现阶段,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对外传播事业虽然存在着一系列困难,但更要直面这些困难,形成现当代文学独有的传播体系,推动我国文化事业走出国门,并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相应地位。

(江苏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译介文学作品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