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两弹元勋伉俪往事

2017-04-26 07:30吴越
齐鲁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李佩郭永怀郭先生

吴越

清明之际,北京,中科院力学所主楼前一片肃穆。苍松翠柏之下,长眠着力学所原副所长、“两弹一星”烈士元勋郭永怀(山东荣成人)。而4月5日,他的夫人、我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也在此与他合葬。一对天人相隔近50年的爱人,在此永远相依。

墓碑上镌刻的铭文清晰可见:“一对伉俪,两种传奇。怀瑾佩瑜,师表后继。”两位先生长眠于此,守望着这片土地科技的腾飞。

他们“带走了一个时代”

一抔黄土,一束白菊,没有繁冗的仪式,没有高级别官员的致辞,在亲友和师生的缅怀和注目下,“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及其夫人、我国应用语言学家李佩二人的骨灰合葬一处。阔别49载,两位先生以这种形式再次相逢。

这天是4月5日,清明节后的第一天,合葬地点选在中科院力学所——郭永怀和李佩当初回国时的起点。

如今在这里,人们再次送别这对科技界为人所称道的伉俪。上一次送别是在今年年初,李先生仙逝,当时还引发“李佩带走一个时代”的讨论。再往前,则有些久远,1968年,郭永怀因所乘飞机坠毁以身殉职,人们为失去郭先生而悲痛,更为他和警卫员小牟“在生命最后时刻选择用身体保护机密资料”的壮举而感慨万分。

“我似乎还能感受到李佩先生那沉静笃定的目光,微笑着注视着我们”,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董军社说。郭永怀与李佩两位先生一生曾有许多张留影,但最让他动容的,是一张特别的“合影”。

“那是一张2015年,98岁的李佩先生在‘两弹一星纪念馆,坐在轮椅上与郭永怀先生照片的合影。”“两弹一星”纪念馆位于国科大,曾是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是郭永怀先生与中科院力学所前辈们倾注过无数心血的地方。“如今,这个纪念馆每年接待一万观众,他们无不为郭永怀先生为国捐躯的壮举与李佩先生跨越百年的庄严力量而动容。”

“人的一生,总有几个人对你有深刻的影响,让你一辈子也难忘。郭先生、李先生就是我人生中的那个人。”上海大学教授戴世强是郭永怀的学生,他最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力学所大院里度过的。“55年以前,1962年10月4日,我来到力学所见导师。初秋清晨阳光明媚,我的心情却忐忑,因为听说郭先生非常严格。”

见面之后,戴世强忐忑的情绪烟消云散,郭先生带着“标志性”的笑容,说了他让终身难忘的一段话。“你们和你们以后的两三代人,要成为国家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戴世强说,这段话成了他的人生座右铭,“不论顺境还是逆境,我都会去想这句话,扪心自问,‘郭先生让你做‘铺路石子,你做到了没有?”

戴世强说,“李佩先生讲课另有一番风采,那种气质和风度,是我一辈子都没见过的。”他回忆,李佩讲课是全英语授课,在当时是前所未有。虽然是美国归来,但李先生却说得一口标准伦敦音。“每堂课都那么精彩,现在我闭上眼睛李先生讲课的风采还能浮现眼底。”

“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

1909年4月,郭永怀出生在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的一个农家,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永远会被动挨打。”郭永怀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光学专业,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起,郭永怀开始海外求学。1941年5月,他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继续深造。在跨声速领域,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博得了世界公认。此后,他除了从事跨声速理论研究,又潜心主攻粘性流体力学和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钱学森在1956年数次致信郭永怀:“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

1956年至1968年,郭永怀任力学所副所长,他是我国卓越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是近代力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李佩是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李佩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學院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李佩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晚年的她用10多年,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李佩鼓励学生申请自费留学,还协助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她负责了项目英语考试。

上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病逝。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只是声音沙哑。

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4年后,李佩把重达515克的纯金奖章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曾有人把这对夫妇的故事排成舞台剧《爱在天际》,有一次,李佩去看剧,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人们从她的脸上,读不出任何表情,那似乎演着别人的故事。这群年轻演员曾拜访过李佩先生。一位演员说,当他见到了郭先生生前最后一封家书,见到了郭先生的自画小像,郭先生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雕像。他开始明白李佩先生的那句台词了:“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

2007年,李佩把全部存款60万元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作为郭永怀奖学金。郭永怀104岁诞辰日,李佩拿出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藏品,捐给了力学所:郭永怀生前使用过的纪念印章、精美计算尺、浪琴怀表,以及1968年郭永怀牺牲时,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用信封包装的郭永怀遗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

如今,这些东西就保留在力学所“郭永怀副所长办公室”。隔壁是“钱学森所长办公室”。钱学森说得没错,从办公室往外看,是一排高大葱绿的松树。只是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

2016年10月,山东荣成建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向公众开放。

猜你喜欢
李佩郭永怀郭先生
郭永怀 不忘初心志报国 留取丹心照长空
该干什么干什么
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郭永怀:有一种品质叫无私
父亲9年20万字记录孩子成长
不肯少上 一堂课
李佩 刘长新作品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写在《郭永怀文集》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