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区5家血站集中化血液核酸筛查结果分析

2017-04-26 01:29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年2期
关键词:集中化血站核酸

吴 洁

皖南地区5家血站集中化血液核酸筛查结果分析

吴 洁

目的 统计皖南5家血站(芜湖、安庆、铜陵、池州及黄山)在2015年12月~2016年6月开展集中化核酸检测的数据,分析并评价现阶段核酸检测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重要性。方法 对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采用两种国产核酸筛查系统(系统A和系统B)检测,混样检测阳性的进行拆分,按标准判定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集中化检测期间对39 524例核酸标本进行筛查,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39例,未检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样本。②5家血站(芜湖、安庆、铜陵、池州及黄山)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0.58‰、1.91‰、0.62‰、1.65‰、1.35‰(χ2=12.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2种检测系统(系统A和B),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81‰和1.38‰,总检出率为0.99‰。结论 集中化血液核酸筛查的实施有效防止了病毒经血液传播,保证了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血液核酸筛查会有假反应性风险产生,须做好核酸实验室污染防控。

皖南地区 集中化检测 核酸筛查 国产核酸试剂

根据国家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全国采供血系统于2015年12月底全面开展血液核酸筛查。由于安徽南部(芜湖、安庆、铜陵、池州和黄山)5家中心血站核酸实验室建设进展不一致,经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实验室暂时没有建设好的血站,启动核酸标本送检检测模式,统一由芜湖市中心血站进行血液核酸筛查(NAT)。本室使用2套国产核酸检测系统(系统A和B),对本站及外站送检核酸标本进行筛查,现对7个月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与要求 2015年12月1日~2016年6月30日5家血站血清学检测合格的核酸标本39 524例。核酸标本要求:5家血站核酸标本采集均使用5 ml BD核酸试管。采集后4 h内离心:1 600 g,20 min。2℃~8℃冷藏保存,24 h内送检至检测单位。若24 h内不能送检,标本及时在-20℃以下冷冻保存。送检使用带温度显示的标本运输箱,全程冷链监控。18℃~25℃条件下解冻复融,复融后再次离心。对严重脂血、溶血或容量不足的标本予以拒收处理。

2 仪器和试剂 仪器系统A、B均使用Hamilton公司STAR混样提取仪,ABI 7500扩增仪各1套;嘉文JW-1044R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采血管脱盖机(阳普医疗DC-1型)。试剂:HBV DNA、HCVRNA、HIV RNA核酸检测试剂(系统A试剂批号20151013,2160104,20160410;系统B试剂批号2015002,2015003);核酸室内质控品(康彻斯坦,批号201506001)。

3 方法

3.1 检测模式:采用先做酶免后做核酸的模式,只有血清学检测合格的标本才进行后续核酸筛查。外站也相应的对符合此条件的标本进行送检。核酸检测系统分别使用试剂A和试剂B,2种系统轮换基本为隔天1次,互为备份使用。检测人员相对固定。

3.2 检测方法:2套检测系统均使用HBV DNA、HCV RNA、HIV RNA8样本混合三联检的方式,混检阳性的pool再用各自系统进行拆分检测。2套系统在前期的混样和提取,均是使用Hamilton Microlab STAR平台为基础的混样提取设备,提取方法一种为磁珠法,另一种为磁棒套法。在后期的扩增阶段,2套系统均使用ABI 7500扩增检测仪,扩增结果通过各自应用软件传输到实验室管理系统。

3.3 判断规则与结果发布:使用唐山启奥血站实验室管理软件9.0版(以下简称9.0软件),“直接接收”外站标本,分析判读结果后,经9.0软件出具核酸报告。采用微信或传真方式,及时告知送检血站检测结果,书面报告在下次送标本时带回。核酸检测系统对拆分无反应性的标本判为NAT阴性。拆分有反应性的标本判为NAT阳性,血液报废,献血者系统屏蔽。

3.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皖南5家血站核酸检测结果见表1,对两种核酸检测系统有效拆分率(%)比对见图1,集中化检测前后两种核酸系统检测结果见表2、3。

表1 皖南5家血站核酸检测结果(2015.12-2016.6)

图1 对两种核酸检测系统有效拆分率(%)比对(2015.12-2016.6)

表2 集中化检测时两种核酸系统检测结果比较(2015.12-2016.6)

讨 论

经过近7个月的集中化检测,皖南5家血站共送检血清学检测合格的核酸标本39 524份,共检出HBV DNA阳性39例,阳性检出率为0.99‰,与盐城血站的0.90‰[1]较接近,略高于上海的0.63‰[2]、西安的0.66‰[5]、济南的0.67‰[4]及合肥的0.68‰⑥,低于南昌的2.64‰[3]。由此可见,全国各地血液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较大。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①当地献血人群的HBV病毒流行率差异;②核酸检测系统的差异,有报道罗氏核酸操作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达安操作系统[1],同时罗氏的灵敏度、特异性和NAT阳性检出率也明显高于科华筛查系统[7];③对于相同的核酸检测系统,不同实验室人员操作差异也是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我室虽然使用2套检测系统,但检测人员相对固定,操作过程产生误差的可能性不大。比较5家血站的核酸阳性检出率,发现芜湖和安庆两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为:①HBsAg酶免试剂的差异。芜湖和安庆血站使用的HBsAg酶免试剂厂家不同,虽然没有比较两地酶免试剂的灵敏度差异,但众所周知不同的ELISA试剂在血液HBsAg筛查中,可表现出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8,9,16];②献血人群HBV感染率的地域性差异。目前还没有两地区HBV的流行病学数据,不过我室经过调查:在集中化检测完成后,安庆血站使用罗氏诊断系统,2016年核酸阳性率从1.9‰约上升到2.6‰。而我室在集中化检测后,虽然也改为使用罗氏系统,但核酸阳性率一直处于0.9‰左右。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献血者人群中HBV感染差异性的现象及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表3 集中化检测之前两种核酸系统检测结果比较(2014.8-2015.11)

核酸阳性检出率可反映出试剂的灵敏度或当地献血者HBV的感染情况,而与核酸检测过程相关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拆分率。有效拆分率理论上应是100%,因为拆分检测时,核酸试剂的灵敏度理论上有6倍(罗氏)或8倍(科华、达安或浩源等)提升,之所以还会出现无效拆分,可能原因一是病毒浓度低,拆分时从标本未抓取到;二是混检时,混样结束后可能产生了污染而导致非特异性扩增。而且不是直接污染标本管,因为后续单检时所有结果又均为阴性。表2数据显示,系统A和B的有效拆分率分别为67.74%和48.28%,平均是58.33%,对比其他单位使用进口罗氏COBAS s201检测系统的有效拆分率情况:成都血液中心58%(33/57)[12]、南宁中心血站65%(133/203)[13]、河南血液中心62% (81/130)[7]、陕西血液中心59%(116/195)[5]、南昌中心血站73%(48/66)[3]、河北血液中心40%(84/209)[15],显示我室使用的国产检测系统和进口罗氏系统在有效拆分率上差异不大。

比较发现2015年12月~2016年3月,每个月有效拆分率以系统A均高于系统B(图1)。而且我室的工作模式为两种系统1天1轮换,在相同时间、相同检测人员、相同总体标本来源的情况下,出现此现象考虑主要原因:随着标本处理量突然增大几倍,系统B的检测系统更容易出现混检时假反应性结果。对比两种检测系统在集中化检测前后的有效拆分率(表2,表3)发现:前期系统A为58.82%,系统B为63.64%,在集中化检测4个月内,系统A变化不大,而系统B从之前的63.64%变为48.28%,出现较明显的下降。因此,从防污染操作后的效果来看,系统A要优于系统B。国内外的报道也表明,核酸检测过程中存在假反应性现象[13,14,17],原因可能是一定的实验室污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2,13]。

本次集中化血液核酸筛查过程中,只检出了HBV DNA,未检出HCV RNA和HIV RNA。可能原因一是与我国是HBV感染大国有关,HBV感染者占总人口7.18%[10];二是因为DNA病毒相对RNA病毒较稳定,RNA病毒易被降解,HCV病毒最好的保存条件为-20℃以下。室温或4℃保存HCV RNA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11],而DNA则相对较容易检出;三是因为现用的ELISA检测试剂对HCV和HIV病毒抗体检出的灵敏度较好,尤其是现用的HIV四代酶免试剂的普及使用,可更大程度的提高对HIV抗原的检出。

通过集中化核酸检测的开展,我室总结:①做好检测单位和标本送检单位的协调工作,5家单位的联系人电话24 h开机,并充分利用手机信息软件,建立QQ群和微信群,进行实时信息的传达和共享。②在标本量突然增加,并对检测报告时限也有要求的情况下,除了要保证试剂、耗材及时充分供应,还要对工作时间和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安排,可补充到本实验室应急预案中。③保证送检核酸标本的质量:须规定送检标本统一的离心参数、暂存条件和时间、送检时间和方式、标本脂血溶血处理等,标本质量直接关系到核酸检测结果的有效性。④实验室若有两套系统,尽量交换使用,互为备用,这样也一定程度避免某一套系统停机时间过长,对机器产生影响。⑤防污染是核酸检测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13]。尤其是使用国产核酸检测系统,由于有手工操作步骤,这就要求我们在混样提取平台的消毒和日常操作上加强规范化操作的管理。

集中化血液核酸筛查的施行,不仅为兄弟血站建立核酸实验室争取了时间,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血液核酸筛查区域全覆盖,有效防止了病毒经血液传播,保证了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

(感谢安庆、铜陵、池州和黄山4家血站,在集中化检测期间互相协调配合以及后期数据信息的共享。)

1 梁启忠,程玉根.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2):3265-3267.3270.

2 陆韬宏,周国平,张晰.集中化检测后上海地区血液核酸筛查数据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3):276-280.

3 段勇,郭逸,叶世辉.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西安地区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8):842-844.

4 朱永宝,张妍,李英莲,等. 2010~2012年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722-724.

5 程卫芳,周学勇,段有红.初次、重复献血者酶免、核酸检测情况及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4): 378-380.

6 刘福昌.南昌地区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suppl1):88.

7 李俊英,王艺芳,葛文超. 2种核酸筛查系统应用于病毒核酸检测的比较[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720-723.

8 孙文利,张献清,穆士杰,等.国产与进口HBsAg ELISA试剂盒的质量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19(1):71-72.

9 聂华,郝世勇.三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的比较与评价[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26(1):126-127.

10 WANG Y,JIA J. Control of hepatitis B in China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11,9(1):21-25.

11 刘洪正.血浆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校医,2015,29(11):859-860.

12 李文,王欢,王乃红,等. 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细节问题[J].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553-554.

13 颜秀娟,邱昌文,石庆秋,等. 核酸血液筛查污染控制措施[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8):807-808.

14 周国平,谢云峥,王迅,等. 做好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是血站的责任[J]. 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0):1079-1082.

15 李莉华,韩卫,何路军,等.石家庄地区2012-2014年献血人群NAT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683-685.

16 冯娟. 血站HBsAg反应性样本的ELISA与PCR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1):47-50.

17 StramerSL,WendU,CandottiD,et al.Nucleic Acid Testing to Detect HBV Infection in Blood Donors[J].N Engl J Med,2011,364(3):236-247.

Analysis of Centralized Blood Nucleic Acid Screening in Five Stations of Southern Anhui

WU Jie.
Wuhu Center Blood Station of Anhui Province 241000

Objective Data of DNAs screening in 5 blood stations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rom December 2015 to June 2016 so as to was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nucleic acid screening in the donors. Methods Samples that showed seronegative results were detected and analyzed with two domestic nuclei acid screening systems (A and B). Results A total of 39 524 samples were screened and 39 cases of positive HBV DNAs were found. Neither HCV RNAs nor HIV RNAs were no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prevalence of positive HBV DNAs was observed in 5 blood stations ( 0.58‰,1.91‰, 0.62‰, 1.65‰, and 1.35‰(χ2=12.82,P<0.05). The two test systems gave rise to the positive rates of 0.81‰ and 1.38‰ for HVB DNAs, with a total positive rate of 0.99‰. Conclusions Centralized screening of blood nucleic acids was effective for prevention of virus transmission and for guarantee of blood quality and safety. Laboratory contaminations must be scrupulously avoided to prevent from false positive DNAs examinations.

Southern Anhui Centralized screening Nucleic acid screening Domestic nucleic acid reagent

R457.1+2 R392.11

A

1671-2587(2017)02-0142-04

2016-12-05)

(本文编辑:王敏)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2.014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中心血站

吴洁(1981–),男,安徽宣城人,主管技师,学士,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及检验工作,(Tel)18155366032(E-mail) 893493499@qq.com。

猜你喜欢
集中化血站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集中化的影响
内蒙古移动故障管理系统运行成效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校园网公共教学区域计算机桌面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