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逝去的美

2017-04-27 10:58徐耿婧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流水诗句诗意

徐耿婧

夜落下了帷幕。趴在阳台边,望着楼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绚丽的霓虹灯映亮了半边夜空。脑中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想要说些什么,想要做些什么,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调动起码的言辞亦或完成简单的逻辑。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单纯地想将心底那份异样的感觉记录下来,待找不到那种熟悉的感觉,可以有点东西拿来回忆罢了。

在我的梦里,一直有一个模糊的画面:悠悠流水缓缓穿过城镇,乌篷船轻轻荡过水面。河两岸是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一家家茶楼、客栈、货行随意坐落在两岸,缕缕炊烟从客家楼房上飘出。傍晚时分,独自一人登上高楼,推开古老的窗,捧上一杯花茶,伴着轻缓的音乐,望着窗外夕阳陌陌,流水悠悠,吟几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或相约几个挚友,走出古城,在田野望着繁星点点,以灵山为枕,以秀水为弦,赋广陵之仙乐,操伯牙之妙音。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多么令人动情,多么令人魂牵梦绕。

只是,我清楚地知道,这仅仅是个梦而已。梦的美丽在于它能够描绘出心中憧憬的事,但同时,也正因为它是梦,从本质上讲,它是不可能实现的。我的梦也一样。试问如今的城市在哪还能看到清澈的流水穿过城镇,还能在濛濛细雨之后看到绚丽的彩虹?今人不见古月,今月曾照古人,然而,有多少古人曾欣赏过的美景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还能再现呢?也许曾有些地方,虽称不上世外桃源,却也能说是风景如画,有那么几丝韵味,冬天偶尔也会有上那么一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而如今呢,每当我们手拿冰淇淋,吟诵“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时,是否会感到那份寒意呢?

童年的记忆中,时常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在脑海中盘旋。可如今,矛盾的是一边是秃山裸岭,雀兽绝迹,一边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朗朗书声;一边是常年流水如丝的瀑布,一边却在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本已经荡然无存的意象,在现实中难以找到任何参照和对应,却硬要晚生们在其中抒情陶醉一番,这是何等的荒唐,又是何等的悲怆!

是否还记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当我们抚摸《诗经》的同时,内心除了对美的深切感受外,更多的是一份莫名的恐惧与冰凉。我曾在傍晚時分站在长江边上,望着夕阳余晖,闭上眼睛,试图去感受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但我悲凉地发现这份意境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当曾经的点点繁星化为现在的片片霓虹,当当年踏雪寻梅、对酒而歌变为现在的奢靡攀比、欲望涌动,我们该在何处寻找当初的生活?

王开岭说“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也许,曾经只是想建立起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却不想前行途中背离了方向,在这条路上越行越远,最终使得华夏五千年的传承渐渐成为我们心中一份遥远的回忆……悲哉!叹哉!

(编辑:于智博)

评点:何平

繁华盛世迷失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过分的物质文明让心中的诗意消弭,追寻诗意的栖居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向往。尽管只是一种感慨,却已经让人为之所动。文章语言精致典雅,引用了大量贴近生活的诗句,诗歌的意境与让人绝望的现实环境形成了一种对比,更加衬托出作者对现实的失望与对生活诗意美的追求。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由对现实环境的失落到梦幻的臆想,再由梦景游入了诗意的境界,最终变成一种迷惘,进而引发人无数的思考。

猜你喜欢
流水诗句诗意
诗意地栖居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流水有心
被耽搁的诗意
落红只逐东流水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