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止血带绑扎时间对急诊留置针采血溶血率的影响

2017-04-28 00:42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止血带试管输液

赵 娟

不同止血带绑扎时间对急诊留置针采血溶血率的影响

赵 娟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带绑扎时间对留置针联合采血器采血溶血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各100例。对照组在操作过程持续绑扎止血带;试验A组在置入留置针后立即松解止血带并采血;试验B组置入留置针后松解止血带>10 s,再次绑扎止血带并采血。结果 试验B组溶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的操作时间明显低于试验A组(P<0.05)。结论: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时,在采血前松解止血带>10 s,再次结扎止血带采血,既可以预防溶血的发生,又可以缩短操作时间。

止血带;留置针;血标本;溶血率

采集、送检血液标本和开放静脉通路是急危重患者抢救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近年来,随着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留置针联合采血器一次性完成输液和采血在临床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止血带绑扎时间是引起血标本溶血的主要因素之一,我科通过观察不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溶血率的差异,发现绑扎止血带置入留置针后,松解止血带>10 s再次绑扎止血带采集血标本的方法既可以降低溶血率又能节约操作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科就诊的同时使用留置针进行采血和静脉输液的患者300例,男163例,女137例。平均年龄(46.23±9.56)岁。排除标准:年龄<20岁;年龄>60岁;非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者;自身存在高溶血状态或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系统疾病;休克、脾功能亢进、心脏大手术后、菌血症;近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检验项目:心肌三项、凝血四项、生化八项和血常规。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三组患者均使用24G BD密闭式针尖自动回缩型留置针;KDL7号一次性使用采血针;各种类型真空采血管;同一规格橡胶止血带以及其他静脉穿刺用物。

1.3 方法

1.3.1 操作方法 三组患者均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联合采血器采血后再将采血器与滴管相连进行输液的操作方式。操作过程中各组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同:对照组患者绑扎止血带,穿刺置入留置针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好留置针,再使用采血器通过留置针采集血标本,采集完所有血标本后松解止血带,将采血器与滴管相连,进行输液;试验A组患者在置入留置针后立即松解止血带,直至血标本采集完毕;试验B组在置入留置针后立即松解止血带,用透明敷贴固定好留置针,松解时间>10 s,再次绑扎止血带,采集血标本。

1.3.2 将止血带以外可能引起溶血的因素控制到最小 统一采血顺序,采血前检查试管有效期及质量;采血量达到各试管规格的要求;穿刺部位均为手背浅静脉;每采完一支血标本后缓慢轻柔前后颠倒试管一次混匀抗凝剂;采血后由专职配送人员立即送检,送检过程避免剧烈摇晃;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者,不包括有穿刺回退者;操作人员均为取得执业资格证的急诊科护士,并通过采血规范化培训及考核;避免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消毒液待干后再进行穿刺;采血针刺入试管时使针头倾斜,使血液延试管壁流入管底;避免在血肿、瘢痕、炎症等皮损部位穿刺;避免在输液侧肢体操作。

1.4 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患者止血带结扎时间、操作时间、是否溶血以及采血量不足、标本凝固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多样本的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多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三组止血带绑扎时间、操作时间比较(表1)

表1 三组止血带绑扎时间、操作时间比较±s)

2.2 三组患者溶血、采血量不足、凝血情况比较(表2)

表2 三组患者溶血、采血量不足、凝血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3.1 止血带对溶血的影响 杜兵[1]等报道,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会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导致溶血。另外由于静脉内压力过大,当采血针刺进真空试管时血液流速也会加快,红细胞强烈冲击管壁容易引起红细胞破坏而溶血,或者因冲击产生泡沫,泡沫部分迅速干燥而溶血。溶血是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其他物质释放到血浆中 ,溶血的发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导致红细胞计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丙型肝炎抗体出现假阳性[2]、钾离子水平升高等。溶血发生后,常需重新抽血检测,不仅延长抢救时间,也增加患者的痛苦。本研究中试验A组和试验B组溶血相同均为2例,与对照组的10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时间绑扎止血带有增加溶血率的可能。有文献报道,止血带使用时间<1 min可以忽略止血带对溶血的影响[3]。因此我们建议,采血时结扎止血带时间如超过1 min应放松止血带至少10 s,既达到体循环的时间后(成人正常体循环的时间为9~16 s)再重新结扎,可以消除止血带的不良影响,预防溶血的发生。本次研究中试验B组有1例溶血可能与血流速度过快有关,建议临床操作中如发现血流强烈冲击管壁,可嘱患者松拳,放松止血带的松紧度或者直接松解止血带。据文献[4]报道,血液流动速度一般在2 ml/s比较合适。

3.2 止血带对其他标本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中试验A组患者由于持续松解止血带,降低了静脉血液充盈度,血流速度减慢,更容易引起采血量不足和血标本凝固。对照组和试验B组虽然在采血量不足和凝血发生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对照组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贾利军等[5]报道,止血带使用3 min后可使胆红素、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铁等成分增加5%或更多;血中乳酸浓度[6]、红细胞比容及HB水平也会升高[4];此外,止血带压迫处血管内体液渗出也会改变血液成分。

3.3 止血带对操作时间的影响 绑扎止血带后阻断了静脉血液回流,使静脉变得充盈既利于穿刺成功,又可以提高血液流出的速度,缩短采血时间。但是结扎止血带时间超过1 min,机体将会建立侧支循环,使已充盈的静脉变得不充盈,易引起采血量不足,采血时间延长[7]。因此维持血管的充盈度是缩短操作时间的关键。试验B组在穿刺成功后松解止血带10 s,避免了长时间绑扎侧支循环的形成,再次绑扎止血带后采血有利于维持血管的充盈度,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送检血标本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选用留置针联合采血器一次性完成血标本采集和静脉输液,既节约了时间和人力,又降低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机会和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止血带作为该项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对标本的质量尤其是溶血率的影响不可忽视。结扎止血带时间过长不但会增加溶血率,还会影响部分检验结果,松解止血带又有导致采血量不足、采血时间延长甚至凝血的可能。置入留置针后松解止血带>10 s,再次结扎止血带采集血标本的方法,既降低了溶血率,保证了血标本的质量又缩短了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 杜 兵.老年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76-77.

[2] 王毅民.血标本溶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260-261.

[3] Fang L,Fang SH.Chung YH,et al.Collecting factors related to the haemolysis of blood specimens[J].J Chin Nurs,2008,17(17):2343-2351.

[4] 江新泉,姚黎晖,齐东翠,等.止血带压迫时间对受者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30):109-110.

[5] 贾利军.标本采集不规范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8-120.

[6] 金海燕,俞志红,叶 莉,等.缩短止血带结扎时间对老年人静脉采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4):404-407.

(本文编辑 冯晓倩)

510180 广州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赵娟:女,本科,主管护师

赵娟

2016-10-25)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6.057

猜你喜欢
止血带试管输液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一次性TPE止血带
急救止血,止血带您会用吗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试管难题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