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要点分析

2017-05-05 05: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起搏器植入术切口

王 薇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要点分析

王 薇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A组(予以常规护理)和B组(予以并发症护理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30.0%明显高于B组的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并发症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并发症;护理要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目前,永久性起搏器在临床之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活质量。慢性心率失常选择永久性起搏器手术治疗,整体治疗比较显著。虽然永久性起搏器手术使用方便,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小,但是若护理不周则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50例,女50例,患者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7.5±3.5)岁。其中14例慢性心力衰竭,1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快慢综合征,22例窦性心动过缓,14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1例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按照1∶1比例分为A组(予以常规护理)和B组,各50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A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其日常生活进行指导,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快速采取救治措施。B组予以并发症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措施:完成手术将患者转移至病房之后,需要保持平卧位,对心电图进行复查之后给予24 h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采用沙袋对切口进行8 h压迫止血。术后48 h之后支持和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下活动,帮助其进行患肢功能康复训练,但患侧上肢不可进行负重训练,7 d之内禁止患者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这是确保术后快速恢复的关键所在。②电极导线脱位护理措施:起搏器植入术近期并发症中电极导线脱位发生率较高,具体表现是起搏阀值不断升高或者间断、完全中断,患者出现头晕、心悸气短、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出现电极脱位情况时,要立即调整起搏器程控参数,实施护理措施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为保证患者安全可在透视状态下对电极固定情况进行证实。密切关注患者心律变化,术后24 h之内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将床头适当抬高30°~60°,若患者同时伴随咳嗽症状可遵照医嘱给予镇咳药,不可过度伸展或者牵拉术侧手臂,以免电极发生移位。③囊袋出血护理措施:术后最初阶段患者容易发生囊袋出血,切口红肿同时伴随瘀血是囊袋出血的主要症状,对患者切口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采用无菌加压方式进行包扎,关注切口状态具体变化。术后7 h必须密切关注切口加压包扎期间的变化,以免出现感染情况。待切口瘀血全部消失之后,可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注射器抽取瘀血。若患者出血量较大,要观察动脉情况,解除囊袋之后引流瘀血,以免再次出血。预测患者凝血功能,遵医嘱选择针对性抗凝药以便操之中彻底止血。及时处理伤口渗血情况。④切口感染护理措施:起搏器植入术近期并发症中切口感染处理难度较大。切口红肿或者发生渗血均不利于其快速愈合,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全身感染情况。发生切口感染之后要及时采用抗生素治疗,在无菌状态下做好切口换药工作,出现囊袋肿胀之后要立即严格按照既定要求予以消毒处理。完成手术之后要密切观察切口变化,一旦发现变化要及时向医师汇报。⑤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必须对其及其家属进行急救知识指导,其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有效避免意外事件,还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指导患者接听电话时要与起搏器保持足够的距离,电话也不要放置在距离起搏器比较近的位置,以免起搏器受到电磁波影响。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要对起搏器进行激烈碰撞,一旦发现患者心率出现不正常的情况,要及时向医师进行汇报,必要时要立即回到医院接受救治。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30 d之后要进行上门随访,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向患者提出针对性康复指导建议,提高其积极配合治疗的意识和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进行数据统计,将两组间的数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分析和处理实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使用(%)加以表示,两组对比行χ2检验,将P<0.05作为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考标准。

2 结 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两组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n(%)]

3 讨 论

就目前而言,临床治疗慢性心律失常主要采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其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窦房结功能存在障碍以及传导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2]。尽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受到了广大患者和主治人员的认可,但其终究是一种有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心脏的所有功能,所以患者在术后近期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根据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患者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8%~17%,这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可想而知,最需要警惕的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3]。

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在术后采取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首先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注意事项,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争取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4]。此外,对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健康宣教,这可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使用起搏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活动时间、程度、范围等进行严格限制,禁止其剧烈活动可促进术后快速恢复。当患者出现并发症时,护理人员要遵照医嘱和既定要求为患者进行细致化护理干预,以免并发症情况继续扩大[5]。

本组实验之中,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类型,给予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干预,最后得到以下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29.3%明显高于B组患者7.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到如下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并发症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综上所述,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化,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诊疗和护理系统,但这种有创治疗技术容易引起并发症,鉴于此,临床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需要为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术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术后对患者采取系统的预防并发症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 徐明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84-2785.

[2] 阮雪琴.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51-152.

[3] 余婷婷,秦小君,郑文庆等.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30-1531.

[4] 任春霞,吕冶芳,孟桂平等.超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99-100.

[5] 李容飞.132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护理[J].医药前沿, 2013,4(24):225-225.

R473.6

B

1671-8194(2017)08-0286-02

猜你喜欢
起搏器植入术切口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