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初探

2017-05-08 14:13高晟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变迁国画

高晟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画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经久不衰,不断加以精细化。对意境的表达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追求,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体系。本文旨在通过对意境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在国画中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

关键词:国画;意境;表现手法;变迁

国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觉醒,人们进行创作时不仅仅只是为了再现当时的情景,其在更大程度上是表达一种深远的意境。寓情于景,在画作中寄以自己的情感,通过本人的感悟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意境还是深入在国画创作的每个部分,在千年的融合之下,作为一种意识已深入骨髓。

一、国画艺术中意境表达的渊源

(一)道、释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的派系。在这些文化思想的影响之下,国画也取得了长远的发展。

众所周知,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超越一切客观的条件,在哲学上给予万物以永恒[1]。而意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超越具体的物象,从而对人生产生自己的感悟,再将之反映到画面当中去,这与道家的思想不谋而合。相较于道家的空灵,释家则更加注重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的情怀。国画在释家思想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佛经故事画之上,通过对佛经故事的描绘将悲悯的意境置于其中,给人以感悟与成长。

(二)诗歌等的影响

诗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了许多的道理与人生感悟。诗书画本为一家,在其根本体制上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诗书画的进一步融合,题画诗成为国画发展中的一大主流,画家创作完成后,在将自己的感悟写在画面之上,观者通过对题画诗的理解,来感受画家的思想情感及其要表达的意境。

二、国画中意境表达的变迁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个时期的文化必将反映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社会发展状况。站在中国历史更迭的角度,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各个时期的意境表达。

追溯至远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几乎为零,仅仅是单纯的再现情景,并没有过多的将意境加入到当中。随着历史的不断地推进,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唐宋。中国绘画在此时大都表现生活的富足,表达的大都是繁荣奢侈的意境。当然还有部分画家受道释思想的影响,将二者进行融合,绘制了不少带有无为性质的佛教经变画[2]。

三、国画中意境表达的手法

(一)线的表现

中国绘画在发展之初,是以岩画的形式出现的。这些画作往往只是许多线条的组合,但人却可以感受到当时创作时的情景,这就是线条的厉害之处。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发展,线的作用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了。中国绘画是以追求“古法用笔”、“气韵生动”为最高标准的线性艺术。以线定型,用简单的线条勾勒,为情景的创设打下基础,是国画在表现意境的一个重要的方式。线条质感的变化是毛笔通过用笔的方式在纸上留下的痕迹,用笔墨的丰富变化带给线条质感的无限变化。是一种视觉化语言,要用眼睛去看,去读。线条这种丰富的变化和视觉感受是用语言所无法完全表述的,要用心去感悟。不得不说线是中国画艺术意境表达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带有强烈主观性质的,色彩的运用也必将是为了人们的情感而服务的。如:红色代表热情似火;藍色代表高贵忧郁。在中国画中亦是如此,设色浓艳表现的是富贵奢侈之风,设色雅致表现的是轻巧灵动之风。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对于颜色的运用是呈现U型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画的设色仅为墨色。墨在画家手中被赋予生命,不是简单地认为墨只是黑色,其实墨不仅仅是黑色,它还是有其他颜色的,墨共分五色:浓、淡、焦、干、湿[3]。不同的墨色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画家通过对墨色的掌握,以不同程度的墨色来表现物象的远近关系,同样用墨色的渐变将整幅画延伸到画面之外,创设出一个完整的情境,将其中蕴含的意境充分的表达出来。

(三)笔法的影响

中国绘画讲究书法用笔,将书法的精神加之于绘画当中。“骨法用笔”是对中国画用笔技法的深刻总结,用笔重在有骨。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不同的意象,如:云雾缭绕,需要的是几笔随意的线条;壮丽的山河,则需要的是顿挫有力的线条。

文化只有在不断地交流融合中才会发展,随着中外贸易的开展,大部分外国的艺术品涌入中国。在对国内艺术发展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西方绘画的写实性的表达加之以中国绘画水墨的运用,互相融合产生了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的中国画。

四、总结

国画艺术中意境的表达是不断变迁的,它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的完善,拥有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通过绘画作品可以看出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境界,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受到画家情绪的感染。国画中意境的表达对于一幅国画是否取得成功是十分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叶峰.中国画中“线”的审美特征[J].戏剧之家,2017 (01):178.

[2]丁尔丁.中国画笔墨的意境表现[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108-110.

[3]席文波.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6(17):78+181.

[4]张婷.从李可染作品谈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诗画意境创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变迁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国画欣赏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清潩河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