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像在城市公共性雕塑中的应用价值

2017-05-09 01:04徐朝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数字影像城市雕塑数字技术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也正在一点一点进入到数字化的影像世界中,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之下,数字影像应运而生,逐渐受到雕塑艺术家们的喜爱,并开始有意识地将其运用在城市公共性雕塑当中,希望能够在进一步增强城市雕塑公共性的同时,也能够不断加强城市雕塑的艺术性,进而可以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得到大力丰富,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背景下,从简单介绍数字影像的基本内涵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数字影像的实际优势以及现阶段城市公共性雕塑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围绕数字影像在城市公共性雕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数字影像;数字技术;城市雕塑;应用价值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便得到了大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等科学技术不断成熟之下,国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雕塑艺术家尝试将其运用在雕塑作品当中,其中南非的艺术家Marco Cianfanelli便是该领域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其创作设计完成的曼德拉纪念雕塑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数字影像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到了城市公共性雕塑中,用以有效弥补当前在城市公共性雕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本文将立足于此,简要谈谈数字影像及其在城市公共性雕塑当中的应用价值。

一、数字影像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影像就是在图像当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样式,在早期影像即通过使用摄影技术完成图像的拍摄和制作,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影像也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演变,并由此诞生出了数字影像这一新兴产物。数字影像即指在影像艺术当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及各种能够处理数字科技信息的相关设备,从而可以通过真实记录的方式得到特定影像,可以转化成一种人工合成的虚拟视觉形象,并与真实形象相比有着极高的相似度[1]。

二、数字影像的优势所在

(一)可以灵活修改

数字影像因其使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随意、灵活地编辑与修改,而这也体现出数字影像虽然立足于客观真实事物和物象,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影像不再具有百分百的真实性。而雕塑艺术家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完成城市公共性雕塑的创作与设计,譬如说雕塑艺术家可以利用数字影像将多种客观物象按照一定规律和审美特性杂糅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带有强烈艺术震撼力的雕塑形象。

(二)生动诠释雕塑

数字影像的诞生使得雕塑的造型、艺术表现等能够突破传统雕塑和艺术创造的限制,创造设计出更多带有视觉冲击力、符合社会语境、展示所属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可以这么说,数字影像的出现为城市公共性雕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语言,雕塑艺术家们可以利用数字影像,将自身对传统艺术的重新解构、演绎拓展等赋予在雕塑当中,从而表现出艺术的现代性。数字影像使得雕塑的造型样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在对雕塑进行另外一种生动诠释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2]。

(三)后期处理强大

与传统摄影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数字影像下雕塑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传输自己利用数码相机等数字设备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专业图形处理软件的“艺术加工”,譬如合成、拼贴、抠图等等,使得原本的图像能够“焕然一新”,照片、图片等在数字影像技术之下可以进行任意放大、缩小、显像,而其强大的后期处理也使得雕塑艺术家们在进行雕塑创作和修改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三、当前城市公共性雕塑中存在的问题

(一)雕塑设置较随意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公共性雕塑在规划和设计论证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政府未能将雕塑设置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进行统一结合,甚至部分地区的公共性雕塑设置决定完全交由领导干部“拍板决定”,根据其个人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设置城市公共性雕塑,最终使得雕塑无法充分发挥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还有部分城市和地区受制于自身经济實力和制作周期的限制,譬如说为了迎接领导下访等原因急于赶工,最终使得雕塑沦为一种“视觉垃圾”。

(二)雕塑公共性不足

城市公共性雕塑,并不是指所有处于广场、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中的雕塑,在城市公共性雕塑中的公共性指的就是,城市雕塑需要同周边环境相协调之余,还能够与受众者之间产生高效互动,因此雕塑艺术家们在表达个人创作意图、展现个人艺术创作风格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受众者的接受程度。但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公共性雕塑存在“曲高和寡”的情况,过于抽象和前卫的艺术理念难以被主流大众所接受,因此使得当前我国受众者对城市公共性雕塑的接受度与认可度还普遍比较低。

(三)与艺术性结合少

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提升的大环境下,城市化建设工作正在深入落实当中,对公共性雕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在城市规划开发当中,打造文化长廊、建设雕塑主题公园等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当中。然而在众多的城市公共性雕塑中具有较高审美性和艺术性的雕塑精品比较少,而缺乏公共性甚至带有低俗化、魅俗化的“雕塑垃圾”却比比皆是。譬如说某些城市公共性雕塑完全照搬西方雕塑风格,在城市当中大肆安放古希腊或是古罗马雕塑,与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相冲突,还有部分城市公共性雕塑热衷于表现出时尚感和潮流前卫,大量使用抽象元素而造成一种不伦不类之感,不仅白白浪费了财政资金,同时也引发了城市居民的强烈不满。

四、数字影像在城市公共性雕塑中的应用价值

(一)空间延展性

在城市公共性雕塑当中运用数字影像,能够将其公共性特征得以放大,保障其公共性,也是城市公共性雕塑的根本前提。与此同时,数字影像的使用也能有效降低和控制城市公共性雕塑的创造成本,有利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譬如说在之前某城市命名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共性雕塑当中,雕塑主体为使用金属、玻璃等材质制作而成的若干人形雕塑,而在每一个人形雕塑之外均从头到脚用尼龙绳和帆布包裹起来,而该雕塑作品一共使用了接近300平方米的帆布和上千米的尼龙绳,整个雕塑作品花费成本超过数十万元,并耗费了大量的制作时间。但如果能够使用数字影像技术,雕塑艺术家们通过在电脑中利用三维建模的方式建立起雕塑模型,并将帆布材质的素材贴在雕塑模型之上,且在雕塑周围安装清晰度较高的数字投影设备,在夜晚时通过利用数字投影技术,借助光与影的交汇即可打造出雕塑作品想要展示出的“包裹感”,而在数字影像的作用之下,城市公共性雕塑的创作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该项技术门槛、限制等比较低,对雕塑作品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实用性和经济性[3]。

(二)载体多样性

数字影像作为传统影像的发展与延伸,其能够在平面二维的基础之上,借助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关数字设备转化成三维立体的图像,并通过先进的投影技术即可实现任意地点的投影成像,将以运用在城市公共性雕塑当中能够有效摆脱成像载体只是雕塑的限制,且在雕塑设计和创造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修改的调整处理,使得雕塑艺术家们可以使用更加灵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譬如说在拉萨市某广场的公共性雕塑中,鉴于拉萨市本身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因此雕塑艺术家利用数字影像的方式,借助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搜集整理了大量神像的图像、视频素材,并将其输入在电子计算机当中,通过使用Photoshop等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等进行明亮度、色阶、饱和度等处理,且在图像大小、图像中的瑕疵等处理之后,将若干现实拍摄的神像进行人工合成,并对其皮肤肌理、受光方向等雕塑元素进行优化加工。在利用3D建模在電子计算机当中展现出虚拟的雕塑效果之后,使得虚构出的雕塑作品变得活灵活现。

(三)交流互动性

虽然城市公共性雕塑要求其具备较高的公共性,雕塑作品必须能够同周边环境相协调,但与此同时其自身的特殊性质也使其同样需要具备互动性,即艺术雕塑家创作设计的雕塑作品能够与受众群体产生互动和交流,将受众者也归拢至雕塑作品创作当中。而数字影像则能够通过利用当前先进的数字技术,融入到雕塑作品当中,进而与受众者产生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提高受众对雕塑作品的认可程度。譬如说雕塑艺术家们可以在其雕塑作品当中安装现代化的互动装置,例如光电式传感器、红外光图像传感器等,使得作品的时空性得以有效延长,为受众提供全新的欣赏视角,甚至可以使其参与到雕塑作品当中。譬如说在国外某城市的中央大道当中矗立着一座公共性雕塑,雕塑本身是由玻璃材质制作而成的人形头像,艺术家利用数码设备拍摄了全球1000名肤色、年龄、性别等各不相同的人脸,并且通过电子计算机和投影设备等按照每小时五张的速度将其拍摄到的人脸投射在人形头像雕塑上,而这一雕塑无论是从选取素材还是设置功能等均与受众者之间形成了积极、高效的互动,尤其是由许多游客专门前往当地一览自己的脸被投射在雕塑上的“风采形象”,这种具有极强互动式和体验式的公共性雕塑也为该城市增添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而在著名的雕塑作品《热舞青春》当中,雕塑艺术家将光电同电子计算机、视频制作与音乐编辑等进行高效整合,并且将中央控制器与智能手机相连,可以模拟出音乐节现场的氛围。尤其是艺术家通过安装水波发生器,使得雕塑作品能够自动感知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弱,进而产生相对应的水波,在音乐的配合之下展现出激情四射的青春活力,使得整个雕塑作品兼具公共性、艺术性和交互性[4]。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同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城市公共性雕塑当中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该项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加强雕塑作品同受众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其多样化的载体和具有较好的空间延展性也能够使得城市雕塑在不断彰显其公共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城市雕塑的艺术性,使其能够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车雨珂,崔佳,张宠.现代数字技术在大型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 2016,(12):37-40.

[2]王平胜,何胜伟.谈公共雕塑——材料的多样性与必要性[J].现代装饰:理论, 2016,(04):73-74.

[3]黄昕,张醒木.三维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思考[D].中国美术学院, 2015.

[4]朱世郎.数字化技术在城市雕塑——主题性雕塑创作设计实践中的创新运用[D].山东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徐朝,黑龙江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数字影像城市雕塑数字技术
岩画保护,数字影像数据库来帮忙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浅谈数字影像艺术的发展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