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学

2017-05-09 00:18谢琴
速读·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关注自信学习兴趣

谢琴

摘 要:随着整个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期望值和关注度不断提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不断地补充知识储备,充实头脑,提升思想,用高尚的人格,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式;关注;自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中学教师,还需要读书吗?回答是:必须要培养读书的意识和习惯!随着整个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期望值和关注度不断提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种种事实中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的,作为教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也才可能学好!而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要有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只有你的教育境界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因此,我们要通过提升自己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一、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实验证明: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若干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情境创设”“问题索引”都是很好的方法。引用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相关事例,导入教学意图,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探索中找到答案。

二、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做到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使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我们必须先从理念上一改以往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固有方式,并坚持在实践中逐步尝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探索和发掘课堂学习的乐趣、书中不甚理解的知识、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老师把握好自己的“导演”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十分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布置给学生一定的任务,难度应该是学生只有经过一定的努力研究与探索才能完成的,这样学生会在自我表现欲和好奇心的推动下去自觉地寻找答案;相反,难度太大会影响积极性与研究效果,使学生在失去自行的同时,也失去了发现自己潜能的良机;难度太小则失去学生探索与合作的意义。可以分小组进行合作,明确分工,共同研究、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适合自己个性的条件下挖掘自己的潜能。

三、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老师重视着他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一个眼神儿、一个微笑,一句话语就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应有的重视,甚至是“如沐春风”。这样才能促使他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因此,老师上课时,目光一定要经常接触尽可能多的学生。记住,教师的信任所产生的力量是神奇的,人心是简单的,有时甚至仅仅是一句话,一个赞美,看似简单,却显示出老师的教育艺术和博大的胸怀,更主要的是能激发起学生巨大的信心。心理学家指出,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希望,肯定多于否定,相信学生是可以感受和体会到的,这样,学生的乐于探索、积极创造的兴趣和能力一定会稳步提高和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心理素质

信心,是我们每个人产生动力的源泉,也是使我们走好人生之路的重要保证。如何取得自信心呢?不是说自欺欺人的安慰,而是需要成功的体验作为保证。可以说成功的经验是影响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失败的体验则是导致自卑感形成的首要原因。有了成功的经历,他就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有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提高,最后产生成就动机。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希望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就,这是推动人们工作、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在课堂上多对学生采取一些鼓励的言语和手段,对于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布置适合他的学习任务,有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待他提起興趣后在一点一点加深难度,逐渐引导其自己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需要记住:适当而及时的表扬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呢?而不合适的批评将会使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一落千丈,甚至产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不如将批评转为鼓励,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足、鼓励他再接再厉,最终能取得胜利。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当然,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读书和教书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亦如我们的学生,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活泼的、健康的发展。学生们就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赵学勤.《教学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关注自信学习兴趣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