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下)

2017-05-09 03:22byLiNian
宝藏 2017年3期
关键词:洞天米芾镇江

文/李 念 by Li Nian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下)

文/李 念 by Li Nian

三、石圣米芾长期居住镇江,这里有米芾墓和米芾书法公园及米芾广场

米芾与镇江是一部厚厚的书,需要慢慢地研读、细品。镇江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长江和大运河在此相交,东西南北交通便捷。尤其是在宋代,无论是北上汴京,还是南下苏杭,水路陆路任意选择。特别是这里丰富的人文积淀、浓郁的文化气氛使米芾向往于斯,并选择镇江作为他的终老之地和心灵的皈依之所,他还将自己的父母亲安葬于镇江黄鹤山,并临终遗命也要长眠于此。自宋代以来的许多书籍对米芾中晚年定居之地有多种称呼,时而京口、时而润州、时而南徐、时而浙西、时而丹阳、时而丹徒、时而镇江等等,叫法虽然不一致,实际指的都是一个地方,即今镇江市。

(一) 弊居丹徒,喜得“洞天一品石”。

笔者第一次见到“洞天一品石”5个字是2001年春在襄阳米公祠的碑廊石刻上, 那是米芾给他的朋友薛绍彭写信时的落款:“……宝晋斋洞天一品石下书”。米芾的这个“洞天一品石”是在镇江的“宝晋斋”还是无为的“宝晋斋”?“洞天一品石”是怎样的石头?事隔15年之后的2016年夏季,我客居南京时专程到镇江和无为寻访,又查阅相关文史资料,得知“洞天一品石”是置放在镇江的“宝晋斋”(或称“西山书院”)。米芾曾对“洞天一品石”作过较为完整的描述。

徽宗崇宁元年壬午(公元1102年),52岁的米芾于四月末顾请百人运异石到宝晋斋。5月26日致友人《弊居帖》(或称《甘露帖》):“芾顿首再启。弊居在丹徒行衙之西,翛闲堂、漾月、佳丽亭在其后。临运河之阔水。东则月台,西乃西山。故宝晋斋之西为致爽轩。环居桐、柳、椿、杉百十本,以药植之,今十年,皆垂荫一亩,真一亩之居也。四月末,上皇山樵以异石告,遂视之。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制在淮山一品之上。百夫运致宝晋桐杉之间。五月望,甘露满石次,林木焦苇莫不霑,洁白如玉珠。郡中图去,至今未止。云欲上,既不请,亦不止也。芾顿首再拜。”米芾对这块异石的命名,还见于《西山书院帖》。此帖辑刻于《戏鸿堂帖》,与《弊居帖》文字多同,文辞更简洁。 这里透露出“洞天一品石”的得名缘由及特性。《西山书院帖》原为诗前的一段小序,全诗为:“我思岳麓抱黄阁,飞泉元在半天落。石鲸吐出流一里,赤日雾起阴纷薄。我曾坐石浸足眠,肘项抵水洗背肩。客时救我病欲死,一夜转筋着艾燃。如今病渴拥炉坐,安得缩却三十年?呜呼,安得缩却三十年,重往石上浸足眠!” 米芾对石如痴如醉,甘愿为之减寿 30 年!这种“大气派”,只有石圣才能做到。从米芾本人对“洞天一品石”的描述来看,“洞天一品石”当是一块大体量、高品位的太湖石。

图1《素园石谱》“海岳庵研山”孙庆芳提供

由于得到了米芾的赞赏,“洞天一品石”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知名度都很高,以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神奇之物。在许多民间建筑的砖雕木刻和民间工艺品中,我们还能看到“一品石”的图案和文字。有些摩崖石刻和大石头上也刻有“洞天一品”字样,甚至现在有些小区还用“洞天一品”命名。画家倪瓒、齐白石等都画过《洞天一品图》。清代被称为“扬州三儒”之一的焦循所绘《洞天一品图》,高大耸立,形体匀称,玲珑剔透,气魄雄伟,那自然生趣的小草长满在峰石旁,更显示出石头的勃勃生机。此石有辟邪、一品当朝、甘露降临、长寿永恒等富贵吉祥的含义和不争妍媚俗、坚贞玲珑、一身浩然正气,足以让人以物寓情、明心见志。那个时候米芾的生活是非常滋润的,他把自己的家园营造得如此漂亮,而且还能和钟爱的奇石晨昏不离、日夜相守。且他任职的衙门就在隔壁,下班回家就能欣赏奇石和研山。

那么,“洞天一品石”现在何处呢?这也许是很多朋友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米芾去世、北宋覆亡,历代兵荒马乱,它的踪迹成了迷。现在我们在镇江米芾公园所见到的“洞天一品石”是后人臆造。对于“洞天一品石”的下落暂时只能用推论:第一,此石存在镇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还在镇江的话,镇江市用如此大的手笔修建米芾公园,不可能画蛇添足地臆造一个所谓的“洞天一品石”,而将有“八十一穴”的宝物束之高阁;第二,有蛛丝马迹证明被镇江对岸的扬州有钱盐商购买。清乾隆时期,富裕的盐商们在扬州造园置景,园中多叠石为假山,或竖峰石以显奇特。清代李斗著《扬州画舫录》对当时扬州的“卷石洞天”、“九峰园”和“一品石”等都有记载。扬州九峰园乃清代乾隆年间盐商汪氏别墅,在南门城外古渡桥旁。此园本名南园,因为乾隆要到扬州巡游,园主费重金在江南购得湖石九峰置园中。这九峰石,大者逾丈,小者及寻,玲珑嵌空,状态各异。据载:“其洞穴大可蛇行,小者仅容蚁聚,名曰‘玉玲珑’,又名‘一品石’” 。《图志》云,相传为海岳庵中旧物。赵云崧有诗云:“九峰园中一品石,八十一窍透寒碧。”诗人、学者赵翼认为扬州九峰园有一块“一品石。”扬州九石,如今仅遗存一石,现立于原处今荷花池公园内,与 《弊居帖》写的“ 洞天一品石”颇有差异。在何园里有一副楹联: “移来一品洞天,颠甚南宫拜石;领取二分明月,快似北海开樽。”可惜今何园有假山而无名石矣。在扬州,现在也只有对“洞天一品石”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和绘画等艺术作品表现,而未能有实物佐证。第三,也许运往北京。据载:扬州九峰园“园中九峰,奉旨选二石入御苑,今止存七石。”其中是否有“洞天一品石”,也未可知。清朝小说《品花宝鉴》虽是虚构之文,但第五十三回对 “洞天一品石”的下落交代似有几分合理。 “......且看那潭水房山的景致,屋是一统五间,东边临水,像怡园练秋阁光景。西边叠叠层层的危石,盘着藤萝薜荔,陪着松柏桐杉。池内荷叶半凋,尚有几朵残荷,余香犹腻,其余草花满地,五采纷披。后面玻璃窗内,望见绿竹萧疏,清凉爽目。素兰饮了几杯,公子道:‘你看过后面那块石头没有?’素兰道:‘没有。’公子领他从屋西到后面竹林中。素兰见有个石台,上面竖着一石,如春云岫模样,顶平根瘦,有八尺多高,浑身是穴。公子向石根边一个小穴,指与素兰道:‘你看这个字。’素兰看时,是个‘洞天一品石’五个字,又一行是:‘五月十九日米芾记。’素兰道:‘这就是米元章的一品石么?闻是共有八十一穴。’公子道:‘你数数看。’素兰数了一会,那高处及顶上的,如何望得着?也就不数了。看了一会,问公子道:‘我闻米元章拜石,成了佳话,后人便绘他的《拜石图》。听得这块石在安徽无为州衙门里,怎么取来的?’公子道:‘米元章拜的石,不是这块。那是无为军中一块英石,也生得玲珑。这是他宝晋斋的洞天一品。若要考清这块石的来历,一时也说不清。这是我祖太爷在南边做官时,地下刨出来的。从运河运到张家湾,特作了四轮的大车,用十二套的牛才拉进来。’” 从这段文字来看,作者对米芾《弊居帖》、《西山书院帖》非常了解,特别是款识 “五月十九日米芾记”。至于乾隆从扬州“调”往北京的两石,是不是有“公子”和“素兰”看到的这块有八十一穴的“洞天一品石”?因笔者掌握的材料有限,还不能够说明此石就在圆明园,或在颐和园、故宫御花苑,需要进一步考证。

(二)以石易宅基,千古传佳趣。

米芾在40岁前后担任润州州学教授时,曾先后营建了三处宅居。其中“海岳庵”宅基地是用一件奇石换来的。当时米芾在北固山西南看中了一处宅基地,此地靠山临水,朝南向阳,古木茂盛,环境清幽,乃晋唐名士的居宅地,风水相当不错。而且离润州州学衙门也不远,沿着北固山的中峰向南就可以去“上班”。米芾心仪此地,想置宅于此。后经打听,这块宅基地的主人是苏舜元之孙、苏仲恭学士之弟,苏家与米芾素有交往。米芾一心想要这块宅基地,而苏家不接受钱财,只要米芾的那块奇石。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五载:“江南李氏后主宝一砚山,径长逾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砚。及江南国破,砚山因流转数士人家,为米元章得。后米老之归丹阳也,念将卜宅,久勿就。而苏仲恭学士之弟者,才翁孙也,号称好事。有甘露寺下并江一古基,多群木,盖晋、唐人所居。时米老欲得宅,而苏觊得研山。于是王彦昭侍郎兄弟与登北固,共为之和会,苏、米竞相易。米后号“海岳庵”者是也。砚山藏苏氏,未几,索入九禁。”这块“研山”不久便被当朝皇帝宋徽宗索入宫中。而米芾得宅后取斋号“海岳庵”,以石易宅之“研山”是“三十六峰研山”,亦即“海岳庵研山”(图1)。 米芾这一石换一宅基的故事,成为赏石界的千古佳话。

图2《素园石谱》“宝晋斋研山 图” 孙庆芳提供

图3《素园石谱》“苍雪堂研山” 孙庆芳提供

图4石圣米元章,玲珑八面写春秋

(三)作《研山诗》、画《研山图》、藏砚山石

米芾一生爱石、藏石,尤其对研山石情有独钟。前面说的用一块研山石换来一块风水宝地,只是他收藏众多研山的一块。当然,这块研山是传承有绪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至爱,价值固然不菲。然而此研山已去,空思无益。米芾面对其他研山吟诗作画,亦甚畅快。有一日,他把玩着一块新得的研山,坐在“海岳庵”的北窗,望着山上的“净名斋”,奇思妙想,把一块不大的研山石看成千仞高山、百丈悬崖。作《研山》诗:“山研云初抱,奁书客不传。北窗多异气,正对净名天。”米芾还有一块研山也是南唐的宝贝,被好友薛绍彭易去。于是“追想成图”,其题跋诙谐成趣,颇有文采。其中收录“中美”诗一首,亦见米芾情深于友,非止把玩研山而已。魏平柱《米襄阳年谱》:“徽宗崇宁元年壬午(公元1102年),作《宝晋斋研山图》。”陶宗仪《辍耕录》卷六《宝晋斋研山图》云:“右此石是南唐宝石,久为吾斋研山,今被道祖易去。中美旧有诗云:‘研山不易见,移得小翠峰。润色裛书几,隐约烟朦胧。巉岩自有古,独立高嵩巃。安知无云霞,造化与天通。立璧照春野,当有千丈松。崎岖浮波澜,偃仰蟠蛟龙。萧萧生风雨,俨若山林中。尘梦忽不到,触目万虑空。公家富奇石,不与常人同。研山出层碧,峥嵘实天工。淋漓上山泉,滴沥助毫端。挥成惊世文,主意皆逢原。江南秋色起,风远洞庭宽。往往入佳趣,挥扫出妙言。愿公珍此石,美与众物肩。何必嵩少隐,可藏为地仙。’今每诵此诗,必怀此石。近余亦有作云:‘研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唯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见。每同友往观,亦不出示,绍彭公真忍人也。余今笔想成图,仿佛在目,从此吾斋秀气尤不复泯矣。崇宁元年八月望,米芾书。”我们可以从米芾自己的一件绘画作品的款识中看到“中美”先生以其诡奇的想象、绮丽的诗句,将研山描绘出了一个神奇的仙境。我们现在见到的米芾墨迹《研山铭》巻后图,疑是摹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之《宝晋斋研山图》,明刊《素园石谱》中的《宝晋斋研山图》(图2)与《研山铭》巻后图极其相近。米芾《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魏平柱《米襄阳年谱》:“《研山铭》或作于本年”。图中文字是研山上的刻铭,铭文为“华盖峰、月岩、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光绪《丹徒县志》卷九:“ 研山图刻石并铭,在海岳庵壁”。庵已不存,图亦不在,只不知米芾本人所绘《宝晋斋研山图》刻石今在何处。翁方纲《宝晋斋研山考》》:“……研山有二,皆出于南唐,归于米老宝晋斋。而一为薛绍彭道祖所易,一为苏仲恭之弟以庵基相易,二石判然,不可强合。”嘉庆《丹徒县志》之《北固山志》云“研山有二,皆南唐李后主宝石,后皆归米元章。”由此可知,米芾吟诗作画的这块研山是“宝晋斋研山”,以石易宅的那块研山是“海岳庵研山”。二者不是同一块。 研山,乃砚山。是一种峰峦起伏的天然山型奇石,石质细腻温润,摆设案头,自成景观。底部山麓处琢磨成砚池,受水研墨,既可作文房雅玩,又能为临池染翰之具。唐宋时期的文人雅士尤其喜爱砚山。米芾收藏砚山甚多,皆名品。

图5 位于镇江的米芾墓

魏平柱《米襄阳年谱》:“哲宗元祐四年己巳(公元1089年),米芾尚得端州石,《海岳志林》载:‘僧敄周有端州石,屹起成山,其麓受水可磨。米后得之,抱之眠三日,嘱子瞻为之铭。’”又,出九江石研,东坡为作铭。《东坡全集》卷二十五《米黻石钟山研铭》:“有盗不御,探奇发瑰。攘于彭蠡,斫钟取追。有米楚狂,惟盗之隐,因山作研,其词如陨。”《宝晋英光集》卷三《研山有序》:“谁谓其小,可置笔砚。此石形如嵩岱,顶有一小方坛。九江有奇石, 趺岱而嵩头。巨灵藐一擘,嶕峣忆三休。屹嶫禀异质,嶒嶝谁刻镂?百垒天巧尽,九盘猿未愁。阳壁宜产芝,阴崖惊潜虬。危颠方坛结,玉秘金泥修。垂手探杲日,朱轮运沧州。一尘具一界,妙喜非难求。心欲蹑赤霄,八极皆部娄。况兹对象物,其致一揆收。喋喋分别子,交戈舂其喉。”苏东坡尝言:“山研甚奇,便当割新得之好为润笔也。”米芾因爱这块九江研山,未予。米芾曾有紫金砚予东坡,东坡尝言死后入殓。米芾有《书紫金研事》可参证。明刊木刻版《素园石谱》有《苍雪堂研山图》(图3)。

镇江是米芾长期生活并达到艺术巅峰的这地,作为爱石之人,到镇江来寻找石圣的踪迹是我早就订下了的行程。直到2016年7月20日清晨,我才从南京站乘坐高铁来到镇江“找米芾”。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和米芾广场都位于镇江市丹徒区十里长山,从镇江火车站暂时还没有直达那里的城市公交,需要转车,大约50分钟便可到米芾广场。参观完米芾广场后,乘公交还可到中国米芾书法公园牌楼。

米芾广场整体结构为半圆形,面积4万平方米,分为南、中、北三个主要区域,背倚十里长山,广场的主入口为广场中区,中心有一尊站在石丛中俊秀的米芾塑像,高6.9米的塑像呈现了他飘逸的提笔姿态和文人气质(图4)。塑像前的栏杆上,还配有长山十景及十景小诗,中央的书法墙上刻米芾自书的《弊居帖》。在“古邑丹徒”南侧坡地的草坪广场最高点,有米公亭,是游人缅怀米公、登高望远、观光赏景的好去处。刚好是午后时光,笔者在米公亭与前来乘凉的两位丹徒老人聊天,他们都能脱口说出米芾的一两个逸闻趣事。当他们得知我是从米芾家乡来的襄阳人时,倍感亲切,主动向我指引去米芾公园的路径。

图6天开海岳牌坊

中国米芾书法公园是以一个书法家的名字命名的文化主题公园,公园建在十里长山,这里是米芾的长眠之地。宋·蔡肇《大宋故礼部员外郎米海岳先生墓志并铭》:“……以大观三年六月葬丹徒长山下.......”,光绪《丹徒县志》卷五一《艺文》载余京《米南宫墓》:“山荒樵径十三松,米老孤坟此地逢。断陇牛羊青草卧,残碑风雨绿苔封。像栖破屋春浇酒,魂傍空门夜听钟。我欲揖君贡片石,壶中无复九华峰。”又戴岩《谒米南宫墓》:“宝晋曾将姓字留,砚山谁复擅风流。百年文物归荒土,一代衣冠拜古丘。断碣春残锄碧草,石麟夜静响春楸。十三松畔重回首,落日苍茫下酒楼。”十里长山迤逦造势,环境清幽。在这里,我们已经无缘像古人一样在“十三松”下的“米老孤坟”拜谒先贤。因为1987年镇江市在南郊鹤林寺附近的黄鹤山北麓重修了米芾墓(图5)。此墓或是迁葬所致,或是石圣的衣冠冢,都是顺理成章,本文不予详考。因为黄鹤山有米芾父母的坟墓,归葬父母身边是理所当然。

笔者此次镇江之行,正值暑期,天气炎热。没有与人结伴,也没有联系当地的朋友,一心只想在镇江“找米芾”。手持一张之前得到的“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导游图”从牌楼下车后,沿米芾路经天开海岳牌坊(图6),便进入了景区。公园虽是新建,游客稀少,但这里已正式挂牌成为国家4A 级景区。整个公园虽以书法名之,但每个景点基本都置放有奇石。这里还规划建造一个世界级的奇石园,我们翘首企盼早日建成。行走在长山清幽宁静的林间花丛和碑廊馆舍之中,不觉已近5小时,意犹未尽,我还准备再次到镇江“找米芾。” (文中图片除已注明外,均为作者所摄。)

(全文完)

猜你喜欢
洞天米芾镇江
《洞天》系列作品
米芾与《阳朔山图》相关问题的再探讨
用“心”写字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米芾学“字”的故事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与高一同学谈顿悟灵感和直觉思维(下)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与高一同学谈顿悟灵感和直觉思维(上)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织金洞外无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