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单字选析(五)

2017-05-10 03:49袁宗玉
老年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行笔顺势收笔

□袁宗玉

《蜀素帖》单字选析(五)

□袁宗玉

起:露锋尖笔写横,逐渐加重至收笔处向左上挑起。然后,藏锋作竖,收笔处轻提向左挪动再藏锋作横,渐提笔至横末端,提笔连带作横撇。折回锋,先重后轻横向行笔,至后段加重右斜上行笔,后收笔微挑起回锋。这个平捺的写法不同于一般捺的写法,要注意其中的提按变化。右边部分,露锋轻下笔作横撇,折向右短横收笔。藏锋作竖,行笔渐行渐重,收笔处折向右行笔,露锋收住。“走之”的最后一平捺上面的空白很突出,字中部的空白虽不大但不能忽视,包括右上“巳”部框内的空白,与其它部分形成疏密、虚实的对比。

旖:露锋重下笔,微右下行迅速完成点画。藏锋稍顿作横,渐加重行笔回锋收笔。露锋重笔撇出,逐渐加重露锋收笔,撇稍直几乎不做弯曲,最后重笔写横折弯钩。“方”字旁中的重笔与横的轻笔形成强烈的对比。右半部分,藏锋写撇折,后翻笔写向右上的短横,渐提笔至收笔处回锋尖笔作小撇,再转折写横。这两个重复的笔画组合,注意轻重大小的变化。然后,顺横的收笔处起笔露锋折笔写出斜点,牵丝至右撇点,再顺势藏锋做长横,中部微弯曲提笔,最后落笔收锋。露锋作竖点,折锋后上提写横折,再急转折作短横收笔。在长横与小撇的节点后,藏锋下笔写长竖,逐渐加重后横向钩出,露锋收笔。此字右上部的重笔与左下部的重笔呼应,左上部的点与“可”字上部密集的笔画呼应。字的左右部均有空白留出,下部的空白较为明显。

旎:藏锋重笔作点,左出锋接笔转折弯下写横,回锋收笔。在横的中后部尖锋入纸作直撇,微回锋收笔。然后,顺笔由轻变重写横弯钩,形成一围堵的不规则空白形状。右边部分先露锋写撇折,轻回锋收笔。后顺势向右上作横折,轻写短横与竖画搭接。在短横的起笔处稍重下笔作长竖撇,中部渐重,尾部稍轻,稍重收笔。在撇的中部下笔写短横,重折藏锋写横,稍露锋收笔。这个字中间部位的空白较明显,其它部分的几个空白点也要密切关注。各个笔画的参差错落较为突出,需对比学习。

锦(锦):藏锋重下笔渐变轻笔作撇,出锋收笔。在撇的起笔往下处作点,出锋收笔。露锋轻下笔写短横,收笔后左下撇出稍重连写第二、第三短横。下一个短横依然如此笔法,只是收笔时回向左上方挑出,笔上移至第一短横处,尖笔作竖,逐渐加重,最后轻提收笔,再速提笔作长挑至偏右上方裹锋写横撇,连笔作竖,收笔尖锋作横折,后重笔连写两横,收笔再重撇出,折回横向轻行笔,作横折弯钩。最后完成一个长竖,露锋收笔,竖的中下部稍重一些。这个字的右上部和左下部的两个大空白是较少出现的,应该加以关注,认真学习。

不:露锋重斜向右下入纸作横,渐提笔至后段顿笔提锋,连带重笔露锋写撇。然后,在撇的中部细笔作斜竖弯钩,回笔带锋横向作点,顿笔收住自然带出。这个字的中间一撇较重较长,既与上面的横形成轻重对比,也分隔形成两边的空白,与字的下部有疏密的对比。横的起笔处和撇的收笔处、横的收笔处和点的收笔处,都有轻微的错落,要细心辨别,认真写出。

羞:露锋作点,迅速收笔出锋向右上牵丝,稍长转折后加重撇向左下,转折后加重作短横,收笔处上翻笔转折作竖,轻提笔收后斜向左上挑出,藏锋连续写横折横撇,撇画收笔处翻转作弯弧度的长横折,重笔作竖后,左上挑出,尖笔写横折再接笔写短横,提笔收锋。此字的起始两个点拉的较开,上虚、中实、下稍虚,这几处的空白及轻重笔画的强烈对比是很经典的,可借鉴运用。

舒:藏锋重笔作长撇,出锋收笔,行笔较快,后部飞白明显。回笔至撇的上部后露锋尖下笔作长点,轻入纸写短横,接着渐行渐重写短竖,再露锋尖笔写第二个短横,渐渐加重回锋收笔,出锋顺写一弯曲短竖,回锋收笔。露锋尖笔作横折后,重顿笔,将短横变成了短横点。露锋重笔写横折点,收笔再回锋撇出,顺势露锋尖下笔写横,重落笔后再逐渐变轻,转折后加重左下撇出,露锋左上挑出。在上部撇的笔画内轻下笔作竖钩,钩出时最重,收笔时稍向下带出牵丝。字的第一笔和右上部最重,其它部分笔画轻得多,这是最后一笔拉长以便求得平衡的结果。

猜你喜欢
行笔顺势收笔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顺势而下”破解程序框图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软硬兼施(二)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一字千进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