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2017-05-11 19:20蒋红群
党史文苑 2017年8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科技创新习近平

蒋红群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创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论断和要求,形成了内容丰富而又逻辑严密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习近平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必须加快科技创新的文化、历史根源和现实需求,并从战略高度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依靠力量、根本原则、现实路径、奋斗目标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答。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对于促进当前与未来中国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科技创新 路径选择 奋斗目标

科技创新在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习近平自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就特别重视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并就此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创新、依靠谁进行科技创新、如何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目标是什么等诸多深层次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一、加快科技创新的三重依据:文化、历史与现实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更要有高度的创新自觉,力争在科技上“创新、创新、再创新”。对此,习近平就“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创新”这一前提性问题,从文化、历史、现实等三个方面作了系统的、深思熟虑的阐述。

首先,加快科技创新的传统文化依据。习近平向来强调“文化自信”,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p100。他从文化历史学角度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思想学说[2]。可以肯定,中国古代科技之所以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同中华民族这种勇于创新的文化命脉与精神基因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不忘本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

其次,加快科技创新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指出,从世界历史来看,“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3]。从中国古代史来看,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2];但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丧失了科技创新的思想意识,中国科技发展渐渐落伍,以致鸦片战争后饱受西方列强欺辱。深刻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4];反之,科技不兴不强则必然导致民生凋敝、国力衰落。

最后,加快科技创新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实力大大提升,某些重要科技领域正在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形势颇为喜人。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5]p120,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在步入增速下滑、产业结构亟需转型的经济新常态后,“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6]。在此形势倒逼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新动力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破解经济新常态中的诸多难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科技创新的基本依靠力量:广大科技人才

按照唯物史观,科技创新属于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于一定科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实践活动。其中,科技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而重要的因素,它的主要构成是以科学家、发明家、科技人员等为主体的广大科技人才。习近平郑重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5]p127“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6]这清楚地说明:广大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本依靠力量,只有紧紧团结和依靠这一力量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推动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客观地讲,当前中国创新型科技人才不足、青年拔尖人才不多、世界级科学家与杰出领军人才匮乏等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习近平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强调要用各种办法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能动性,呼吁广大院士肩负责任,言传身教,通过真帮实扶,为青年创新拔尖人才铺路搭桥。

三、科技创新的根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科技自主创新道路

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是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科技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要想抢占未来国际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5]p121。历史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自始至终都强调:科技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意识到,中国科技事业完全靠外援行不通,也不现实,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艰苦奋斗、独立研发。这才打破了美蘇科技垄断,取得了诸如“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方面创造条件大量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注重科技产品的“中国智造”,提高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

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后发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较容易获得技术引进的益处而带动本国经济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技术开放红利会逐渐式微,而且国外“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7]。对此,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2]当前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的既有格局仍然难以改变,这迫切要求我们团结广大科技人才的力量,从理论与技术上“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2],努力实现从依赖技术引进到依赖本土技术创新的根本转型。

四、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习近平深刻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只有把科技体制改革的火点燃,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8]p63。习近平提出了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几个根本的关键点:

一是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习近平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着手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把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5]p126,努力帮助科学界实现原始性专业基础学科的突破和飞跃,形成基础研究重点跨越、支撑发展、抢占国际前沿的发展局势。

二是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习近平以史为鉴,指出中国历史上虽有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但由于束之高阁,没有和现实生产力相结合,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这就告诉我们,“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8]p55,而这非常需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具体而言,必须“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5]p126,使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能得到有效链接;必须深化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促使科技创新的各类生产要素有效组合并产生巨大的产业效应。

三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体制机制。2013年,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郑重提出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p75的改革新思维,这不仅为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和思路。首先,应当不失时机地推进科技资源配置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使科技资源主要依靠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和市场规则的机制作用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9]。其次,由于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并不能起全部作用,又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其中的必要作用。政府应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驱动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制度环境,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弥补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

五、科技创新的奋斗目标: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其中专门就我国科技创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三步走”的清晰规划与蓝图。

按照习近平的论述,中国科技创新奋斗目标的第一步,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4]。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具有较高创新自觉、创新智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其特征是政府与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产学研合作发达,科技创新有较大回报率,等等。数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表明,未来几年中国将处在以科技创新促成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决定性阶段,必须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2],力争在2020年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国科技创新奋斗目标的第二步,是“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4]。当今世界,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典、芬兰、以色列等国家是全球公认走在世界前列的创新型国家。根据党中央的当前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2030年的10年时间内努力赶超,力争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其具体目标是:届时,中国科技创新将在基础科学、高端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在国际科技领域具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竞争力的一流科研机构,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大众创新创业方面取得质的飞跃,并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中国科技创新奋斗目标的第三步,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4]。习近平深刻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顶层设计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8]p15

这就是说我们,中国科技创新奋斗目标的实现是有阶段、有步骤的。如果说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中国科技创新的近期目标,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中期目标,那么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则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长远目标。

习近平曾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p25毫无疑问,只有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科技事业不断强盛,中国梦的实现才有持久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也是科技强国之梦。梦想高于现实,又源于现实。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空前地加大对中国科技创新各项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正有条不紊地制定、落实中国科技创新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和工作重点,正满怀期盼地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服务体系。我们相信,所有这些正能量的现实因素汇聚在一起,必能加快推进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

[3]习近平.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N].人民日报,2014-06-04.

[4]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6-0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4-08-19.

[7]张杨.总书记到访西安光机所15分钟讲话强调创新驱动[N].人民日报,2015-02-28.

[8]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9]蔡兵.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各类创新资源[N].南方日报,2014-04-24.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科技创新习近平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