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设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

2017-05-13 19:03黄牛武张静任俊桦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三峡大坝实证分析

黄牛武 +张静++任俊桦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走访座谈等方式获取实况数据,着重分析了三峡大坝对坝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经济收入、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在反映三峡大坝周边居民现实生活状况的同时,提出了改善居民生活的具体措施,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三峡大坝;居民生活;实证分析

三峡大坝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水利发电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从1994年正式动工到2006年全线建成,到防洪效益、航运效益和发电效益世界第一的今天,三峡大坝的建设利弊和發展动态一直是人民关注、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以往的调查研究,主要围绕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能力和对生态环境、局部气候、水质地质等方面的影响,关注三峡大坝对坝区周边居民生活状况的研究较少。本文对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走访座谈等渠道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三峡大坝对坝区周边居民生活状况带来的影响,提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具体措施,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深入三峡大坝周边的东岳庙村、高家冲村、中堡岛村、陈家冲村和刘家河村等五个村镇,走访村名87户,发放问卷548份,调研内容主要围绕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营对坝区周边居民在经济来源、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工作、交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为文章的实效性提供了良好保障。

二、结果与分析

1.经济收入转型,旅游缓解就业

(一)居民经济收入方式发生转变。三峡大坝的修建,征用了大量的可耕种农田,农田的减少带来了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方式的第一次变形,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以前的农田耕作逐渐转变成三峡大坝建设。大坝建成全线投入运营后,习惯了打工生活的人们不太愿意再回到以耕作为生的原有生活方式,大量的青壮年村民大多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也因此也迎来了家庭经济收入方式的第二次转型,外出打工赚钱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二)旅游发展带来部分工作机会。2007年,三峡大坝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除大坝主景区外,坝区附近还新兴了黄牛岩、黄陵庙、坛子岭、屈原祠等景点和许多规模不一的游乐场所和特色餐饮,随着到三峡大坝及周边景点的游客大幅增加,以旅游消费为支柱的产业给当地居民提供了部分工作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家中老人、妇女的就业压力。

2.泄洪带来震感,生态环境改善

(一)泄洪引起周边地面震动。数据显示,67%的村民表示大坝泄洪对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长江右岸东岳庙村、高家冲村和中堡岛村等三个村的居民反映,大坝泄洪时会引起周边地面震动,有些房屋的墙壁甚至还因此出现裂缝。村民希望当地政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消除这一安全隐患。相比之下,长江左岸的陈家冲村和刘家河村受泄洪的影响较小。分析认为,泄洪对河流左右两侧的影响程度不一样,是因为水流冲击力度不同,中堡岛村、高家冲村和东岳庙村正好位于冲击水流的前方,而陈家冲村和刘家河村却在侧面,避开了直接水流冲击。

(二)坝区生态环境大有改善。统计表明,80%左右的村民认为,随着大坝建设的完善,坝区附近绿化恢复较好,道路宽敞通畅,路面状况良好,并采用了沿江公路专用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道路安全和环境卫生;同时,87%的村民认为,因为定期清除,坝区江面漂浮垃圾减少了很多,以往垃圾飘满整个江面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人数的日益增多,沿江地带来往人行和车辆逐年增多,车辆污染气体排放和游客乱丢垃圾的现象也略有增加,地方政府正在加紧出台相关管理措施。

3.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增加

(一)生活质量大幅提高。90%的坝区居民表示,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和旅游业的发展,居民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都有大幅提高。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到景区参观等已成为业余生活常态。特别是从傍晚开始,三峡大坝上的灯光会陆续打开,大坝灯火通明犹如火龙横卧在长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大坝的灯光也照亮着周围沿岸,附近村民逐渐形成了傍晚到江边散步的习惯。

(二)宜昌人以三峡为自豪。在调研“您是否为三峡大坝落户宜昌感到自豪”时,超过90%的居民选择“三峡是宜昌人的自豪”。当地也流行这样一句话:“可以不知道宜昌,但不会不知道三峡大坝”。据了解,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宜昌人大多以三峡大坝来介绍自己的家乡。由此可见,三峡大坝带动了当地文化传播和旅游业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宜昌,当地居民为此深感骄傲与自豪。

三、对策与建议

1.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一)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三峡大坝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近几年来到坝区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大坝主景区和游轮观光、截留纪念园、永久船闸等景点深受游客青睐,以三峡为背景的“三峡奇石”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再加上宜昌当选“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和最近年宜昌城市建设的成果,宜昌这个城市正吸引着更多人关注和向往。因而,切合国家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主题,大力发展以三峡为主体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加大宣传力度,以此促进宜昌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

(二)招商引资,投资建厂。宜昌水路交通便利,环境优良,基础建设完备,各方面资源丰富,适合招商引资和投资建厂,发展地方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宜昌稻花香集团成功的范例说明了这一点:稻花香集团从1992年成立“湖北三峡稻花香酒厂”到今天的“中国500强企业”,为宜昌乃至湖北全省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大幅提高了人民经济收入,是湖北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湖北省十大扶贫突出贡献企业。该集团的发展经历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贡献,值得借鉴。

(三)鼓励个体经营,强化职业培训。三峡旅游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三峡大坝附近区域,可以扩散旅游区域,给其他地区带来游客的同时,带来经济发展。在旅游分散地区,可鼓励个体经营,借鉴坝区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周边经济发展。此外,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当地居民职业技能不高,以致附近景点聘用村民较少。可对村民进行适当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村民就业率,改善居民生活,服务社会发展。

2.关注居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

(一)继续落实国家经济补贴。对受三峡大坝泄洪影响的村庄,根据影响程度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帮助受影响的居民改进房屋建设,提高房屋抗震能力,针对部分房屋出现裂缝的情况,聘请专业人员检测裂缝是否影响房屋安全,对出现大裂缝构成危房甚至房屋倒塌的居民,地方政府应提供适当房屋建设资助。

(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落实居民合作医疗和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及时了解家庭困难的群众的生活情况,并给与一定的帮助,对于周边居民在校读书子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奖励考取名校的学生。

(三)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交流。目前居民和当地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之间交流较少。加强政府和村委会与居民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切实反映民声,贴近群众生活,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再者,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家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等问题值得关注,地方政府定期走访基层,关注群众生活情况,尽可能给与帮助和关爱,也正是推行孝道文化的主题。

3.宣传监管并行,促进持续发展

(一)广泛宣传助推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卫生状况的改观,都离不开宣传,现今媒体传播非常方便,媒体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可以借助各方面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以更好的发展三峡大坝及其周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当地的沿江公园一直都在建设中,周边绿化也在进一步扩大,这一方向是非常好的,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可尝试在沿江公园举办文化节或大型系列活动,让更多人关注三峡,关注三峡大坝。

(三)强化环境卫生监管。如今,村村通道路已经建设完成,对村庄房屋建设也进行了一定的规划,各个村也发放了共用垃圾桶,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农村风貌,给当地也给三峡大坝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但对于少量游客乱丢垃圾、被偷等现象,有必要加大景区卫生和安全管理的力度,维护景区卫生和当地居民及游客安全。

猜你喜欢
三峡大坝实证分析
三峡大坝拦截“长江一号洪水”
图说
疏花水柏枝群落调查与保护研究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三峡大坝成长江航运最大拥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