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沿边跨境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05-13 01:38何颖
关键词: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

何颖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带一路”下沿边跨境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

何颖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经济全球化发展,跨境金融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跨境金融合作提供了新机遇。目前沿边跨境金融合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境金融合作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为此,针对问题进行深层分析,提出科学对策,以期使沿边跨境金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带一路”;沿边;跨境金融;发展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在此背景下,我国沿边地区的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跨境金融合作的服务要求。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我国沿边地区在位置、资源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优势,对外贸易步伐不断加快,随之对沿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为促进沿边开放水平的提升,金融带动贸易、投资联动发展的模式不断形成。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金融发展水平、区域协调能力、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跨境金融合作中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

一、沿边跨境金融发展优势

(一)地缘优势

从地缘方面来看,我国在沿边贸易、跨境金融中具有极大优势,具有2万多公里的陆路边境线,与10余个国家相连。就拿云南省来说,拥有4060千米的国境线,国家一类与二类港口一共有20个,内与西藏、四川、贵州、广西相邻,外与越南、老挝、缅甸相接,茶马古道从此经过。现今的云南已经成为了我国与南亚、东南亚贸易往来的主要门户,大湄公河次区域、东盟国家等在此交汇,为跨境贸易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二)历史优势

首先,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跨境贸易合作由来已久,陆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充分证实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史。如云南省作为我国面向东盟与南盟的重要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次,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发展,高层相互访问,促进经济合作。例如,在南亚、东南亚相关合作机制中,云南省积极参与,比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三,我国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程度不断提高,合作领域也得到了扩展。

此外,我国沿边跨境金融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存在起步早的优势。以云南省为例,就体现以下特点:第一,云南省与周边国家人民币的跨境结算额不断增大,在我国九个西部省份中,居于首位;第二,云南省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与周边多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清算协议进行了签订;第三,在泰国、缅甸等国家的中央银行中,人民币已经成为储备货币。第四,云南省资产要素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正不断提升,昆明泛亚产权交易中心、云南产权交易所等相继成立。

(三)金融条件优势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加深,其跨境金融发展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周边各国有着潜力较大的金融市场,政策环境也比较开放。对于云南省而言,在东南亚方面,马来西亚对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有意将本国发展为伊斯兰金融的中心;而泰国是云南省进行对外贸易的第三个合作者,两个地区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已经开展。云南省与越南的贸易不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空间。在南亚方面,印度、孟加拉国等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

二、沿边跨境金融的合作现状及问题

(一)合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机制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与周边多个国家都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经济发展的合作平台已经形成,这为沿边跨境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不断加快金融对外开发的步伐,不断推进跨境金融合作,与周边国家合作建立反洗钱合作工作机制、反假币合作工作机制,跨境人民币流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云南地处GMS、CAFTA、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交汇之处,有巨大地理优势,为跨境金融合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10年CAFTA正式启动,在与我国进行金融合作方面,东盟国家做出了开放承诺,老挝则在银行、保险领域中提出具体的开发承诺。自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开展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使贸易投资更为便利,对“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融资方面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更是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将老挝、缅甸等国家纳入,承诺将2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提供给云南,以促进云南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开拓[1]。近年来,“金融入滇”工程不断开展,云南金融方面的开发招商得到了快速发展,外资银行不断进入云南,如香港东亚银行等。

(二)沿边跨境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金融发展水平不高。相较于国内发达地区,我国沿边地区金融发展的水平大多相对较低,资本市场不够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融资的发展带来了制约。对于沿边地区发展战略,沿边金融、跨境金融支持的力度还有待提升,致使沿边地区实体经济与金融进行联动发展的能力不强,导致融资比例不高,致使沿边地区融资规模相对较小,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难以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资本转化,从而对竞争力造成影响[2]。例如,在外资引入方面,云南省对外资的引入、跨国经营进程比较慢,致使在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方面外资银行的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另外,对本土市场的熟悉度不够,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引入、发展造成影响。

第二,区域协调、互通能力有待提升。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国沿边地区自身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的建设、互联互通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交通、通信等难以满足跨境金融发展的需求。实际上,我国大多数沿边地区都存在该问题,为了促进跨境金融合作的发展,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对联动合作机制进行完善,以促进互联互通能力的提升。

第三,金融生态环境不够完善。我国沿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投资市场健全度不够,法人机构不多,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也比较少,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难以形成[3]。另外,关于金融招商、开放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度还不够,对有效社会融资带来阻碍。例如,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云南金融环境方面还有较大差异,见表1,影响云南金融机构对其金融创新的积极性,致使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还要深入改革。

表1 云南与国内其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比

第四,不稳定因素较多。“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政治局势不够稳定,经济金融的发展速度不快,部分国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社会矛盾,政策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经济方面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危机、争端时有发生[4]。另外,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结构与地位不具有对等性,双边贸易中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不高,竞争与互补之间难以平衡,有较多的贸易壁垒存在。这也是我国其他沿边地区进行跨境金融合作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沿边金融的合作发展。

第五,人才队伍缺乏。在高端金融、管理人才方面,我国大多数沿边地区还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具体而言,金融人才的总量不多,高端人才更是稀缺,且金融人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有研究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伦敦金融从业者有24.95万人,纽约有25.41万人,上海有24万人,而云南只有16万人左右,在就业人数中,仅占0.56%[5]。比如,云南沿边州市有“地摊银行存折”,不正常人民币交易数额比较大,甚至有走私、洗钱等行为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与周边国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完善。

三、优化沿边跨境金融合作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战略

在沿边跨境金融的合作发展中,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极为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点,需从贸易金融联动发展入手,对沿边金融模式进行创新,促进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商品出口向人民币出口转变,使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的结算范围不断扩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积极与中央金融部门协调,建立人民币“走出去”措施,通过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将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交往的限制放宽,并不断进行合作交往制度的创新[6]。其次,对贸易与金融进行联动,逐渐对货币清算、货币互换等协议进行签署,使人民币的清算渠道增多,且更为通畅。对贸易合作进行改革,强化跨境产业链的打造,并对进出口的导向进行相应调整。最后,创建专业的货币兑换公司,提供兑换点办理业务,一般需进行以下四项工作:其一,对全省和周边国家之间资金的合法流通进行维护;其二,对边境贸易的结算进行引导;其三,提供周边货币兑换服务;其四,完善边境金融服务结构对人民币的结算,使其业务范围更为广泛。

(二)创新人民币服务

第一,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范围,银行应积极对境外人民币结算账户进行开设,积极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第二,对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兑换、现钞服务的发展加强管理,使挂牌交易的币种增多。并对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有计划开设,实现境外人民币的借贷、清算与保值,使人民币的流动模式更为丰富,使其留存数量增多、可接受程度增大。第三,扩大人民币与南亚、东盟国家互换的规模,不断完善区域货币互换机制。第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人民币投资、融资方面的合作,境内银行可向境外银行提供人民币贷款业务,对银行境内外联动人民币融资产品的开展进行鼓励[7]。第五,对人民币回流机制进行拓展,在贸易、投资、服务等领域对人民币购售业务有效开展,鼓励南亚、东盟国家用人民币对试验区企业的股权进行购买。另外,对于与相关条件相符合的境外合作机构,允许其将人民币当作计价的货币,以对海外人民币资金进行募集。

(三)完善跨境金融市场

不断对跨境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以促进人民币的回流,主要措施如下:首先,沿边地区需要对银行结算机制进行完善,使其能够在周边国家进行延伸与应用,从而推动本土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其境外国家对分行有计划开设,专门办理人民币相关业务。其次,不断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将人民币外汇、债券市场当作基础,为周边国家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最后,建立区域性跨境汇率市场,促进人民币区域化,在汇率市场建立后,回流而来的资金将不再仅为本地流出的资金,而将成为全国范围内流出的资金。此时,沿边省份可以通过汇率市场回流,得到“杠杆效应”资金,为产业投资的开展提供支持。

(四)优化金融环境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时,需积极将信息支持系统引入,并搭建好信用服务平台[8]。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对地方信用环境与法制环境进行改善,对市场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不断强化政府职能,使跨境金融的相关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境内外跨金融招商。第二,积极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即在内部对跨境金融合作人才进行培养,积极从外部引进高素质金融从业人员。第三,加强学习,使领导干部跨境金融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升。第四,国家需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对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进行协商,为跨境金融合作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另外,国家可适当将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金融交往与合作的限制放宽,为跨境金融合作提供良好环境。

(五)注重开放型工业的发展

为了使人民币跨境结算能够从贸易交往向对外投资转变,需注重开放型工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推动企业“走出去”,以使人民币离岸后可以形成基础资产市场。一方面,需注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对于有实力的国企、民营企业,应该鼓励其通过新建、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形式到境外开展业务,实现产融对接。另一方面,沿边地区的企业可借鉴担保公司运行的模式,为内保外贷与外保内贷等业务提供便利,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六)加强人才培养

在沿边跨境金融合作中,人才队伍是重要的保障,因此,需注重人才的培养。第一,对长期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规划,并不断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出台灵活的引入与培养方案,以组建一支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第二,积极争取人才政策,对国际金融人才聚集机制进行建立与完善,注重国际“千人计划”这一人才工程,从国内、国外引进金融、外贸等高端人才,为跨境金融合作提供支持。第三,采用市场方法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通过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法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并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第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展人才交流培训,对于云南省来说,可依托省内高校进行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设置相应跨境金融专业,以强化跨境金融人才的培养。

总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跨境金融合作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基于此,沿边地区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提供的发展机遇,明确自身跨境金融合作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跨境金融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马翔,李雪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资金融通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1).

[2]褚学力.金融互联互通支持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探索——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6(11).

[3]陈方平.浦发银行发布“一带一路”跨境金融服务方案[J].财务与会计,2015(16).

[4]贾春婷,胡子渊.云南省沿边金融改革的现状、路径与选择[J].现代企业,2016(10).

[5]郭建伟.携手跨境金融合作谱写丝路经济明天[J].清华金融评论,2015(7).

[6]张家寿.东南亚国家金融发展趋势与人民币走出去战略研究[J].桂海论丛,2016(6).

[7]赵理想,叶欢,陈莉莉,等.跨境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与监管研究[J].华北金融,2016(8).

[8]孙建华.互联网金融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J].财经界,2016(32).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2017-01-09

福建省教育厅课题(JAS150851)

何颖(1985-),女,福建惠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跨境金融理论研究。

F832.6;F752.8

A

1673-1395 (2017)02-0082-04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
怎样认识人民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