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2017-05-15 05:49高延玲刘艳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倦怠感职业倦怠急诊科

高延玲,刘艳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高延玲,刘艳

职业倦怠;心理弹性;急诊;护士

职业倦怠是个体所感受到的负性症状,一般指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所引发的过度疲劳综合征,常表现为情感枯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等多方面的综合征[1]。心理弹性是指面对内外压力时,个体激发出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各种资源积极修补、调适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疗、护理工作最前线,也是一个危重患者集中、矛盾纠纷多发的地方。紧张的工作环境、繁杂的医疗护理,使急诊科的护士长期在高压、高负荷的状态下工作,不仅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引起职业倦怠,进而影响护理质量。研究表明,急诊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水平较其他科室高[2]。刘培菊[3]研究指出,急诊护士的累计工作倦怠检出率高达70%。护士工作倦怠及职业认同感下降,会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降低护理工作质量[4]。也有研究表明[5],心理弹性是护理活动中协助护士良好地适应生理和心理损害的一个基本要素。因此,该研究旨在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和心理弹性水平,并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新乡市的三家三级以上医院的急诊科9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5名,女93名;年龄22~46岁,平均(28.56±10.78)岁。其中护士53名,护师32名,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5名。本科学历28名,大专学历50名,中专学历20名。

1.2 调查内容职业倦怠调查表:根据Maslach等[6]修订的职业倦怠问卷修订版(MBI-GS),从情感枯竭、个人成就感低、去人性化三个方面对工作倦怠感进行调研,得分越高感受越频繁。其中,情感枯竭包含5个内容,分3个等级:低分(<11分),中等(11~15分),高分(>l5分);个人低成就感含6个内容,分3个等级:低分(<18分),中等(18~22分),高分(>22分);去人性化含5个内容,分3个等级:低分(<8分),中等(8~12分),高分(>l2分)。

心理弹性量表:根据美国Connor和Davidson[7]编制。量表包含坚韧(13项内容)、自强(8项内容)、乐观(4项内容)3个维度,每个内容采用5级评分。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理论中值为3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越好。

1.3 调查方法调查表发放由各医院护理管理部门进行,共发放98份,收回98份,回收率100%。所有问卷和调查结果均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人数、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急诊护士情绪耗竭维度为(13.18±10.31)分,属于中等倦怠;去人性化维度得分为(13.56±9.08)分,个人低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1.70±13.23)分,均为重度倦怠。各维度不同倦怠程度的发生率详见表1。

表1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及得分情况(n=98)

2.2 急诊护士心理弹性水平急诊护士心理弹性总分为(68.34±12.17)分,总均分为(2.63±0.52)分,低于平均值3分。详见表2。

2.3 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与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及个人低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或P< 0.01)。见表3。

表2 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水平及得分情况(n=98)

表3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r值)

3 讨论

3.1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偏高在职业倦怠中,情感枯竭、个人低成就感及去人性化是衡量的三大指标。该研究表明,急诊护士情感枯竭达到中等水平,而另外2个指标均达到重度水平,说明急诊科护士整体上处于高度倦怠感状态。原因和急诊护士每天要接待不同性质的重病患者,导致一直处于较高的精神压力有关,此种状态极易产生职业倦怠。面对此种情况,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如增加急诊护士的编制,使用经济手段去激励护士等。另外,还可以按照护理操作难易、劳动负荷等给予绩效补贴;每月设置最满意护士等奖项,从多方面去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让护士真正享受到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3.2 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偏低该调查结果与魏雪梅等研究结果[8]一致,原因与急诊护士工作性质、社会地位、职业风险等原因所引起的心理压力比一般人更为突出有关。在测量护士心理弹性的3的指标中,坚韧得分最低。说明护士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的耐力不够,原因可能是急诊护士的工作场所嘈杂,工作强度大,易导致护士负面情绪的产生,进而产生了工作倦怠,进一步影响了护士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因此,护理管理者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弹性拓展训练,深挖每个护士的潜在能力,培养护士的坚韧品格,有效应对急诊中的压力源。

3.3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心理弹性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而心理弹性受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护士的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三大因素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心理弹性得分越低,提示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可以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水平。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倦怠对急诊护士的影响,要定期筛查并及时干预;定期开展关于职业倦怠的小组会议,相互分享经验,帮助护士寻找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另外,应多为急诊科护士提供心理弹性相关知识培训,制定科学的压力释放管理办法,以便及时解决急诊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1]康齐力,周郁秋,胡锋超.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8,22(6):1601-1602.

[2]Hooper C,Craig J,Janvrin DR,et al.Compassion satisfaction,burnout,and compassion fatigue among emergency nurses compared with nurses in other selected inpatient speciahies[J].J Emerg Nurs,2010,36(5):420-427.

[3]刘培菊.急诊护士工作倦怠、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7):39-40.

[4]李莎莎,史平,沈旭慧,等.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的概念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39-41.

[5]Matos PS,Neushotz LA,Griffin MJ,et al.An exploratory study of resilie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psychiatric nurses working in inpatient units[J].Int J Ment Heal Nurs,2010,19(5):307-312.

[6]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7]Connor KM,Davidson J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 Anxi,2003,18(2):76-82.

[8]魏雪梅,何剑,胡定伟.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的现状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384-386.

[2016-10-18收稿,2016-11-15修回][本文编辑:韩松]

R395.6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7.05.032

453000河南新乡,解放军371医院医务处(高延玲),急诊科(刘艳)

猜你喜欢
倦怠感职业倦怠急诊科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