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50 a白灾分析

2017-05-17 00:56李耀东苗冬梅李慧赵梅兰
黑龙江气象 2017年1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日数牧区

李耀东,苗冬梅,李慧,赵梅兰

(1.新巴尔虎右旗气象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300; 2.新巴尔虎左旗气象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200)

呼伦贝尔50 a白灾分析

李耀东1,苗冬梅1,李慧2,赵梅兰1

(1.新巴尔虎右旗气象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300; 2.新巴尔虎左旗气象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1200)

利用呼伦贝尔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0-2010年最大积雪深度、最长连续积雪日数、总积雪日数等资料,计算呼伦贝尔地区1960-2009年各个地区的白灾指数。经过计算,2003—2004年是呼伦贝尔各地出现白灾最多的年份,2000年以后呼伦贝尔白灾有加重的趋势。受下垫面影响,西南部牧区的西旗,50 a出现白灾次数最多,共出现18次,达2.8 a一遇;呼伦贝尔林区白灾出现频次最少。根据呼伦贝尔白灾次数分布图可直观看出,西南部和东南部是白灾的高发区,上述地区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区。

呼伦贝尔;白灾;分析

1 引言

呼伦贝尔地形地貌多样,地域辽阔,主要含有三个气候类型区,即阿荣旗、扎兰屯市、莫旗等三个旗县市组成的农业气候区,西旗、东旗、满洲里市、陈旗、鄂温克旗、海拉尔区等六个旗县市组成的牧业气候区,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牙克石市、鄂伦春旗、图里河镇、小二沟镇、博克图镇等七个旗县市镇组成的林业气候区。

白灾是呼伦贝尔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牧区,白灾又称为雪灾,是指冬季、春季降雪过多,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因积雪掩盖草场使牲畜采食受阻,主要是采食不足或不能采食时发生的灾害。发生白灾后对牧区影响巨大。

2 资料与研究方法

研究资料采用呼伦贝尔地区1960-2009年16个国家级气象台站(图1)近50 a的气象资料,分析白灾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影响,对呼伦贝尔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极为现实意义。

白灾与降雪的多少有直接的关联,对比呼伦贝尔各地的历史资料,可知,在同样的降雪条件下,牧区因下垫面牧草矮小最易成灾,白灾一旦发生对牧区和牧民影响最大,可造成牲畜的大量死亡和牧业绝收等。因此,本文将采用气象要素做为指标,分析出白灾指标,以此做为分析各地白灾时空发生规律,为白灾的预防与减轻白灾的影响提供依据。

图1 呼伦贝尔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分布

白灾一般发生在“坐冬雪”形成之后,呼伦贝尔地区坐冬雪一般在10月末至11月上旬形成,本文主要采用气象地面观测资料来具体分析白灾,降雪量、积雪深度、连续积雪日数等[1-2]是分析白灾主要气象因子,本文利用呼伦贝尔地区多年气象资料,分析近50 a呼伦贝尔地区“白灾”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危害程度,采用的方法如下:

白灾指数表示为字母:HBZ,白灾等级根据连续积雪日数、积雪深度、降雪量、兼顾灾情实际等综合确定,白灾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白灾指数为HBZ,HBZ越大,即白灾越重;Ti为总积雪日数距平百分率;Li为最大积雪深度距平百分率;ti为最长连续积雪日数距平百分率。

白灾等级标准(HBZ):

HBZ≥50%严重白灾

20%≤HBZ<50%中度白灾

-20%≤HBZ<20%正常

3 呼伦贝尔地区白灾特征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1960-2009年呼伦贝尔地区各个地区的白灾指数,进而确定了各地白灾发生的时间与频数。

呼伦贝尔各地白灾在1960-2009年间出现次数最多的年份是2003—2004年,有13个地区出现不同程序的白灾,2008—2009年、2009-2010年分别有12、11个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灾,2000年以后呼伦贝尔各地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灾出现,白灾有加重的趋势。

呼伦贝尔西南部牧区的西旗,50 a间共出现白灾18次,每2.8 a出现一次白灾,出现白灾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呼伦贝尔林区白灾出现频次明显小于其他地区,农区介于牧区和林区之间(表1)。

4 白灾区划

表1 呼伦贝尔市各地白灾频率分布表

利用表1资料,采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进行白灾区划[7-10],由此得到1960-2009年呼伦贝尔各地白灾区划资料,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西南部和东南部是白灾的高发区,特别是西南部的西旗,不仅白灾次数最多,中度和重度白灾次数也最多。可见,呼伦贝尔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区。

5 结论

根据最大积雪深度、最长连续积雪日数、总积雪日数等资料,计算呼伦贝尔地区1960-2009年各个地区的白灾指数,表明:

(1)2003—2004年是呼伦贝尔有13个地区出现不同程序的白灾,是各地出现白灾最多的年份,同时2008—2009年、2009-2010年分别有12、11个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灾,2000年以后呼伦贝尔各地白灾有加重的趋势。

(2)受下垫面影响,西南部牧区的西旗,50 a出现白灾次数最多,共出现18次,达2.8 a一遇;呼伦贝尔林区白灾出现频次最少。

(3)根据呼伦贝尔白灾次数分布图可直观看出,西南部和东南部是白灾的高发区,特别是西南部的西旗白灾次数最多。上述地区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区。

[1]董芳蕾.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白灾灾情评价与等级区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银山,香宝,雷军,等.内蒙古自然灾害综合分区与评价[J].资源科学,2002,24(3),31-35.

[3]周秉荣,申双和,李凤霞,等.青海高原牧区白灾逐级判识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210-214.

[4]刘彤,闫天池.气象灾害损失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4):43-48.

[5]邓子风.畜牧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6]宫德吉,郝慕玲.白灾成灾综合指数的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8(01):119-123.

[7]王希平,赵慧颖等,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60—63.

[8]宫清华,黄光庆,郭敏,等.基于GIS技术的广东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58-63.

[9]张会,张继权,韩俊山.基于GI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5(06):141-146.

[10]吴焕萍.GIS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J].气象, 2010,36(3):90—100.

1002-252X(2017)01-0028-02

2017-1-1

李耀东(1978-),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内蒙古大学,硕士生,工程师.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日数牧区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海南省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