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电台节目的创新

2017-05-18 13:44徐陵
新闻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电台

徐陵

【摘 要】在全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只有不断挖掘自身优势,主动整合新媒体,探索新的时代下受众所需求的内容产品,才能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迎来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全媒体环境;社交媒体;电台;节目创新

全媒体就是综合利用各种形式的表达渠道,比如说文本、地图、声音、光、电等等,它的特点是能够全面、立体的显示出需要传播的内容,它不仅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它同时还包括了手机和其他新媒体等通讯工具,这些表现方式几乎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对接受信息的选择和要求,这是传播技术划时代的飞跃,以往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用户能够如此及时,如此多角度的获取听觉和视觉信息。

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不被淘汰。本文从全媒体传播的特点,传统的广播节目类型的创新,以及社交媒体风格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媒体传播形式的特点

(一)全方位的沟通模式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观众”的概念被另外一个概念取代,那就是“用户”。用户们已经不满足传统的媒体单向传播的手段,而是希望自己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双向互动传播允许用户选择他们最喜欢的节目,同时还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传播现场实时互动。

(二)傳播渠道的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中,内容生产以及选题策划的过程过于单一,每家电台电视台或者报纸,都拥有自己的节目团队。而在全媒体环境下,听众,观众也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在这个时代已不是只有专业的记者才能掌握最新的消息。每一个公民都有发布信息的渠道,这意味着更及时的信息流,以及更广泛更开放的观点可以共享。如今已经有一些资深的媒体人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上制作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了。

(三)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全媒体环境下,媒体的沟通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促使媒体的传播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传统媒体除了要生产制作原创节目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种编辑手段,来积极整合内容,传播属于自己的观点,将其发布在新媒体上,这样通过多媒体的传播,最终形成最佳的传播效果。

二、传统电台节目类型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台正在不断研发新的节目样式,并且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与分享。这些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短小精悍的内容

时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趋于碎片化,因此,广播栏目的创新应该着力于通过碎片化的形式来处理一个个小切点的内容。并且以轻松愉快,具有伴随性的节目基调来吸引听众,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依托全媒体开发时尚音乐节目

近年来,音乐频率在各个主要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获得很大的发展,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获得双丰收。比如上海文广的“动感101”,这家电台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精准的用户定位和优质的用户服务。

该电台用户的年龄定位于15-34岁的青年受众,在节目内容设置中,迎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共同兴趣点,抛出一个话题就能引起相当强烈的群体共振,这使得这家电台迅速在80、90后这样一群思维活跃的年轻用户中传播开来。

其中“音乐早餐”,是由两位主持人搭档合作的一档早间广播节目,主持人晓君、小畅用非常有趣的风格来打造“音乐早餐”,他们了解流行音乐趋势,这档节目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在追求时尚的用户群体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此外,代表了更年轻更时尚的广播频率,其专业的音乐活动策划也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他们成功举办的“东方音乐颁奖典礼”以及其他活动,为这个频率带来近1000万元的广告收入。同时,这家电台还利用活跃的年轻用户创建“动态101”音乐会成员,这是电台的粉丝经济,只要成为会员,就可以享受和明星互动并参与听友会的机会,这些举措吸引了高忠诚度的听众。

三、广播节目的创新举措

根据最新统计,微博、微信平台用户已经达到6亿,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社交媒体拥有自发传播的特点,具有极高的传播率和高参与的性质,广播媒体需要“量身定做”微博平台或其他能够与用户互动的手段。

(一)做精品节目,提高品牌效应

精品节目的回归是今后广播电视节目的一个发展趋势,这是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今天,我们收听央广的“中国之声”、“经济之声”,能感觉到这两个频率没有拉拉杂杂的拼盘式的内容拼接,没有水词泛滥,只有清清爽爽、利利落落的信息传递,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需要的是轻松有趣的娱乐伴随,鲜活丰富的资讯服务,观点独到的新闻评论,以及能释放压力的情感抚慰。其实这些内容都是现在广播所做的,但未来的广播节目想要拥有更高的收听率,只能是靠精良的包装以及精致的内容取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海阳现场秀”,这档节目是由很多个五分钟的内容集合成一个小时的节目,同步上传到蜻蜓、荔枝、喜马拉雅等应用程序,主持人幽默的语言风格,再加上听众熟悉的与节目主题相关的歌曲,诙谐有趣,让听众不由地哈哈大笑。该节目仅仅在喜马拉雅这个APP上就有31000名粉丝。

可以这样说,时下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行政区划覆盖已经不复存在,广播将从媒体人主导式的线性传播转为听众主选式的仓储式传播。不再是我播什么你听什么,而是你想听什么就可以听到什么。在浩如烟海的广播节目中,如何让节目被听众锁定?答案只能是做精品节目。

(二)以优质的内容做支撑

从古到今,听故事这个喜好是人们恒久不变的,而“关注人的故事”是如今受众最买帐的节目。能不能讲好故事,将成为评价节目团队的一个重要指标。广播媒体无法做到几十个人的团队来打造一个节目,但是我们可以把要服务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包装起来,这样,听众才有兴趣听下去。2013年中国第一个社交媒体的微剧比赛值得一提,浙江交通广播电台是这场赛事的组织者,平均每一个故事5-6分钟,用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一个故事给自己心灵带来的感动与愉悦,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人的创新举措之一。

2013年底,中国之声官网网络平台推出了一个“每天为你读诗”的计划,诗歌的魅力是永恒的,这档短音频节目制作细腻,不到三分钟时间,不仅由著名的播音员亚昆,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以及其他各个频率的知名主持人共同为听众朗读诗歌,同时也有普通的诗歌爱好者参与,“为你读诗”收听量平均每天超过六万次,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

另一个例子是2014年杭州广播新闻频率(FM89)在微信平台上推出“杭州最好的老师评价”活动,文章里有参选老师美丽的生活照和先进事迹等等,参与这次活动的用户数量达到65518人,参加投票的人的数量也超过20000用户。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所经历的,是一个由传统广播媒体向未来无覆盖边界的媒体转型过渡的时期,只有面对不同需要的听众做出精准的定位,以及真正意义上的窄播,才能让我们被未来的受众所接受,才可能在数以亿计的全国广播受众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高咸勤.全媒体语境下电台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以福州电台音乐频道节目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24).

[2]李艳.全媒体传播形态下电台节目的创新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3).

[3]曾军辉.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4]常新月.全媒体时代下《中国之声》的媒介融合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5.

[5]黄旭,宋娟.全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反思——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13).

[6]李宝玉.从中国之声看中国内地新闻电台的转型与走向[D].西北大学,2011.

[7]周琳蓉.省级音乐电台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

[8]张强,侯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全媒体背景下电台节目的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2(8).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电台
鼹鼠电台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只播鸟叫的电台
台湾地下电台为何屡禁不绝
荔枝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