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微探

2017-05-18 08:20戴兵
教师·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微课程实施方案高中语文

戴兵

摘 要:微课程是国家近年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同时由于开发时间短、缺乏专业的相关经验指导,微课程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从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尝试构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實施方案以便给高中语文教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构建;实施方案

在网络时代,微课程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别是随着移动终端应用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一、微课程的概念及其特点

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构建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创的。其优势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内容少,效果立竿见影,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碎片化、不系统,而且不适于长期教学,只能作为教学辅助。

二、语文微课堂的几种构建模式

1.以幻灯片为载体创设微课程

幻灯片具有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Flash、表格等多元素融合为一体的特点,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方式。在微课程中,对幻灯片的制作要做到突出重点、文字简练、动画图像优质等。

2.以情景剧为形体创设微课程

与幻灯片教学相比较,情景剧更能带动课堂气氛,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死气沉沉的氛围。

三、微课程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实例

对于《雨巷》一诗,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发掘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师在课件设计时注意课件文字不要太过密集。比如,在开讲之初可放映一张雨中江南小巷风景的幻灯片,然后让学生默读之后再提问:“江南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多雨。”接着教师代入诗歌讲解:“一到多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人的心情不由得也是‘湿漉漉的,雨能带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在读完诗歌后根据诗歌整体意境可以很快回答:“带给人一种忧郁、哀伤的感觉。”教师接着再问:“那诗歌中的意境美在何处呢?”根据诗歌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学生很快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那么为什么丁香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呢?教师可指定学生根据提前预习的内容进行回答:“丁香,春季开花,密集成圆锥形,有淡雅细尘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艳冷,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诵,古来已久。”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诗歌的意境美就有了一个鲜明的体会了。然后从诗人的情感上进行赏析: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在一片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中,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从雨巷中袅袅走来。那么这代表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诗人的生平事迹自由讨论,最后教师总结:丁香姑娘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通过她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沥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以及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可“自导自演”,须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从诗人的写作手法上领会诗歌的主旨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微课程的构建实施与探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首先,针对此项课程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次,提出了以幻灯片为载体和以情景剧为形体的创设微课堂的两种构建方式。最后,主要针对高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当中比较详细的举例进行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予相关的高中语文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刘 杰,徐 舟.浅探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课外语文,2016(2).

[2]齐婉萍.“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区)

猜你喜欢
微课程实施方案高中语文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