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中老年抑郁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2017-05-18 17:14张伊何祥云史露露郑铮
科技视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孤独感中介作用抑郁

张伊 何祥云 史露露 郑铮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中老年抑郁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编人口学量袁、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孤独感量表(UCLA)对76名45-70岁的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抑郁状况有显著差异(F=4.247,P<0.05);②不同家庭适应性类型的抑郁状况有统计学意义(F=3.443,P<0.05);③抑郁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r=-0.384,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1),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r=-0.576,P<0.01);④孤独感在抑郁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中老年抑郁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显著相关,且孤独感在抑郁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抑郁;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孤独感;中介作用

国内研究表明,2000-2012年社区人群中老年抑郁的检出率为22.8%。老年抑郁年平均死亡率为10.6%,抑郁患者死亡风险是同龄非抑郁老年人的2倍。家庭亲密度反映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相互支持的程度,家庭适应性是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抑郁显著相关。此外,孤独感也是中老年人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拟探究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中老年抑郁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中老年抑郁的有效预防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实现中老年抑郁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有效降低中老年抑郁的发生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5年7-8月期间,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江苏省南京、无锡、淮安市的五个社区中的100名中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人组标准:①年龄在45-70周岁;②无抑郁症诊断病史;③意识清楚且自愿配合完成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6份,其中男性36名(47.4%),女性40名(52.6%)。平均年龄(52.33±8.01)岁,45-50岁47人,51-60岁18人,61-70岁11人。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自编人口学量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2)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由Siredff于1977年编制。该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4级评分,总分在16分以下为无抑郁症状,17-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以上有抑郁症状,25分以上为由严重抑郁症状。CES-D中文版的信效度均良好。在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为0.919。(3)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由费立鹏等人在1991年修订,本研究中要求被试者按家庭目前的实际状况回答。包括2个分量表:①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②适应性,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量表共30个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根据这两个分量表的得分可以将家庭亲密度分为松散、自由、亲密、缠结4种类型,将家庭适应性分为无规律、灵活、有规律、僵硬4种类型。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2。(4)孤独感量表(UCLA):共20个条目,含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每个项目为四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孤独感程度越高。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3。

1.2.2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个别施测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指导被试自行填写或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后按照被试回答客观记录。施测时不限时间,填写完成后,问卷当场收回。

1.2.3统计处理

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逐步回归分析和LSD等统计方法。

2结果

2.1中老年抑郁状况的人口学因素分析

2.1.1不同年龄组的抑郁评分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7,P<0.05),且两两比较结果显示51-60岁组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45-50岁组,见表1。

2.1.2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居住情况的抑郁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和居住情况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各类型问的抑郁评分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各类型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2,P>0.05)。四种家庭适应性类型的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3,P<0.05);采用LSD法两两比较法对四种家庭适应性类型的抑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规律型家庭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有规律型家庭(P<0.05)。见表2。

2.3抑郁、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运用积差相关分析得出抑郁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r=-0.384,P<0.05),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1)。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显著负相关(r=-0.576,P<0.01),见表3。

2.4孤独感对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抑郁的中介作用分析

按照温忠麟等人建议,采用逐步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见表4。结果显示:(1)以孤独感为因变量,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P<0.01);(2)以抑郁为因变量,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为自变量时,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P<0.05);(3)以抑郁为因变量,家庭亲密密度与适应性和孤独感为自变量,孤独感的回归系数显著(P<0.0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回归系数不显著(P>0.05),因变量抑郁和自变量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当在它们之间加入中介变量孤独感之后,抑郁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之间的回归系数明显降低(偏回归系数绝对值从0384降低到0.076),因此孤独感在抑郁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3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抑郁得分差异显著,其中51-60岁组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45-50岁组。但是并没有出现随着年龄增大,抑郁得分增长的现象。这与章虹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55-59岁组的抑郁评分显著高于60-64岁和70-75岁组。可能原因是51-60岁属于中年后期到老年早期的过渡期,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都是即将退休或刚刚退休,面临着社会角色的改变和地位的下降,社交范围缩小。可能是生活状态的突然改变。使他们难以适应,从而产生抑郁情绪。有研究表明,空巢老人感受到的来自家庭的支持减少,会加重其无用感和失落感。所以另一个抑郁的可能原因是这一年龄段的中老年人也会面临子女成家,从原本的家庭中脱离出去,与子女的情感联系减少的问题。本研究中不同居住情况的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这与郑铮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原因是本研究中被试数量较少且被试群体存在差异,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表明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抑郁均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与邓丽芳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越高,孤独体验就越少。宋爱芹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孤独感越强,抑郁分越高。孤独感是由于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不足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主观体验。本研究还证实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一致。四种家庭适应性类型有显著差异,无规律型家庭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有规律型家庭,既往研究也表明家庭适应性对抑郁情绪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有规律型家庭适应性水平高,有较好的内部组织性,而无规律型家庭适应性水平低,缺乏组织性,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

本研究通过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不仅直接影响中老年抑郁,而且还通过孤独感起间接作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低,说明家庭成员间情感联系不紧密,在遇到困难时,家人不能给予情感交流与支持,家庭体系也不会随着不同情况作出灵活的改变,个体容易产生孤独感等不良情绪,而孤独感与抑郁相互影响,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率增加。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在中老年抑郁的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中老年人家庭环境的关注,鼓励中老年人遇到问题时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家人应多给予他们情感支持与帮助。通过提高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降低其孤独感,有助于提前预防中老年抑郁的發生。阳中华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支持能有效预防老年抑郁。另外,这一结果也可应用于对中老年抑郁的心理干预工作,关注抑郁患者的家庭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干预与治疗,指导其提高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以此改善抑郁症状。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孤独感中介作用抑郁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