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17-05-18 20:16王梅珍
教师·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王梅珍

摘 要:在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讲解美术中所涵盖的思想道德,环保意识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作用,阐述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具体措施,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环保意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学校的课堂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前提,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逐步提高社会的整体环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思想,从日常的生活中着手,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帮助小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环保意识。

一、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美术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不但涉及美术专业知识,同时也与社会整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讲授环保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环保与教育的有效结合,将环保意识推向教学的各个层面。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欣赏众多的美术作品,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学习跟动物有关的创作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作品中各种动物的生存现状,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讨论保护动物的各种方法,激发他们从小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高对环境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结合故事、录像、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同时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渗透环保知识,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例如,在美术课堂中经常会使用绘画本以及铅笔,部分学生一旦画错,就立马撕掉重画,经常出现浪费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小学生形成节约的良好品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循环利用的习惯,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收集废旧材料,改变学生不良习惯

在美术作品中有众多的艺术品是来源废旧材料的再次创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垃圾。如果将垃圾再次利用便成为了材料,合理利用、稍作改造,经过装饰后部分垃圾就可能形成精美的艺术品。收集废旧材料不但能够减少环境中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创作的可能性,最终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小学生对艺术的创作灵感。

四、运用绘画创作,宣传环保重要性

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视,保证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识。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添加环保意识的元素,让小学生在课堂环境的熏陶中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自身的环保意识。此外,教师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创造一些与环保题材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对环保的重视,将环保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减少生活中对材料的浪费,在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中创造艺术作品,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真正融入自然环境中,让小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小学生整体的环保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