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程的几点探索

2017-05-18 08:06蒋文明杨志新
科技视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研究方法心理学

蒋文明 杨志新

[摘要]本文阐述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中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的一些做法与思考,希望为当前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参照。

[关键词]实践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我系关注的一个重点方面,在这方面我们构建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而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环节中,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门综合性方法类课程,作为一门方法类课程,它强调运用基本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长期以来,国内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在教学方面,一直存在着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的复杂性,它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就教师的教来说,实践与操作环节的精心安排可能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而在国内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一般限于培养计划学时以及课时量的限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而实践与操作课时不足。在学校的支持下,我系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验,从2015年开始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计划中正式设立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程,进一步加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提升该课程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1课程定位

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从课程体系上,它属于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它单独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它需要基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课教学,是理论向实践延伸的产物,是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而开设的。另一方面,它应该具备实践性的重要本质,即,它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等环节,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實验操作与应用实践的技能,初步具备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分析评价他人的研究报告,能够自己设计完整方案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此,实践课程的内容与教学设计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内容

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聚焦于各个方法的应用,包括各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一般的问卷与测验法,心理统计方法等。从课程的逻辑体系来说,具体方法的讲解不能为了“讲方法讲方法”,而应该贯彻“问题解决的思路与导向。我们的做法是设计一个个具体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问题会对应着相对来说更为合适的研究方法。因此,方法技术手段说的是心理学的各种具体研究方法,而更上位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专业思维。

具体来说,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考虑如下几个基本方面:

第一,整体心理学研究的体系,例如完整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研究流程从发现问题人手到设计方案,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一直到研究实施以及论文报告撰写到发表。这个完整的流程以及每个部分在学生头脑中的真正理解与渗透,是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或课题研究来展开。

第二,核心内容: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的训练是正确选择与使用研究方法的前提。而不同的研究设计与不同的研究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必须向学生阐述清楚。

第三,各种具体方法及应用,从实验方法、测量的方法,问卷方法到统计方法。从侧重的具体方法来看,主要涉及实验与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法),问卷测验类(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以及相应的统计方法,各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实践课来灵活选择灵活开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增强对这种方法在应用方面的理解。从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来说,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主要结合行为实验平台,行为数据采集平台(eprime),行为观察与数据分析平台(视频音频设备),眼动仪,脑电设备。从涉及到的数据分析方法来说。除了各个仪器设备自带的数据分析方法,还有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等)。

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深知操作与实践一定是其本质特点,但操作与实践不是孤立的,不能为了操作而操作,一定要在操作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核心的思考问题的思维理念。因此,实践环节的实验到观摩,一定是围绕着一个个具体的研究课题或项目,让学生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结合具体的仪器设备去完成。从研究的课题来源渠道,第一是教师制定的研究课题,第二是学生提出,与老师讨论后通过。为了保证这些选题的质量,这些题目是经过反复讨论与论证后通过的。

从这几个部分的相对关系来看:第三部分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它占据的课时量最多。教学形式也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以及学生观摩为主,特别是眼动仪、脑电仪这些科研类仪器需要学生系统的学习、操作才能驾驭。此外,测验与问卷编制的具体技巧,这是需要通过课题训练来达成的。而第一和第二部分是各种具体方法在实践时必须贯彻的内在理念或学科思维,它在实践课程中虽然占的课时量不多,但是它引领着实践环节,是各个具体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灵魂。

3课程教学与考核

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程的定位决定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实践素养是目的。因此,课程的考核也是参照实验类课程的一般方式,即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学生参与各个实践课程环节的表现,期末成绩为学生的设计作品质量。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察学生在日常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表现,采取教师判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而期末成绩则采用研究小组独立完成研究的质量水平来判定,在2015年-2016学年的上学期,所带应用心理学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名学生。分成的研究小组从第三周开始,开始围绕着特定的题目开展研究工作。这些特定的研究题目由学生与教师在前三周时间里讨论后确立。为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每组学生将会围绕着研究问题独立开展一个研究,完成研究的完整流程:从查阅文献、阅读文献,讨论研究方案,选择什么研究方法,数据如何收集与统计,结果整理与论文撰写。为了鼓励学生的科研热情,我们会选择部分优秀的论文给予发表。部分小组的题目和主题会被鼓励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推荐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其它科研类项目。从目前来看,这一举措对于提升学生科研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用。

4几点注意事项

4.1如何保证选题质量

如何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的研究问题是有价值的?一个好的研究问题从哪里来,这本身也是方法实践课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在实践课的环节中加入了文献阅读的环节。围绕特定的研究课题,教师讲授基本的研究方法与范式,而新的、更为合适的研究范式与操作可能会出现在最新的文献中,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献、自学理解。在研究方法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如,实验法,记忆领域,知觉领域都有很多不同的研究问题,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接触最新的研究论文文献,可以让学生“站得更高”,减少“学无所用”的困窘,能够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将实践更好地与理论结合。

4.2提倡小组合作,学以致用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作品。让每个组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个具体研究问题,系统地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全流程。这项举措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性,也很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实践课程中,如何保证课题小组真正的运转,每个组员都能认真投入?为此。我们采取了灵活的评价机制。对于每个学生,它会获得三个方面的分数,自评,教师评价与来自小组成员彼此匿名评价。三个方面的分数经过一个公式计算,这一公式也经过实践的检验被认为能够有效地提升组员积极性。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大大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操作性与挑战性,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升,个人能动性得到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这几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评价来说,应该来说是不错的,平均综合评价分数都在94分左右。

以上是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课程体系中开展的一些做法与思考,希望在与同行的交流与自身的教学研究中,努力提升我校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我系的本科生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研究方法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