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5-19 18:38储慧红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摘 要】 文章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以多种方式,深度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固本正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名;深度挖掘,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大力弘扬,丰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形式;科学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深度结合。

【关键词】 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继承和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文化传统,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这一思想就体现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及“以和为贵”这些词中。国家富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史记·李斯列传》写道:“李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自古以来,广大百姓一直盼望能过上小康生活,能在富强、文明、无战争的社会生活,并为此长期不懈的探索。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出现过繁盛的历史时期,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等。传统中国治国重视民本,体恤民情,把人民看成既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水。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崇尚文化,历来主张宽容、平和、兼收并蓄、吸纳众流,传播文明。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會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它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的诉求和期待,也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同样借鉴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比如“天人合一”、“隆礼重法”、“允执厥中”等。《中庸》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就是要求天人合一。还有春秋时期“法布于众”、郑国“刑书于鼎”,强调了法制的规范和公开。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体现了人乃至自然界各种存在应该自由平等和谐共处的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公民个人层面上讲的价值标准,这也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而久远的美德。“爱国”是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信念,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都感动古今。“诚信”最早来自于儒家思想,《论语·子路》中讲:“言必信,行必果”。“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铸就中华民族诚信的人生坚守。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现在也不过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仁”指的就是要善待别人,就是所谓的“友善”;“义”就是指的在处理事时一定要尽心尽责,也就是所谓的“敬业”。

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思想之源取之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人生哲理和道德精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对我党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党强调一定要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最善于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时的中国实际相结合。他曾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要求共产党员要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总结者。为什么毛泽东把这两人放到一起,这不难理解,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而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教条主义,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历史优秀文化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和自觉。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的论述在历代党的代表大会上要求的更加具体,比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十七大报告讲“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他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党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断,对丰富、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2、价值观的自信可以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

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而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就是为了正本清源,强调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魂,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要增强文化自信,特别是价值观自信。从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打倒一切权威,到文革“全面反传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伤害甚深,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曾经迷失方向。从国外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分化图谋从来就没有停止,他们以他们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衡量甚至是恶意歪曲、贬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中华民族与文化在世界上延续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影响深远,我们应该向世人乃至世界展示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丰厚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文化成果。

三、多种方式,深度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

1、固本正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名

曾有人把近代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概括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一是五四时期的看不起。当时的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采取激进的、批判的和反传统的态度。比如鲁迅说中华文化五千年是一本书,这本书满篇都讲仁义道德,最终从字缝里读出了两个字:吃人。当然,他们的本质也是对国家爱之深,责之切,以之启发民智。二是文革时期看不到。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更加持一种批判态度,提出“打倒帝修反、批判封资修”,其中的封即指封建思想,但当时把中华传统文化都当成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一块倒掉了。三是现代社会看不懂,现在能看懂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已经少之又少,相反看不懂的人很多,这样就很危险。因为看不懂,不了解就会失去对文化的传承。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敬重的思想。中国梦的实现最终要体现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上,如果中华文化没复兴,那么民族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难以现象的。

2、深度挖掘,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创新

要使中华传统文化繁荣与发展,必须对它转化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朝气蓬勃,就需要把握好转化与发展、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使其有机的融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的坚实之基。只有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有效的创新和转化,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活力,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机养料,才能发挥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以,要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丰富的时代涵义。

3、大力弘扬,丰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形式

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再脱离现实生活,就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宣传,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平易通俗,易于接受,使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书本、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广大学生普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相传下去。這就需要建立相适宜的机制和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具体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丰富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让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规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融入社会中,让人们在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去遵守。

4、科学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深度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虽然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要它发挥作用必须把它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发挥作用。儒家思想里的“行”“躬行”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改造世界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之间,有着某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所蕴涵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并为人们选择和接受的思想文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_6.htm.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 (宋)卫湜 撰,杨少涵 校理.中庸集说[M].漓江出版社出版,2011.

[4] 郭竹平译注.论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吴德伟、刘少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作者简介】

储慧红,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县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