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创新

2017-05-23 10:13陈菊娟李振宇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治安治安管理

陈菊娟+李振宇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公安机关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必须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模式,解决当前发展中社会治安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我国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三峡库区为调研对象,总结和提炼了当前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治安管理;社会治安;治安防控机制

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纪工程——三峡工程的主要所在地,三峡库区的19个区县中,重庆市就占了15个,这里也是三峡开发性移民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重庆市相关部门面对库区复杂的治安现状及问题,围绕“强防控、压发案、提高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坚持抓巡防、打基础、强保障,优化社会面警务运行机制,形成了“社区警务机制化、治安管控多样化、巡防工作扁平化、服务群众精细化”的工作格局,创新了一套由点到面科学、立体、有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三峡库区社区警务工作的创新

为了促进社区警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再发展,重庆市三峡库区所在区县大力加强基础建设,深化群防群治工作,多措并举助推社区警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六项机制”,创造社区工作新活力

三峡库区所在区县公安机关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创新,总结提炼出六项机制——勤务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选拔机制、保障机制为支撑的社区警务新模式,对社区民警从勤务上严格规范、从方法上悉心指引、从动力上有效激发、从后勤上充分保障,鼓励社区民警为做好社区工作多思考、多实践,多出主意、想办法,给社区警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一,三峡库区所在区县公安分局对派出所勤务管理机制和勤务运作机制进行了改革,以一个勤务组为单位,社区民警根据本辖区具体情况实行弹性工作制,全面承担辖区的执勤、巡逻防范、接出处警的勤务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访查、管理防范等工作,以夯实基础业务。通过勤务机制改革,彻底解决“猫鼠”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建立健全了以巡查巡防为主业的派出所勤务机制,实现了勤务运作机制由“所内待命型”向“警区实战型”的转换;第二,建立以警组负责为主体的勤务民警与社区民警联勤协作机制,实现由“松散型”向“合力型”转变,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社区警长或负责人不参与值班、家教式点对点培训社区民警,通过评选“社区之星”以及对提供破案打击线索的社区民警追加工作经费等措施,为社区民警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有力地调动了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民警专职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打造示范警务室,构筑库区社区工作新阵地

为了打造好社区警务室,三峡库区所在区县公安分局在对现有警务室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集中打造了一批示范化警务室。各示范化警务室除了具备普通警务室所具有的功能外,更加强调与辖区区域特点相联系并能够拓展的相应功能,形成自己的“特色”。示范化警务室所形成的巨大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宣传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警民联系、促进了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成为了社情民意采集点、安全防范宣传点、矛盾纠纷化解点、社区群众服务点。

(三)开展“库区社区民警大比武”,磨练社区民警新技能

针对目前库区所在区县公安局派出所社区民警中老警少、新警多、熟手少、生手多的现状,为了提高全体社区民警的工作技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战的目的,相关区(县)局整合相关警种,经过初赛、复赛阶段,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社区民警岗位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从实有人口管理、案件回访、巡逻防范等角度,考核了社区民警对业务工作知识、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辖区情况的熟悉程度。通过考核和交流,社区民警的工作热情大大提高。

(四)举办“库区社区民警座谈会”,拓展社区工作新思路

为进一步推动库区社区警务室建设、了解社区民警的全面工作,相关区(县)局召开大片区社区警务工作座谈会,公安局领导以一个普通民警的姿态与社区民警沟通、谈心,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分享从警工作经验,解答民警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帮助拓展社区工作的新思路。

(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库区社区民警新典型

为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结合社区民警评先创优机制,以“社区之星”、“向人民报告”演讲活动和各类技能比赛活动形式為载体,评选出先进典型,使那些素质高、干得好、群众满意的社区民警脱颖而出,树立典型导向。并通过互联网跟踪宣传报道社区工作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了比着干、争着干的社区工作活力。库区公安机关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社区民警和“联勤联控”、“网格化巡逻”、“五个一”工作法、“三种语言”工作法等社区工作典型经验。

二、库区流动人口管控工作的创新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有效管理,库区公安机关将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和推行流动人口动态化管控的新模式。

(一)创新流动人口源头管理机制

在“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基础上,增加“以网管人”和“以人管人”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守楼护院、楼长组长等治安积极分子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以人管人”,依托相关部门各种网络平台,前移工作端口,挖掘信息效用,强化“以网管人”。通过抓住人、房、地、业、网等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从源头上增强了掌控力,把握了人口流向的动态,做到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

(二)创新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

为了全面管控库区流动人口,公安机关采取了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相互配合的措施,打破以前管控的封闭状态,拓宽工作视野,突破人为界限,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优化组合、高度共享、充分应用,释放了区域警务协作的最大效能。流出地公安机关对本辖区外出务工时间较长的重点年龄段流动人口,积极开展身份核查工作,属于工作对象、高危人群、经济反常的人员,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给流入地公安机关;流入地公安机关对本辖区流动人口,定期向流出地公安机关反馈其经济收入、现实表现、违法犯罪等情况。通过协作双方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实现了对流动人口真实的、动态情况的有效掌控,为预防和打击以地域为纽带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三)创新库区流动人口责任管理机制

一方面以抓派出所辖区出租房屋管理为抓手,认真落实“谁出租、谁负责”的管理机制,通过明确房屋出租人职责、统一制发承租人登记册和派出所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责任状等措施,增强对流动人口出租屋落脚地的掌控;另一方面,根据建筑工地、餐饮娱乐场所等用工单位雇用务工人员情况,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原则,实行用工单位担保负责制,由用工单位指定管理员,专门负责本单位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工作。通过增强房主和业主法律意识,落实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做到“房不漏登、登不漏人”,细化并落实了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

(四)创新库区流动人口追逃机制

充分利用警务网络平台,对检查登记的流动人口一律采集情报信息,并与公安网上暂住人口信息库、工作对象信息库和在逃人员信息库认真碰撞核查,通过逐人落实网上比对,加强网上人口在线跟踪的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网上逃犯、及时打击违法犯罪人员。今年以来,分局通过日常检查、网上比对、信息研判等方法,捉获了多名网上逃犯。

(五)创新库区流动人口清查机制

在充分发挥各社区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坚持按照日常清查和集中清查相结合的办法,在提高流动人口登记率、比对率上下功夫。通过派出所警务区民警带领警务文员每天入户调查,每周开展一次清查和不定期开展集中统一行动等措施,不间断地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排查、清查、盘查行动。同时,加大对各派出所辖区劳务市场、出租房屋、行业场所、重点人员聚集地以及外来人员流动密集场所的清查整治的次数、力度和强度,对流动人员做到“知去向、知居所、知动态”。

(六)创新库区流动人口督检机制

一方面,库区公安机关部署派出所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重点区域流动人口动态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地研判人口流动的动态信息,组织专门的督检人员,每周在网上进行督检,每月抽查、倒查并及时通报督检结果;另一方面,坚持把社区民警作为组织社区治安防范、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责任人,将社区民警从派出所日常值班备勤、案件侦办中解脱出来,由社区民警负责本社区警务文职人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在人口管理、治安防范、信息收集等工作方面的考核,以考核问效益,提高了流动人口管控的效率。

三、库区巡逻防控工作的创新

公安机关按照“警情导巡,情指联动、指巡合一、巡处一体”的指导思想,以扁平指挥实现精确调度,以警情研判指导库区巡防实战、以网格防控确保巡防实效、以督检考核提升巡防效能,全面优化社会面警务运行机制,形成巡逻防控的强大合力。

(一)以警情研判为指南,提升打击防控“精确度”

库区各区县公安机关主要领导主持每周召开警情研判会议,对辖区社会治安状况进行动态掌控和即时分析。通过警情研判周报、月报,掌握犯罪规律、特点,分析犯罪动向,预测发案趋势,提升打击、防控的指向性和精准度。通过强化区县、各派出所辖区两级警情研判机制,及时调整巡逻力量和防控重点,切实做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巡逻跟着发案走”,真正让警情分析成为库区警务工作的指南针。

(二)以网格布警为支撑,实现巡防战果“最大化”

构建“一网三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 、统筹“点、线、面、片”的动态化网格巡逻防控体系。一方面,库区各区县公安机关集约派出所、社区、交巡警、便衣、特警力量投入巡逻防控工作,采取着装巡逻与便衣民警蹲守相结合,做到面上有巡逻、点上有蹲守、重点有盘查,实现“在巡逻中盘查、在巡逻中抓现,在巡逻中控制”;另一方面,通过社区民警带领巡防队员、楼栋长、物管、保安等巡防力量巡逻,强化对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着装巡逻,同时加强入户走访,强化信息采集,着力发现线索,有效支撑实战。

(三)以督检考核为抓手,确保库区防控工作“见实效”

第一,领导带头,示范引领。库区公安机关领导带头并指导开展巡、打、研、督各项工作,通过正确处理巡逻处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摒弃“重过程轻成效”的观念,避免研判与实战脱节,杜绝盲目巡逻、机械巡逻。第二,细化考核,刚性制约。把发案下降和侵财案件打击比作为刚性指标,考核各单位领导,把提高现场抓获率、降低街面现行犯罪发案率、巡区治安秩序良好作为考核各单位巡逻防控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第三,一线督检,确保实效。库区公安机关领导带队采取明察暗访、设置警情、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一线进行督检,引领各级责任人员深入一线抓督检,亲力亲为抓落实。同时采取视频点调、双向签到、实地检查、督查暗访、定期通报等方式,通过强化督检,确保巡逻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四、服务群众工作的创新

(1)畅通警民沟通渠道,积极方便群众办事。为了积极方便群众办事,库区公安派出所设立了社区QQ警务室,及时将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做法融入虚拟社会管理中,不断丰富群众工作手段。社区民警通过QQ群与辖区群众和单位进行网上交流,并提供法律咨询、户籍管理、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等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得到第一手资讯、第一手服务,实现了网上网下有机互动,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了社区民警与群众点对点式的交流和服务。

(2)打造最赞网络线下活动,构筑市民心理平安防线。为了全方位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加深警民沟通,库区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民意导向服务社会的平台。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和公众参与方式,坚持“网上互动,网下行动”的主旨,精准塑造服务定位,每月推出“圆梦警队”系列主题活动,潜移默化中构筑起市民的心理平安防线,润物无声间传递出正能量,探索出一条新媒体环境下警务群众路线的新路子,得到网络运营商、媒体和广大网友的高度认可。

(3)深入开展“五个千家万户”专项活动。库区公安机关坚持不断落实服务群众举措,细化为民便民措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开展了“五个千家万户”活动,即“走进千家万户听民意,巡进千家万户保平安,防进千家万户保稳定,帮进千家万户解难题,宣进千家万户赢效果”,创新推出了“五项承诺”:“局长手机,时时在线;警民恳谈,月月都有;社区民警,轻松预约;有警必接,处警必果;有问必答,有诉必查。”五项承诺在网上公开后,多家媒体官方微博相继转发,得到市民普遍好评。

通過一系列举措,三峡库区公安机关集全警之力,聚全警之智,创新了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倾力打造了管理更人性、服务更贴心、办事更便利的服务民生品牌,不仅全面强化了民警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也着力提升了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作者简介:

陈菊娟,女,教授,重庆警察学院治安学学科带头人,治安系副主任;

李振宇,男,讲师,重庆警察学院治安系教师。

本文为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项目《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后期治安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stc2013jccxA006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治安治安管理
不容忽视的治安管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的接引与疏漏
新形势下推行治安管理社会化的问题研究
利益分析视角下社会治安管理创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