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药棒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7-05-25 00:37李迎真张清松尹建平安军明杨晓波周柏宇陈柏书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颈源中医院电针

李迎真,张清松,尹建平,安军明,杨晓波,岳 瑜,王 璞,周柏宇,陈柏书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广东 深圳 518133;2.陕西省西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陕西 西安 710021)

观察与研究

电针配合药棒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李迎真1,张清松1,尹建平1,安军明2,杨晓波2,岳 瑜2,王 璞2,周柏宇1,陈柏书1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广东 深圳 518133;2.陕西省西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陕西 西安 71002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棒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药棒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I各项评分值降低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药棒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安全。

颈源性眩晕;电针;药棒

笔者用电针配合药棒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宝安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西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收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5岁,平均(65.63±3.92)岁;病程6~24个月间,平均(13.56±4.62)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65.02±3.99)岁;6~25个月间,平均(13.63±4.6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满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颈源性眩晕诊断标准[1]。头晕或眩晕伴随颈部疼痛,头晕或眩晕多出现在颈部活动后,伴有猝倒发作、头痛、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旋颈试验阳性,颈动脉彩超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②对自身病情、诊疗方法知情。

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由内耳疾病、脑部炎症、出血、肿瘤、外伤及眼病等引起,有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寰枢关节半脱位,不满足治疗指征及存在明显诊疗风险,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电针治疗。选取0.25mm×25mm环球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取俯卧位,取天柱(双侧)、风池(双侧),配穴四神聪、百会。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双侧天柱、风池接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2Hz,强度以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周。②药棒治疗。取少量透骨液(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类中药用麻油熬制成药油)均匀涂于自制药棒(长22cm,直径1cm)上,患者取坐位,医者站患者一旁,手持药棒一端,用药棒尖端自上而下有节律的轻轻叩击头部两侧膀胱经至肩井部、头部督脉经至大椎穴,强度以能耐受为度,反复操作4~5次,以皮肤发红为度,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共治疗4周。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双侧昆仑穴,常规消毒后,采用无菌针灸针进行直刺,深度控制在25mm左右,得起后留针,每隔15min行针1次,留针0.5h。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后休息2天,共治疗4周。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眩晕、头痛、恶心及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消失,可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VSI评分减少85%以上。显效:眩晕、头痛、恶心及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偶因劳累或天气变化有轻度症状,但对日常生活工作无影响,VSI评分减少55%~85%。有效:眩晕、头痛、恶心及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但时有复发,病情不稳定,对生活工作略有影响,VSI评分减少30%~55%。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现象,VSI评分小于30%。

同时用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分别对应四种症状,即平衡障碍、眩晕、视觉敏感及头痛每项取值范围均为0~10分,0分为完全正常,10分表示症状达到最严重程度。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S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S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平衡障碍 眩晕 视觉敏感 头痛治疗组 治疗前7.04±1.27 7.63±1.33 9.35±1.79 6.23.±1.08治疗后2.41±0.24*△2.36±0.33*△3.18±1.47*△1.96±0.17*△对照组 治疗前7.01±1.29 7.59±1.35 9.28±1.81 6.31±1.01治疗后 5.62±1.04*5.89±1.27*6.97±1.22*3.68±1.16*

5 讨 论

颈源性眩晕主要由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机械压迫、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及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针刺天柱、风池穴可缓解寰枕筋膜之痉挛,从而达到对脑血管解痉、扩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3]。药棒作用于头部两侧膀胱经至肩井部、头部督脉经至大椎穴,一方面能够使透骨液有效成分直达病灶,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疏通气血功效。另一方面通过药棒有节律的敲击头颈部膀胱经、督脉经可以激发头颈部经气运行,解除或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及颈动脉压迫,从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达到治疗作用。电针与药棒疗法结合作用于膀胱经、督脉经,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可使全身气血运行通畅,从而实现协同治疗效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6-34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袁晓军,郝喜书,赖仲平,等.针刺风池穴对脑血流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6,37(5):285.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ectric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rug stick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Method: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evenly in random.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ic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rug stick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0%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6.7%.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decrease degree of each VSI score valu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Electric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rug stick therapy has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on cervical vertigo with safety.

Cervical vertigo;Electric acupuncture;Drug stick

R245.319.12

B

1004-2814(2017)04-0348-02

2016-11-22

猜你喜欢
颈源中医院电针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