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体验,体验中创造

2017-05-26 13:26张格娜余海燕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活动区表象客人

张格娜+余海燕

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活动,能够为幼儿的学习和整体发展提供支持。那么,教师作为活动区活动的组织者,如何根据主题核心经验、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学习方式以及幼儿已有认知水平等要素,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中班“爸爸妈妈的职业”这一主题背景,笔者从教师区域环境预设到幼儿游戏现状关注,从调整教师指导策略到引发幼儿深度学习进行相关介绍。

一、设计思路

(一)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理解与认识

《指南》提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二)基于幼儿年龄的思维特点

中班幼儿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思维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即他们可以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

(三)基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感知、体验、操作的基础上,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活动区活动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学习方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通过启发式、参与式、情景式、游戏式的活动区环境创设及活动组织,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拓展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将整个教室布置成一个职业体验馆来推进本主题目标及内容的实施。它包括:7个与职业相关的区域(妞仔形象店、巴贝拉餐厅、永辉超市、星光演义、量子猫科学馆、建筑工地、南坪转盘),1个没有预设目标、内容、材料的留白区。教师主要根据幼儿关注的职业生成新的职业体验区,并且这些区域的主题名字都是源于幼儿生活场景以及他们耳熟能详的地名。

二、组织与实施

(一)了解职业

基于中班幼儿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的年龄特点,爸爸妈妈的职业在孩子们的眼里既熟悉又陌生。游戏初,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已经建立起各种职业的初浅认识,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直观的表象阶段。理发师的工作内容主要表象在洗、剪、吹;超市营业员的工作表象在卖东西、收钱;交通警察的工作表象在指挥车辆(详见表一)……

为了丰富幼儿对各种职业的认识,教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职业了解,围绕“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上班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等问题开始调查,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并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交流,从而获得与职业相关的名称、地点、工作内容等相关经验。

针对孩子们的职业调查结果,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职业统计,并与孩子们一起商量、讨论,投票评选出自己喜欢的职业。教师再结合前期活动区预设规划方案及幼儿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区域调整,增加银行这一游戏区。

(二)走进职业

随着游戏的推进,新的问题出现了。巴贝拉餐厅里,厨师和服务员们抢着干工作,厨师抢着干服务员的工作,服务员抢着干厨师的工作,矛盾也随之产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孩子们对职业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孩子们带着问题“餐厅里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在做什么工作,用到什么工具,怎样为客人们服务?来到巴贝拉餐厅实地观察,担当顾客,亲身体验,寻找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与教师共同制作出巴贝拉餐厅厨师、服务员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并呈现在区域墙面,给孩子们隐性的指导和提示。随后的游戏,厨师开始在自己的区域制作各种美味食物,服务员热情接待客人、帮客人点餐、送上各种食物,前期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走进社区“尼澳”形象设计中心,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理发师热情地为客人服务,等候区客人在享用各种水果、点心、饮料、书籍……客人们洗完头,按摩师正在为他们按摩身体;还有的客人一边化妆,一边做指甲……这些发现有效地帮助孩子们丰富了游戏内容,为后期提升游戏水平,拓展职业经验奠定了基础。

(三)梦想职业

有了前期对职业的了解、感受、体验,孩子们对职业的认识随之加深。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妞仔形象店还有什么新的玩法;如果你是超市营业员,你还可以做些什么工作,为更多客人服务?等一系列问题(详见表二),拓展幼儿对职业的创造。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职业的种类、内容、工具、服务特点等经验都在不断丰富。巴贝拉餐厅,孩子们提到了美团外卖;永辉超市,孩子们提到了送货服务;南坪转盘,孩子们提出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交警可以批评,开罚单……面对目前的玩法,教师需要创设开放度大、交往度广的区域,充分发挥区域多元性功能,加强区域联动,不断拓展玩法,实现孩子的职业梦想。

游戏后期,妞仔形象店的职业种类丰富了,不仅有了发型设计师,美甲师、按摩师、化妆师……职业内涵也丰富了,理发师不仅是简单的洗、吹、剪,当顾客提出短发变长发,直发变卷发,理发师也能利用各种毛线、丝带、夹子等材料和工具进行发饰制作。超市里的营业员不再是卖东西、收钱、清理物品,还能根据顾客的订单派送货品,拓展一种职业的多种行为可能。原来的留白区变成了宠物医院、邮局……孩子们扮演起了宠物医生、快递员……衍生出新的职业。

中班“爸爸妈妈的职业”这一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创设与实施,紧紧围绕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借助活动区活动这一有效实施路径,从了解职业—走近职业—梦想职业,通过感受中体验,体验中创造,循序漸进、层层深入的推进方式,有效地帮助中班幼儿获得了各种职业的相关经验。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规划课题“幼儿园‘活和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幼儿园,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活动区表象客人
做一个好客人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不常见的客人
透过表象看公式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寓学于乐